介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2020-12-03管浩崔锦钢胡奉环袁建松乔树宾
管浩,崔锦钢,胡奉环,袁建松,乔树宾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约占冠状动脉病变30%~50%[1-3],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长期生存率[4-6],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是PCI 独立危险因素[7]。LVEF ≤35%合并CTO 病变患者PCI 策略及并发症处理是临床棘手的难题。因此本研究选取LVEF ≤35%且行CTOPCI 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比较在院期间不同PCI 策略患者临床事件,分享相关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自2010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接受PCI 患者。入选标准: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 ≤35%,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至少一处CTO 病变并行CTO-PCI 治疗患者。共纳入39 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
研究分组:按照CTO 病变行PCI 结果分三组:成功组、失败组、多处CTO 病变部分开通组(定义为选择性成功开通一处CTO 病变,简称部分开通组)。
研究方法: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TO-PCI 操作相关并发症、主动脉球内囊反搏(IABP)应用等。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 及PCI 操作相关并发症。MACCE 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急性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慢血流/无复流、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边支受累。
统计学分析方法: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变量采用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表1)
39 例患者中,男性33 例(84.6%),平均年龄(58.8±13.6)岁,术前NYHA 心功能分级Ⅲ 以上12例(30.7%)。入选患者多合并一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有心绞痛发作史,21 例(53.9%)患者既往接受血运重建。39 例患者按照CTO 病变是否行PCI分为成功组26 例,失败组6 例,部分开通组7 例,其临床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例(%)]
2.2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结果(表2)
39 例患者中,4 例(10.3%)为单支病变,21 例(53.8%)为三支病变,10 例(25.6%)为双支病变,4例(10.3%)为左主干病变。共计52 处CTO 病变,其中2 处(3.8%)支架内再狭窄闭塞病变,余50 处为原发病变(denovo 病变)。27 例(69.2%)患者为1 支CTO 病变,11 例(28.2%)患者2 支CTO 病变,1 例(2.6%)患者3 支CTO 病变。成功组23 例患者1 支CTO 病变(88.5%),2 支CTO 病变共2 例(7.7%),3 支CTO 病变共1 例(3.8%);部分开通组全部合并2 支CTO 病变共7 例(100%);失败组1 支CTO 病变共4 例(66.6%),2 支CTO 病变共2 例(33.3%)。
表2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例(%)]
2.3 39 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表3)
CTO 靶病变分布位置:52 处CTO 病变术前计划开通43 处,其中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病变33 处(76.7%)、左回旋支(LCX)病变10处(23.3%);近中段病变(含口部)34 处(79.1%),远段病变9 处(20.9%)。最终病变成功开通37 处,成功率86.0%,失败6 处。为方便总结病变特点以体现术者策略,将三组病变及计划旷置病变集中描述解剖特点。
病变开通情况(表3):病变成功开通共37 处,其中成功组30 处,部分开通组7 处;CTO 病变血管分布在LAD 19 处 (51.4%),RCA 11 处 (29.7%),LCX 7 处(18.9%);节段分布以近段13 处(35.1%)、中段(含开口)20 处(54.1%)为主,共33 处 (89.2%)。计划旷置病变9 处(失败组2 处+部分开通组7 处):主要分布在LCX 7 处 (77.8%)、中远段6 处 (66.7%)。失败病变共6 处,其中分布在LCX 3 处 (50.0%)、中远段5 处 (83.3%)。
表3 39 例患者52 处CTO 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处(%)]
2.4 三组患者CTO 靶病变PCI 结果(表4)
39 例患者共置入支架93 枚,每例患者置入1~5 枚,平均(2.6±1.6)枚。成功开通的37 处CTO置入支架63 枚,每处CTO 病变置入1~4 枚,平均(1.7±1.0)枚。38 例患者采取正向技术,1 例患者采取逆向技术。9 例(23.1%)患者置入IABP,其中成功组7 例术前主动IABP 置入、失败组2 例术中被动IABP 置入。
2.5 三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表5)
MACCE:39 例患者院内发生MACCE 共18 例(46.2%)。三组间比较,失败组明显高于成功组、部分开通组(100% vs.38.5% vs.28.6%,P=0.035);发生心肌梗死12 例(30.8%),三组间比较,失败组也明显高于成功组、部分开通组(66.7% vs.23.1%vs.28.7%,P=0.042);死亡、急诊血运重建、急性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脑卒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操作相关并发症:共发生8 例(20.5%)。部分开通组低于成功组、失败组(0% vs.23.1% vs.33.3%,P=0.028)。死亡患者成功组1 例,因术后1 小时突然出现胸闷伴大汗、端坐位呼吸,并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心电图为靶血管相关导联ST 段抬高,考虑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最终复苏失败。并发冠状动脉夹层部分开通组明显低于成功组、失败组(0% vs.15.4% vs.33.3%,P=0.028)。
表4 三组患者CTO 靶病变PCI 结果
表5 三组患者MACCE 及操作相关并发症[例(%)]
3 讨论
3.1 研究意义
冠心病患者LVEF 减低与严重心肌缺血密切相关,治疗核心在于血运重建。有别于LVEF 正常患者,该人群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合并症多[8-9],心肌缺血与心功能减低互为因果,导致病情不稳定甚至危及生命。研究比较LVEF<40%与LVEF ≥40%患者CTO-PCI 临床疗效,尽管LVEF 减低增加手术风险,但开通CTO 病变获益更多[10]。一项含72例LVEF<35%患者CTO-PCI 研究显示,短期及平均随访17.6 个月临床疗效满意[8]。CTO-PCI 相较于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更易被患者接受[11]。既往LVEF ≤35% CTO-PCI 研究较少且主要关注能否改善远期预后,而围手术期相关细节,如手术策略、并发症处理多无提及。因此,作者总结、回顾我科39 例LVEF ≤35%接受CTO-PCI 临床资料,分享相关单中心经验。
3.2 手术策略及与短期疗效
3.2.1 CTO 病变选择性血运重建策略
手术策略决定心功能减低患者CTO-PCI 即刻临床疗效,成功开通病变可减少心绞痛发作,并改善左心室室壁运动及LVEF[12]。本研究中对CTO 病变选择性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即优先开通潜在获益大的CTO 病变[13],3~7 日后择期行非CTO-PCI。若CTO 病变经临床评估开通获益小、难度高、风险高,则计划旷置。对于CTO 病变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我们的经验如下:
首先:CTO 病变的冠状动脉分布决定其开通价值。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分布情况下,冠状动脉血供范围LAD> RCA> LCX[14],有研究表明开通LAD-CTO 及RCA-CTO 病变患者5 年心原性死亡事件明显减低,而LCX-CTO 病变无改善[15];此外,CTO 近中段病变意义大于远段病变。若病变位于冠状动脉远段,血管直径≤2 mm,则认为没有开通价值。因此,参照冠状动脉支配及心肌功能,本研究的经验是:CTO 病变冠状动脉分布开通获益LAD>RCA>LCX。在计划开通43 处病变中LAD+RCA 病变33 例(76.7%)、近中段病变(含口部)34 例(79.1%);LCX 病变相对血供范围小,在均为双CTO 病变的部分开通组,开通非LCX 病变而旷置LCX 病变充分体现这一原则。
第二:旷置预计正向开通成功率<50%的CTO病变。由于心功能限制,选取预计开通成功率高病变,缩短手术耗时,这是与LVEF 正常患者处理原则最大不同。如术中进展不利或出现并发症,适时终止手术。参考J-CTO 评分及Progress 评分,除CTO 病变解剖因素外,如钙化、迂曲、闭塞段长、闭塞处边支、侧支循环状态等,LCX 病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LCX-CTO 病变在失败组占CTO 病变的50%、旷置组占77.8%,主要是兼顾开通难度及获益,没有刻意追求高开通率。
在成功率方面,Suero 等[6]报道1980 年至1999年CTO 病变开通成功率69.9%,Rathore 等[16]报道2000 年至2008 年单中心成功率87.5%,随着器械、技术进步及血管内超声(IVUS)、逆向技术(retrograde technique)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文献报道近年CTO 病变成功率80%~90%以上[17-19]。本研究在以正向策略及导丝升级基础上,权衡风险与预计开通成功率,总体CTO 病变介入成功率86.0%,较近年报道CTO 病变开通率相近但应用技术相对简单。
第三:主动循环辅助器械置入。LVEF ≤35%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一旦出现不良事件,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需尽快予以心脏辅助器械支持。失败组2 例(33.3%)术中MACCE 发生者,紧急置入IABP 终止手术转入心脏监护病房;成功组7 例(23.3%)术前主动IABP 置入无急性左心衰竭发生,1 例(3.8%)术前未置入IABP,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竭。IABP 对于远期预后改善仍有争议,尽管如此,术前预防性或术中紧急IABP 置入,对于纠正缺血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可能是便捷、有效的器械选择。
3.2.2 手术策略与短期疗效
本研究患者住院期间MACCE18 例(46.2%),高于心功能正常人群。Olivari 等[20]报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1%,Rathore 等[16]报道单中心研究MACE 发生率为1.9%。分析MACCE 原因除心肌梗死外均直接或间接与心功能不全相关[21]。死亡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抢救失败与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22]。操作相关并发症共8 例,主要是冠状动脉夹层、穿孔及PCI 术后边支受累,但未造成血流动力学影响。
将本研究的三组主要研究终点结果分析发现:(1)按计划成功开通CTO 病变患者MACCE 事件低于开通失败;(2)部分血运重建操作相关并发症更低。部分开通组与成功组MACCE 事件发生率相近,即无MACCE 生存率相近,取得短期一致疗效,但操作相关并发症部分开通组低于成功组,其总体疗效更优。研究结果一方面与CTO 病变开通后靶病变后缺血改善有关,另一方面,开通失败操作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破坏、心力衰竭增加了短期风险。因此,合并多处CTO 病变的部分开通组权衡风险与获益,CTO 病变选择性开通策略短期更加安全。对LVEF ≤35%患者,术者没有追求复杂技术开通全部CTO 病变,在技术应用及开通率上“less is more”的理念短期获益更多。
3.3 研究缺陷
首先,研究样本量小,结果外延性差。LVEF ≤35%人群发病率低,限制样本量及研究性质。但本研究资料少见,国内无相关文献报道,其结果对今后具有一定提示意义。第二,LVEF 减低患者CTO-PCI 围手术期器械辅助治疗研究是值得期待,如左心室辅助装置(Impella)、循环辅助(IABP)、ECMO 等,会议多有报道,本研究仅使用IABP,器械治疗危重患者的远期预后仍需研究[23]。第三,当代CTO-PCI 广泛应用逆向策略及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本研究以正向技术为主,这些技术侵入性更强,可提高开通成功率,短期风险值得关注。
综上,LVEF ≤35% 合并CTO 病变患者,CTO-PCI 成功短期临床效果优于开通失败,选择性CTO-PCI 治疗是短期合理治疗策略,但对于远期预后影响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