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如何防止边缘化探索

2020-12-03余志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学术

余志娟

(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学报”的现代含义为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为学术团队服务的学术性刊物,因此,高校学报是传播学术成果的出版机构,其本质是为了传播专业领域里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中国高校学报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到了重要关口。中国高校学报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大致可划分为5个阶段[1]:民国时期的萌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以及21世纪的跨越。每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和特定的社会背景。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中国高校学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信息量的巨大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学报在中国专业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互联网技术爆裂式的发展,让媒体传播理念产生了重大变化[2]。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新兴媒体应运而生,其通过新途径向用户提供超广超全的数字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字新媒体成了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出现一种全新模式即媒介融合,它融合了各种传播途径和渠道,多种媒体融合后形成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信息的流动充分且自由。媒介融合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开创了高校学报传播学术途径的新道路。两者顺应时代的融合,为高校学报的发展即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我们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强化高校学报的传播力是当今高校学报面临的重要契机和挑战。

一、新媒体融合下高校学报的困境

1.学报内部体制结构问题

新世纪,我国整体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加大了对学术研究的投入,我国科研队伍持续壮大,研究人才也层出不穷,数字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要求学报紧跟时代发展,现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心主要侧重稿件的文字加工,保证学报的质量,但目前多数学报传播的方式单一,也不考虑市场营销,因此,数字出版理念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多数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高校学报多数属于大学的附属机构,国家有专门拨款,因此,市场竞争力十分弱小,自然没有盈利能力。多数高校学报是把期刊内容提供给中国知网、万方等大数据库,从中获取小部分利益,其实没有找到运营方面的突破口,这极大限制了学报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知网等网络建设对学报来说并不完善,期刊在其庞大的信息量里仅有简单的介绍,尚处于最基本的网络宣传状态,没有丝毫的稿件处理能力,互动功能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另外,当前仍有少数高校学报甚至没有开放网络平台,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邮件投稿方式,这种体制与当今新兴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格格不入,亟待改进。

2.传播地位和途径受限

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传播占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学报传播权交给了知网、万方等大型数据库,虽然加快了学术的传播速度,但因为数据库制作商为了提升竞争力会与高校学报签订独家出版协议以垄断数据资源,这种协议就让学报的传播地位和途径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高校学报大多是其母体单位各学科各专业论文的拼凑,读者相对狭窄,难以形成规模。同时,有网络调研研究发现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论文代写机构,这些机构以快速盈利为目的,借助互联网联系各种人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严重影响了期刊水平的质量,同时,互联网还存在大量虚假核心期刊,并且占据网络搜索引擎的重要位置,严重干扰了高校学报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

3.复合型编辑匮乏

新世纪来,人才建设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当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建设复合型编辑人才梯队是高校学报改革成功的关键。目前高校学报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从年轻人到高级管理人员,因为信息时代的爆裂式发展,适应新媒体的工作能力良莠不齐,可以将新媒体的各种优点和本职工作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各大高校在培养媒体人才时需格外注重对多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科课程也需做相应调整,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切实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的水平。新媒体下的各行各业都在招揽人才,高校学报编辑团队是国内出版事业的发展之本,但由于体制原因,多数高校学报是高校的辅助机构 ,不仅待遇不能和其他专科学院公平对待,在晋升方面也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基于这种根深蒂固的体制顽石,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意专职从事编辑工作,尤其是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编辑流程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为匮乏,这些基于社会体制和大学内部的不公平严重阻碍了高校学报和新媒体的融合步伐。

二、预防高校学报边缘化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之前,纸本时代学术传播很稳定,学术期刊的管控是我国学术传播秩序最稳定的时代,而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目前商业化数据库几乎垄断了所有高校学报的学术期刊内容版权。体制改革才是传统学术期刊转型和革命的唯一途径,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将高校学报从传统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以新媒体融合为介导的全新社会传播秩序之内。当代社会的读者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集中化转化为碎片化,由纸质期刊到数字化数据库,同时由于新媒体和自媒体等多种互联网融合技术的出现,学术传播中心正在化整为零,期刊不再作为传播学术内容的中心,数字化的单篇内容成为传播的基本单位。其次,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国外同样有着众多期刊及杂志,他们也在积极发展,因为学术竞争,他们数字化的需求更强,使得他们的杂志的数字平台更加优秀,这就促使国内大量优秀的学术论文投向国外,使得本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学术期刊地位更有危机感。因此,构建高校学报为中心的学术传播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新秩序的建立必须经过改革,从历史发展看,曾经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实施两个维度进行,然而迄今为止并未有实质性进展,由于各大高校历史迥异,科研实力悬殊,顶层设计上实行的一刀切政策明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同时由于学报推进编研一体化,大量人才流失进入科研队伍;其次市场化得不到足够资助,学术市场混乱,学术质量可想而知。从底层设计上看,高校学报在转型的道路上崎岖不堪,学报的数字化转型和编辑部内的体制改革一定需要相辅相成,因为任何转型都不能离开体制的支持。首先,顶层改革没有考虑到底层的实际情况,也没有采纳和接收底层提出的实践路径,导致空想主义诞生,无法顺利完成转型。

我们在关注纸本学术期刊中心地位还能维持多久时,互联网引导的新媒体即是借鉴途径,也是无法绕开的改革之路,当前互联网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体制和格局改变是超乎想象的,传统媒体不得不接收新媒体的挑战,在此构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防止高校学报的边缘化。

1.两个维度的秩序构建

2015年国家出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然而,重建传播秩序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而不是文件规定,如何有效将文件规定转化为实践刻不容缓。从国家发表的文件看,期刊的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新媒体融合下的必然产物[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表明顶层和基层的两个维度是高校学报改革的根本,顶层上需要对高校学报的未来发展和路径做原则上的部署,阐明期刊改革和数字化转型的结合,只有顶层设计和底层实施完美结合,体制改革才能成功。

体制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新秩序问题,然而不能忘了高校学术期刊的核心内容——学术质量。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取代内容,无论何时,高校应该始终把学术质量放在首位,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代写机构,且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结构和网络,这个钻了时代的空子,因此,高校学报在紧跟数字时代的同时,要注重审稿和编辑的效率,不仅要缩短文章的出版时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审稿制度,编委会制度等质量保障机制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另外学报还可以通过了解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开设特色栏目,打造优势专栏。从编辑部建设方面,我们同样应该重视网络系统建设,接收的内容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文字图片上,可以讲内容扩展至声音、视频等多个方面,让读者有着更加丰富的阅读感受,因此,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学术质量永远是学术期刊立足长远的保证。

2.学术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数字化时代以来,各种网络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各种App等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中传播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所谓有效的传播都必然建立在良好的互动基础之上,实现传播的影响和说服力是有效传播的最终目的。当今信息传递的高效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碎片化,利用众多新兴媒体的高效信息传递功能是学术期刊的重要措施。首先应该从学术期刊官网做起,官网是宣传、展示期刊的重要窗口,是最具权威的网站检查,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目前官网主要问题是内容单一,更新频率很低,很多官网甚至长期无人维护,使得读者在获取的价值十分有效。而假网站不仅页面设计精致内容全面,其网页会及时更新,令很多投稿者特别是初投者很容易受到欺骗,因此维护好官网的威信是利用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步骤,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丰富官网的功能,增强网站的互动性,扩大期刊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读者,提高竞争力。

微信公众号平台由于低门槛,强关系链和即时性的特点,受到各大高校关注,然而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微信平台亦存在一定困境[4],首先,微信平台与学报网站没有良好的互动,缺乏新媒体介导的产品营销模式理念。从某种意义上,微信上的内容属于新媒体内容产品,根据市场营销理论,新媒体内容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而很多学报期刊未能很好地提供用户需求,不仅内容种类单一,而且不能及时更新,使得学报微信的内容不成系统,缺乏特色。要改变这种困境,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微信上的各种功能,例如简便、信息丰富、线上办公等功能,不仅可以提升学报的知名度,还可以与读者拉近距离,同时利用移动客户端方便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让读者了解到重点文章、学术动态等信息。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微信上组织网络会议,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文献订阅、查询全文等功能。除了微信平台,当代尚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如短视频平台,微博平台等,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平台的特点,熟悉平台,吸引的读者,真正做到学报与新媒体的融合。

3.构建新媒体下的专域平台

图1 “超云”——专域学术在线出版平台示意图

新时代大众传播领域融合发展已有了显著的进展,相对来说,高校学术期刊尚未明显起色,媒体融合前提是该领域有新媒体的广泛流行,而在学术领域,严格的学术新媒体还没有正式形成,甚至还有空白。如此情形,学术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可谓先天不足。朱剑[5]提出了专域平台的构建,为学术传播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从顶层设计看,主管办体制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主管办体制不变的前提下重建学术传播就应该构建一个取代纸质本的新基点,创建一个新基点的平台,该平台需要集数字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于一身,借鉴互联网的概念,可以称其为“超云”,见图1。

超云的基本单元是专域,理论上可以划分出多个专域,供读者任意订阅;其次,每个专域分别开设作者、编辑、审稿人和读者的专门入口,充分实现了各种互动功能。该平台的构建符合当代互联网的理念和原则:开放,互动,协同,质量,规范,评价。总之,应用当前的互联网以及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效应是防止高校学报边缘化的有效手段,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只有牢牢抓住互联网的优势才能把高校学报带入新的时代。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