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人情稿编辑初审回复例析

2020-12-03王银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情科技期刊暴雨

王银平

(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灾害》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人情稿,或称关系稿,是指来自于与编辑存在一定人情因素的关系人自撰或推荐的、希望得到编辑特殊关照并追求无障碍发表的稿件。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对待或处理人情稿,不少编辑同人曾作过颇有见地的探讨,并提出若干实践性和指导性较强的方法和策略[1~7]。诚然,如果严格执行科技期刊用稿和审稿制度,以普通稿件处理流程处置人情稿,人情稿就没有了讨论意义。然而,中国社会在传统文化层面毕竟是一个人情社会,编辑也不能置身其外,有些人情稿在编辑实践中未必真能等同普通稿件,还必须在不违背期刊编辑出版原则的前提下具体稿件具体对待。人情稿质量无疑存在优劣之分,本文论及的人情稿特指明显不符合科技期刊用稿质量要求、退稿在所难免的稿件。如何“退”,这是当事编辑初审环节必然面对的棘手问题。笔者是《暴雨灾害》杂志一名责任编辑,一直负责本刊部分稿件初审工作,基于多年稿件初审实践和编辑工作经验,试就编辑如何对人情稿给出妥帖的初审回复进行例证分析,期望给为人情稿困扰的编辑同人妥善处理此类稿件提供参考。

一、各类人情稿初审回复案例

按照编辑与人情稿提供者的关系,人情稿可简单分为直接人情稿(或关系人自撰稿)和间接人情稿(或关系人推荐稿)两类;再考虑关系人身份,人情稿类型就很多了。笔者仅就其中常见四类人情稿即领导自撰或推荐稿、同事自撰稿、同学或朋友自撰稿、专家学者推荐稿进行初审案例分析。

1.领导自撰或推荐稿

有可能提供人情稿的领导包括: 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的现任领导、前任领导,以及编辑在以往工作经历中曾有过工作关系和交情的业务单位在位或退休领导等。面对领导自撰或推荐稿,编辑初审回复的最佳效果便是既不“得罪”领导,又不违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制度。但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肯动脑筋,还要懂得巧妙应对。

例1 ×局长,您好!文章已阅,迟复甚歉。觉得该文选题属于当前气象学科热门话题,使用的资料很新,分析颇有深度,结论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不过,如果您是想将此稿作为学术论文发表,可能在论文规范性方面尚需斟酌。至于学术论文内容与格式规范化具体要求,几句话不易说清楚。我们编辑部整理出一个“投稿格式及相关内容作者自查自改报告单” (见附件),我想发给您看看,不知对您有没有用。您看过之后,再考虑下一步作何打算,如果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尽力而为。

此回复文字不多,笔者依次表达了五层意思: 一是为迟复作礼节性道歉,尽管按照编辑部相关规定,回复未必不及时;二是对稿件可取之处给予客观肯定;三是委婉指出稿件尚不能发表的原因;四是明确给出稿件的处理意见或建议;五是表态乐意为稿件修改完善继续提供帮助。笔者最初浏览完这篇稿件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写作很不规范,算不上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考虑到此稿问题太多,如果将其存在问题逐一列举出来,必然耗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为此,笔者在回复邮件中附上整理的《〈暴雨灾害〉稿件格式及相关内容作者自查自改报告单》(图1),供领导参考。领导看了此报告单后,自然明白自己的论文与本刊发表所要求的稿件之间的差距。

图1《〈暴雨灾害〉稿件格式及相关内容作者自查自改报告单》样式

例2 ×主任,您好!感谢您对《暴雨灾害》的信任与支持。稿件已阅,看得出来,为了撰写此稿,您下了很大功夫,也花了不少时间。坦诚地讲,此稿要在本刊发表,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整篇文章上下文逻辑关系不清晰,也就是说,文中各部分之间没有一条严密的逻辑主线来串联,给人感觉就是一些彼此关联不大的内容组合在一块。如果稿件不作大的修改的话,估计很难通过专家评审。说真的,我很想帮您将这篇稿件的思路理清并使之在《暴雨灾害》上顺利发表,因稿件基础不是太好,我爱莫能助,惭愧!

这样吧,我给您提供一篇在《暴雨灾害》上发表的类似论文,希望您在修改自己的论文前,不妨参考一下,了解这类科技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写作方法。要不然,您先改一次,咱们再做打算,行吧!

领导自撰稿初审回复,除了向领导致谢和肯定领导付出辛劳外,还要指出稿件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回复难在既不能说领导写的论文不好,也不能直言退稿,还要得到领导认可并能接受意见。本例的做法是向这位领导推荐了一篇《暴雨灾害》上发表的同类论文,期望领导明白自己撰写的稿件与发表所要求的稿件之间的差距,使其知“难”而退。事实上,该领导收到此回复表示感谢之后,便没了下文;后来咱们再见面时,彼此就当这事不曾发生,交往依然如初。

例3 ×秘书长,您好。对您儿子写的这篇论文,我认真看了几遍,觉得小伙子挺有才气的。就该文而言,与本刊对发表稿件的要求尚有距离。具体说到一篇论文能不能发表,首先要保证其选题新颖独特、学术上有价值,并以“题名”准确表述作者研究的是什么;其次,“引言”要阐明“为什么开展这项研究”;第三,“资料与方法”中要说明“如何开展这项研究”。只有将这3个问题解决好了,下文“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等才有意义。按照本刊用稿流程,如果稿件不能通过专家评审,我作为编辑就无能为力了。为此,请您儿子先将论文“题名”“引言”“资料与方法”修改好,然后让某个了解该文研究工作的老师或熟人先从技术上把一下关再发给我。谢谢支持!

这位领导的儿子是刚参加工作后独立写论文,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研究生论文”,考虑到该文在层次结构安排、上下文逻辑关联、图表使用、参考文献著录、科技语言表达等细节方面问题实在太多,不适合直接送专家评审,送审必然被“退稿”。因此,笔者在初审回复中建议作者先将“题名”“引言”“资料与方法”修改好并请其熟悉的专家把关之后再审。

2.同事自撰稿

国内科技期刊的编辑往往都是与期刊主办单位各部门的同事同在一个院内或楼内上班,平时接触较多,难免产生人情稿。本单位大多数同事对本单位刊物和编辑人员都是尊重的、友好的。笔者也注意到一种现象: 本单位总有一些人往往不会首选在本单位刊物上发表论文,除非是在外面转了一圈之后发表不了才将论文投到本单位主办的刊物上,并希望得到“关照”。同事希望将自己撰写的论文发表在比本单位刊物学术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刊物上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些同事偏偏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写的论文“虽然外面的刊物发不了,在本单位的刊物上发一发还是可以的”,明显有看不起本单位刊物之嫌。因此,对这类同事的这类自撰稿(俗称“转圈稿”),编辑初审回复时应当不卑不亢、刚正不阿、循章处置,不能顾忌同事情面以降低刊物学术质量迁就作者。

例4 ×××,你好!谢谢你对《暴雨灾害》的信任与支持。稿件已阅,按照本刊对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你们投来的这篇稿件可能在写作规范性方面尚需斟酌完善。至于学术论文内容与格式规范化具体要求,几句话说不清楚。编辑部整理了一个“投稿格式及相关内容作者自查自改报告单”(见附件),建议在稿件送专家外审前,你最好参考《自查自改报告单》中的各项要求(并非硬性)对稿件做适当调整、补充或完善。如果你觉得无此必要,我们也可直接将其送专家外审。如何处理,以你们的决定为准。再谢!

此例是笔者对本单位一位同事“转圈稿”的初审回复。既然作者自愿投稿到本刊,稿件就应符合本刊对录用论文的撰写要求,如果作者不配合,就直接将其送专家外审,并提示外审专家: 对这篇稿件只需大致浏览一遍,无需考虑细节,也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主要是看一下作者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是否可行;如果确无新意或多少价值,可以“退稿”;如果觉得还有修改余地,就请提出意见或建议让作者修改,修改后再审。编辑实践表明,这类稿件一般都会被专家“拒稿”。对待本单位同事的“转圈稿”,编辑在初审回复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工作原则,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情绪和恩怨。

3.同学或朋友自撰稿

编辑在平常的工作中,难免会有同学或朋友突然找上门,希望帮忙突击发表论文。这种情况下,同学或朋友托付的稿件很难达到发表要求。对于同学或朋友人情稿,编辑初审回复既要遵守编辑部的用稿规定,也不可能完全撇开同学情或朋友情。

例5 ××,你好!文章放在我这里已有一些日子,最近事多,现在才回复,愧对老同学信任。看了《×××ד6·1”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一文,觉得你用到了较多探测资料,对“6·1”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也较全面,文字叙述清楚。但此文只是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回顾性总结,算不上一篇学术论文(本刊一般只发表学术论文),最大问题是引言中没有明确提出本文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造成该文学术质量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先从网上搜一下此前别人针对“6·1”强对流天气过程都用什么资料和方法从哪些方面对哪些问题进行过研究;然后,考虑并找出其中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够或分析有误(需要澄清)的方面或问题;最后,从中挑出一个你认为有学术价值并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有别于他人的探讨。全文再围绕此问题展开。

非常惭愧,我不能帮你将这篇文章的思路理清并使之在《暴雨灾害》上发表出来。因为单位对本刊用稿有明确要求,且审稿流程公开透明。我确实帮不了,想必你能理解。不过,这篇文章作为预报技术工作总结写的还是不错的,如果你不在意发表刊物,可以投到《湖北气象》试试。

上例是笔者对一位在湖北基层气象台站工作的同学所投稿件的初审回复。考虑到该文停留在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总结层面,还未上升到学术研究高度,达不到《暴雨灾害》对稿件的录用条件,因此建议他将稿件转投《湖北气象》。尽管这次未能遂同学所愿将论文发表在《暴雨灾害》上,但回复中笔者情真意切,坦陈“想帮而帮不了”的难处,算是尽到了热心帮助老同学的义务。

例6 ××,你好。稿件收阅,感谢你对我们刊物的信任和对我本人工作的支持。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我实话实说: 你的这篇论文我真的帮不了,并非该文研究内容不好,而是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不太规范。我觉得,一篇论文不见得写的要有多精彩,但至少还能说得过去,能将一件事情说清楚,做到自圆其说、无从挑剔,要是一读起来到处是问题,看的人累!要知道,论文发表出来主要是给别人看的,如果只有作者自己明白,别人看不懂或不愿看,这样的论文就谈不上交流和传播,也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所以,写作论文时,一定要重视叙述的严谨性、条理性、可读性和指导性,让自己写的论文有人看且愿意看,并能从中受益。老实说,我非常愿意也很想帮你将这篇论文修改完善之后在《暴雨灾害》上发表出来,因能力和水平所限,我做不到。要是急着发表,可以考虑转投别的刊物。朋友之间,说话直来直去,未免冒失,还望见谅!

有的论文,研究内容尚好,但语言表述思维紊乱、条理不清、词不达意,修改难度太大。虽然理论上一篇再差的论文,只要作者愿意配合编辑指导不厌其烦地修改,都可以达到发表要求,但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花过多时间在一篇稿件上。上例提到的这位好朋友所投稿件,就属于语言文字表述欠缺而难以挽救的必退稿。笔者回复这篇朋友自撰稿时,除了表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与爱莫能助的歉意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的初心,尽管直言不讳,但话语力图真诚友好,想必朋友可以接受并能谅解。

总结例5、例6对同学或朋友自撰稿的初审实践,对回复要点归纳如下: (1) 说话坦诚相见,因为是同学或朋友关系,平常私交不错,个人性格秉性彼此熟悉,无需客套;(2) 既肯定稿件优点,也对稿件存在问题直言不讳,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3) 实事求是表明自己不能提供更多帮助的原因,并尽可能对稿件给出转投建议。

4.专家学者推荐稿

有可能向编辑部推荐稿件的专家学者主要包括编辑曾经的导师和授课老师、业内学术权威和名流、本刊编委成员以及编辑本人在多年工作中陆续认识并颇有交情的大家或名家。对科技期刊而言,有专家学者推荐稿件应是求之不得;若是正常荐稿,推荐稿质量一般都有保证;但专家学者有时也会向编辑部推荐一些明显达不到发表水平的人情稿。如科技期刊的编委,多是业内知名学者,他们对自己推荐的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应当心知肚明,有时因受人之托,明知稿件质量不高,自己又不便直接回绝,只好将稿件推荐给(说“转给”可能更合适)平时交往较多的编辑,这无疑会让编辑在初审回复时犯难,具体如何回复,试举两例供同人们参考。

例7 ×首席,您好。谢谢荐稿。关于您推荐的小×的这篇论文,已阅。为了不耽误您太多时间,我就长话短说,直接说问题。该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选题值得商榷: 城市化与暴雨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气候问题,仅用一次暴雨过程难以分析清楚。建议她重新审题,可否考虑立足当前强天气预报业务需要、站在预报员角度,针对这次暴雨过程写成一篇强天气诊断分析论文,重点分析该过程的降水特点、环境条件和形成原因等,尽可能为气象部门今后做好城市强降水预报预警业务与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当然,如果小×坚持她自己的原有选题,我也可以安排外审,或者让她直接转投他刊。个人想法,不知妥否,请您指导。谢谢!

例8 ×教授,您好!谢谢您向本刊推荐稿件。拜读这位新疆作者撰写的稿件,觉得该文与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相比尚不成熟。如题名信息与正文内容不一致;引言中引用了较多国内外文献,而没有说清楚前人研究与本研究的联系;资料介绍过于简单,并缺“研究方法”;文中多是一些统计数据的简单罗列而少有学术意义上的实质性分析;结论差不多都是一些观测或探测数据,缺乏对该地区出现暴雨的环境条件的归纳以及暴雨形成、维持、结束的物理机制的讨论,等等。从该文反映出来的问题看,作者还需在夯实研究基础和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上多下功夫。您也知道,《暴雨灾害》有严格的审稿流程,即便我不说什么,稿件还要经过专家外审和主编终审,估计也过不了。要是作者急着发表,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他转投别的刊物。您工作繁忙,我就此打住。如果回复处理欠妥,还望不吝赐教。再谢!

回复专家学者推荐稿的难点在于,编辑能不能准确评判稿件的学术质量和写作质量。如例7和例8,按照学术论文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推荐稿中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笔者作为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老编辑,是不难看出来的,才有底气果断作出上述回复。所以,对专家学者的推荐稿,如果必须作出“退稿”处理,就不能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要当机立断、行动果决。只要编辑初审回复意见中肯,即使是退稿,专家学者一般不会感到不悦或记恨,也许还会私底下赞佩。不过,知名学者或专家大多较有个性,回复宜谦虚谨慎,适用请教、商量的语气。此外,对专家学者的荐稿行为,无论荐稿质量如何,编辑都应心怀谦卑、心存感激,毕竟以后还需他们给予更多支持。

二、做好人情稿初审回复的几点体会

(1) 坦然面对。人在职场,人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工作需要严肃,但也不排斥温情;追求工作愉快、人际关系和谐是每个身在科技期刊出版岗位的编辑人员所追求的理想工作状态。“人情稿”是学术期刊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需采取遮掩、回避、排斥的态度[6]。所以,科技期刊编辑应当坦然面对人情稿,心平气和处理人情稿,不要一遇到人情稿,就手忙脚乱,自觉与“不正之风”挂钩,自寻烦恼。只有解除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编辑才能在人情稿初审回复时抛开顾虑、光明正大、信心十足。

(2) 及时阅处。在收到人情稿之后,只要工作允许,尽量在第一时间进行初审,并及时回复。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及时”: 一是及时告知稿件已收到;二是及时表达谢意,如果是自撰稿,要感谢支持,如果是推荐稿,要感谢推荐;三是及时进行审读;四是及时给出初审意见。这就要求编辑初审面对人情稿时,必须表现出热情和兴趣,即使其学术质量和写作质量较差,也不能流露出丝毫怠慢和厌烦的情绪。

(3) 一视同仁。诚然,提供人情稿的关系人与责任编辑之间既有疏密之分、也有利害之别,但在对其稿件进行初审回复时,必须一视同仁,不因关系疏密或利害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功利性掂量,从而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复以怎样的内容。笔者不认同“因人而异”的功利性回复,更要避免被朋友或同事误认为眼中的“势利眼”;按照关系人与自己关系亲疏程度进行有区别的回复的做法有害无益,主张平等待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惠稿或荐稿的关系人。殊不知,现在的小领导或小同事未必以后不会成为大领导或大专家。

(4) 意见中肯。人情稿初审回复效果如何,关键看初审意见是否中肯。意见中肯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客观指出人情稿中存在的缺陷或问题,令关系人信服;二是针对人情稿存在问题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解决思路或办法,让关系人满意。对有专业背景、多年工作经历和一定工作经验的编辑而言,要指出人情稿中的问题不难,而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则并不容易,只能在编辑工作实际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三、结语

上文就几种常见人情稿类型的初审回复进行了实例分析,也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方法,如提供“本刊稿件格式及相关内容作者自查自改报告单”[8]、推荐本刊以往发表的同类选题论文、建议作者让熟悉的专家先行技术把关和写作指导、给出稿件转投建议、说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初心等。编辑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尚好。但实际工作中人情稿初审远比实例要复杂,可以说人的思想有多复杂,人情稿问题就有多复杂,即使人生阅历较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也未必能轻而易举地妥善地处理每一篇人情稿。虽然如此,人情稿初审回复也有规律可循、办法可施,只要科技期刊编辑树立信心、善于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编辑方法,不断总结回复技巧,自然就能应对自如。

猜你喜欢

人情科技期刊暴雨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暴雨
当暴雨突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人情
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