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运动发育迟缓一例
2020-12-03肖和印
肖 慧 肖和印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诊疗中心 北京 102208)
1 病例介绍
患儿张★★,女,2 岁1 月,于2019 年6 月17 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厌食一年余,发现左下肢活动欠佳半年”。患儿孕39 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450g,母孕期糖尿病史,患儿出生后因低血糖曾住院治疗。患儿10 月龄时因发现爬行不利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检查发现下肢肌张力低,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未予治疗。患儿17 月龄时不会独立行走,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给予2 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可独立行走。患儿自1 岁起进食量少,体重不增,左下肢活动少,爬楼时以右下肢为主。
就诊时查体:神清,对答流利,体重11kg,身高88cm,左下肢较右下肢肌力稍低,肌肉僵硬,左大腿围27cm、左小腿围19cm,右大腿围28cm、右小腿围19.5cm,左下肢较右下肢纤细,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为“厌食,运动发育迟缓,脾肾两虚证”,给予推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推拿手法以健脾补肾为主,加以刺激左下肢局部肌肉;中药穴位贴敷选用参苓白术散贴敷脐及双脾俞,同时嘱咐家长适当增加左下肢的运动。
经35 次推拿治疗及26 次中药穴位贴敷,至2019 年8 月12 日,患儿进食好,双下肢活动正常、灵活。查体:体重12kg,身高90cm,双下肢肌力相同、正常,肌肉不僵硬,左大腿围28.5cm、左小腿围20cm,右大腿围28cm、右小腿围19.5cm。
2 讨论
小儿运动发育迟缓临床并不少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父母吸烟、酗酒等环境因素、早产等围生期危险因素以及母体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可导致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1]。
运动发育迟缓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与肝肾、脾胃、督脉等关系密切[2]。其中脾主运化,人体的四肢、肌肉,均需要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只有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周身肌肉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养,从而保持肌肉丰满,健壮有力。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由肾中精气的盛衰调节。肾中精气充盛,生长发育就迅速。该患儿受母孕期的影响、先天不足,后天脾胃虚弱,纳食少,故身高、体重增长缓慢,下肢肌肉不强健。
治疗时考虑患儿脾肾皆不足,故推拿手法以健脾补肾为主,具体手法有按揉板门、补脾经、补肾经、揉按四横纹、顺运内八卦、推三关、按揉外劳宫;点揉中脘、揉关元、气海,揉腹,点按足三里,揉脾俞、肾俞,捏脊。患儿左下肢肌肉僵硬,肌肉不丰满,故针对左下肢先局部放松僵硬的肌肉,然后轻叩下肢各肌群,牵引左下肢活动。同时配合了中药穴位贴敷,方选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助运,贴敷在脐及双脾俞。经过一月余的诊疗,患儿进食良好,下肢肌肉增加,身高、体重都增长满意,取得较好疗效。
基于经络学说的推拿治疗,可以根据经络理论有效的刺激相应穴位经络,在疏通经络的同时起到补肾健脾的作用[3]。穴位贴敷的应用无疑使得手法穴位刺激得以延续,并通过相应中药的透穴强化对证刺激效果。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手法治疗能够促汗腺分泌,改善循环并增加肌肉张力,进一步提升肌肉关节协调运动的能力[4]。
运动发育迟缓的小儿可能合并有脾胃虚弱,先天、后天皆不足,治疗时用中医辨证的思路对症下药,常常能取得不错效果。笔者希望通过本案的分析,给同道提供辨证分析思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