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03薛孝梅
薛孝梅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卫生院 江苏常州 213100)
门诊输液室使用的药品种类比较多,接收的患者类型复杂,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极易发生风险事件,因此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十分必要。风险管理主要是对患者、护理人员等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对应的措施,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1]。本研究主要分析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120 例(2019 年1 月至12 月)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32 例、28 例,年龄分布在9 岁至65 岁,年龄均值为(38.50±3.64)岁;研究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30 例、30 例,年龄分布在9 岁至68 岁,年龄均值为(39.12±3.58)岁。对比基础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主要是对护理人员收药、配制、注射等操作进行规范,增加巡查的次数,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定期消毒、清洁。
研究组:在常规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护理人员均按照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护理。
②对门诊输液室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输液室会应用到较多的辅助设备,例如支架等,护理人员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出现故障或是数量不够及时处理,针对传染病患者设置隔离的区域[2]。
③区分门诊输液室患者类型,对于老年人、儿童等机体水平和自主能力比较弱的群体,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护理及专项培训,包括操作、安抚、情绪引导等。
④加强护理流程的规范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风险管理中的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护理,包括在输液前了解患者以往病史、过敏史等,详细评估患者输液风险,方便调节输液速度,同时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前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且基础注意事项指示牌放在输液室显眼的位置,护理人员定时巡查记录患者具体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3]。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评分,评分采取医院自制的考核量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数据以%表示,X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t 检验。p<0.05 时,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数量为13 例,发生率为21.67%;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数量为3 例,发生率为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12.309、p=0.001。
2.2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评分
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总评分为(79.34±5.02)分,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评分为(86.31±4.27)分。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11.370、p=0.001。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具有较大的人流量,且治疗、输液的时间比较集中,输液室接收的患者类型多样、复杂,且输液室药品种类比较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很大,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风险事件,从而导致护理纠纷,降低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的门诊输液室,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已经无法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
本研究主要是在常规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前提为对输液室常见的风险事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输液室设备、护理流程规范性、护理人员及患者自身等,因此风险管理主要是从门诊输液室环境及设备、区分患者的种类、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注意事项、加强护理流程的规范性,最大限度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性,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水平。
本研究实施风险管理的结果得出,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输液的过程中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