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回呼兰河— 《呼兰河传》 导读

2020-12-03鲁钟思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后园呼兰河传呼兰河

鲁钟思/文 张 瑞/图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本名张秀环,后改名张廼莹,曾用笔名田娣、悄吟。黑龙江省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东北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

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考点解析

1.《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

1940年,半生漂泊的萧红来到了香港。此时,身体衰弱的萧红,越发想念家乡,想念童年的呼兰河。于是,萧红就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也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

2.故事梗概

《呼兰河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小说共分七章以及一个小小的尾声。

第一章写的是呼兰河的环境、街区,展现了一个落后而愚昧的东北小城。大泥坑是特写,浓缩了小城人民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第二章写这座小城古老的风俗和礼仪。如唱大戏、放河灯、四月十八的庙会,等等。

第三章开始由远及近,写自己的家、后园以及最爱的祖父。后园里的祖孙情十分温暖、耐读,充满“小儿无赖”般的撒泼和童真童趣。

第四章写院子里租住的形形色色的困顿又悲哀的人们。

第五章着力刻画了院子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也是全篇高潮之一。

第六章写萧红家的老仆人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写磨倌冯歪嘴子的故事。

3.独创的“萧红体”——散文诗化的抒情小说

纵观整部《呼兰河传》,我们会发现:萧红的小说有很强的抒情性,结构上十分自由,有时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有时又像诗歌一样充满诗意。其实,这就是她创造的一种边缘文体——散文诗化的抒情小说,也就是“萧红体”。

萧红幼年时便由爷爷启蒙古典诗词,奠定了她散文诗化小说的音韵基础,对她的作家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同学们不妨多多增补古典文学知识,这样,长大以后,那些知识说不定哪天就开成了花儿、结成了果儿呢!

拓展思考

1.如何看待小团圆媳妇之死?

讲解:小团圆媳妇本是萧红家的租户赶车的老胡家娶进家里的童养媳。她8岁被订下婚约,12 岁便被从辽阳接进了门。她长得高大,有一条乌黑的大辫子,爱笑,初见时就在童年萧红的心中留下了温厚的印象。她的婆婆以女孩家不知羞为借口,常常将无端怒火和怨气发泄在小团圆媳妇身上,萧红和爷爷常常在夜里听见小团圆媳妇撕心裂肺的哭叫声。遭受毒打和虐待后,小团圆媳妇病了。她的婆婆又听信各种偏方和迷信,以关爱、善良的名义,一次次地把小团圆媳妇折磨得半死。最终,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身裸体的小团圆媳妇被按在大水缸里用开水烫了三次……一个原本健康阳光的女孩被折磨死了。

初来时的小团圆媳妇爱笑、开朗,被殴打后的反抗却换来了变本加厉的“善意”迫害。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的愚昧、麻木和迷信是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一方面无休止地毒打自己的儿媳,另一方面又请神问道地给她吃偏方,甚至不惜损失自己辛苦攒下的血汗钱来为她治病。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围观的民众,因为愚昧,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和看热闹的人,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

2.如何理解冯歪嘴子这一人物形象?

讲解:磨倌冯歪嘴子是租户王四掌柜的雇工,他心地善良、淳朴,任劳任怨,一年四季,不畏严寒酷暑,一直在努力生活。因他和质朴美丽的王大姑娘未婚生子,二人成了众人耻笑的对象。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含辛茹苦地抚养起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冯歪嘴子爱自己的妻子王大姑娘,要给她买鸡蛋养养身体,妻子却舍不得,最终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撒手人寰。大家都用绝望的眼神看冯歪嘴子,可冯歪嘴子却依旧兢兢业业地赚钱养家,抚养两个孩子……

从冯歪嘴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力更生、坚忍不拔、爱与责任,他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虽然他的眼睛满含眼泪,但看见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立刻把那含泪的眼睛笑了起来”。在这里,萧红留下了一点儿希望的尾巴,没直接写他的结局,让读者浮想联翩……

3.如何理解《呼兰河传》里的“我”,即童年萧红这一形象?

讲解:“我”是贯穿整个《呼兰河传》的灵魂人物,全书以“我”的视角展开了故事的叙述,连缀起了七章的内容。

《呼兰河传》里的“我”是个天真、淘气、机灵、活泼,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小女孩。祖父给了“我”最温暖、真挚的爱。在祖父的宠溺下,儿时的萧红虽然得不到父母的喜欢,甚至祖母也用针扎她的手指,但她的世界还是充满着美好,她的天性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童年的萧红和祖父在后园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后园的一花一草,一片瓦砾,一块石子儿,都是她仔细观察的小世界,寄托了她无数的趣味和沉思。后园封闭后,她就在储藏室里“探险”,翻出了昔日的小玩意儿。祖母去世后,她搬到了祖父的屋里,在祖父的《千字文》中慢慢进入梦乡。

童年的萧红好像有两个影子。有祖父和后园陪伴时的她,是幸福、温暖的;另一方面的她,却是边缘的、略显寂寞的。和院子里的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等的凄惨遭遇相比,她是幸福的;和外面世界的那些自由的小孩子相比,她又是略显压抑、不够自由的。祖父去世后,长大后的萧红和呼兰河畔的家渐行渐远,最后一生流浪,再没有回过这个家。

佳句赏析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萧红的《呼兰河传》可谓独树一帜,它清新朴实,时而童稚,时而忧郁,似散文,似诗句。时至今日,依旧感染着许多读者。

1.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讲解:月光洒满简陋的小屋,凄清悲伤,寥寥数笔,蕴含着极深刻的情感。

2.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讲解:祖父的纯真、慈爱和孩子气由此可见,让读者不自觉想起自己的爷爷,平淡却又感人至深。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讲解:花园里自由自在的珍贵时光。自然万物在充满童心的幼时的萧红眼中,仿佛有了生命,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和谐有趣。

猜你喜欢

后园呼兰河传呼兰河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纽约疫情宅家一景
梦游呼兰河(组诗)
后园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呼兰河传》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旧中国人民的生存图景
某个时空点上的某种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