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可通禅
2020-12-03马子兴
马子兴
梨园界有谚语说:“能者达三昧,各派有渊源,艺海拾古今,彻悟可通禅。”“三昧”与“禅”本是佛家用语,指僧人修行的两个阶段。“三昧”是悟得了事物的渊源脉络,掌握了“通禅”的功法;而“禅”则是“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是在“彻悟”之后心境有望达到的极致。
艺术讲究技和艺,凡名家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先掌握了“技”,在悟得了“三昧”之后又坐见本性升华,从而打开了“禅”的大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流派。
习艺者众,成功者寡,各种艺术皆是如此。技和艺平平者居多,究其原因,或是技的功力未能达到“三昧”,或虽已是“能者”但始终未能捅破“禅”那层窗纸,结果是有技无神,艺术表现浮华苍白。
声乐艺术也是如此,歌者在求索“三昧”(即学技)的过程中,其发声技术的掌控大体上都会经历从无技到有技,再从有技上升至无技三个阶段。其中,有技,即学技阶段最为艰难,相当一部分歌者因未能突破这一瓶颈而掉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高级阶段都是升至无技境界。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谈及自己歌唱技术的秘诀时就是“自然的歌唱”。
歌者进入无技的自然歌唱只能算是一位达到“三昧”的能者,距离彻悟的“禅”境尚有一段不可预知的距离。因为,不管多么漂亮的嗓音,如果没有“魂”的注入,其声必定是干枯的。而“魂”就是具有特色的情感,是歌曲演唱的核心,它的源头来自歌者全方位的文化素养。
声乐艺术是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唱声的技术方面涉及物理声学和生理医学,在艺术表现方面除主项音乐、文学外,还涉及美学、政治、历史、地理等。这些都是铸就“魂”的因子,把这么多的因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禅”定,才能与众不同的“余音绕梁”,才能完成歌曲中“情”的表现。
书法界有“字如其人”之说,声乐界也不例外。通过歌者的演唱,我们可以透视到他内涵的深浅、多寡。歌者的演唱,是他对歌曲音乐风格和歌词内涵理解、诠释是否恰当与得体的真实展现。宋代陆游在《示子遹》中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八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两句诗仍然有着切中时弊的现实意义。
声乐艺术的“禅”路是无形的,但它又是可以望及的。只要歌者在唱功“三昧”的基础上,再着力歌外功夫,兼蓄古今中外的博览积淀,个人的内涵与修养自然会不同凡响,量也会逐步转化为质。那时,“禅”就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