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病案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12-03杨帆钟立明潘秋予
杨帆 钟立明 潘秋予
近年来病案信息在卫生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病案统计科作为病案信息的管理者,其重要性不可言表。而缺乏专业病案人员是众多医院存在的共同问题。近年来,四川省大部分医学院校陆续开始增设病案信息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大部分为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为提高病案信息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专业的病案管理人才,本文将以某医学院信息管理专业为例,探讨病案信息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 某医学院病案信息学教学现状
1.1 病案信息学的课程设置
2017年某医学院开始新增病案信息学课程,主要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病案信息学是病案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病案资料发生、发展、信息转化、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等。涉及病案管理、疾病分类、手术分类、基础医学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知识[1]。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以期让学生掌握病案信息管理、病案统计分析、疾病手术编码技能等[2],但编码对临床知识的要求较高,这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1.2 教师采用LBL教学模式
病案信息学的授课教师主要以第二临床医学院病案统计科的老师(兼职教师)为主,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体,实行大班教学,招生人数约60名左右,课时为48个学时,其中病案管理占12个学时,编码占30个学时,病案统计占6个学时,学生没有配备编码工具书。由于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以LBL模式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该模式使得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机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病案信息学混合教学模式内容
2.1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强调“混合”二字,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通信工具发布教学资源,学生随时可进行自主学习。线下指的是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线下教学,给学生讲解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二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发布在线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内容学习结合。传统教学内容常以结构性的形式呈现,如用知识树等形式对课程能力点和知识点进行解构,在典型的学习场景中,学生可通过非结构性的场景,如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方式解决问题[3]。
2.2 病案信息学混合教学模式内容
病案信息学课程教学理念正在从“以教师为主体”向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以问题为导向,借助混合教学手段,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备病案信息管理、病案统计分析、疾病手术编码技能的人才。
相比较四川省其他医学院校将该门课设置为选修课,本研究中的某医学院将病案信息管理课程作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必修课,大学三年级开设这门课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后,教师再将病案信息的新内容、新技术及最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如电子病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库等新技术。在教学手段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录制,提前录好病案信息系统的操作、病案首页的报送、HQMS病案首页的上传等视频,并将病案首页录入界面、病案库房、病案上架等内容通过照片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对于编码部分,学生必须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ICD-10三卷书以及ICD-9-CM-3工具书进行编码的操作训练。课后发布下次课程的相关学习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大家可以通过线上讨论,课堂上交流,以利于学生对病案信息管理知识的吸收。
3 病案信息学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将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信息管理专业病案信息学教学工作中,以病案信息学第一章病案信息学绪论为例,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引领学生认识了病案信息学这门课程。教师首先制定章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病案管理和病案信息管理的概念,认识病案信息的作用以及病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范畴。具体操作方法是课前学习、课上内化、课后强化。
3.1 课前学习
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整理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病案科室的招聘需求,以自己所在的医院为例,让学生对就业前景有美好的憧憬,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此外,通过平台给学生展示其他院校病案信息学的学习重点和模式,让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感兴趣。拍摄门诊病案、住院病案的图片,让学生对病案有直观了解,向学生推荐相关公众号,使其时刻关注行业动态,通过国家卫健委HQMS系统的报送视频让学生更直观感受病案首页信息的重要性。再根据教材整理课堂重点,辅以图片视频案例,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探讨。
3.2 课上内化
混合教学中的讲课不采用LBL模式中的以教师讲课为主体,而是采用“一探二讲三演练”分步走的方式[4]。第一步是“一探”,可以采用投石问路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第二步是“二讲”,即教师讲一讲和回头看,教师结合自己在病案统计科的实际工作给大家讲解病案信息学基础知识;第三步是演练,混合教学注重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投其所好,吸引和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富有启发的课堂互动活动,激发课堂活力,鼓舞学生课堂参与互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3 课后强化
课后,教师推送课后作业及下次课程的相关资料,学生线上完成作业及预习。学生也可利用假期到病案统计科见习及实践。通过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病案信息管理学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更多学生主动申请假期到病案统计科见习。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时刻更新知识结构,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5]。
4 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4.1 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明显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积极,学生能够围绕病案管理问题,提出各自观点,也能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书籍等,课上课下都能相互讨论,平时能够主动跟教师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沟通,从而使其掌握理论知识,增强了学习能力。
4.2 学生病案信息知识的提高
传统模式下,学生只能机械掌握考点,到病案统计科实习后,带教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缺乏,而混合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发现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同样的问题课堂提问,传统教学模式班级仅有4名学生主动回答,混合模式下班级41名学生主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两年试卷难易程度相同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是71.5分,混合式教学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是79分。
4.3 教师学生的教学互长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融入到案例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根据病例和预设的问题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工具书 ,从而得出答案。同时,这也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布置功课前,除了充分掌握疾病分类的原则外,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否则很难达到预期带教效果。
综上所述,将混合教学模式运用到病案管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病案管理教学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病案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病案管理,提高病案管理的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形更直观地为学生讲授,增加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今后,病案管理的课程教学将继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其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引领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质量的病案信息技术人才。但是当前病案信息学的课程仅有48个学时,课时明显偏少,学校未给学生配备充足的编码工具书,这两点是病案信息学教学接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