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优化教学模式
2020-12-0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 孙 浩
在我国课程大幅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跟随改革的步伐,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理念、观点去看待并探索新教材、新模式,对课程的设计更加精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不仅解放了教师,更能够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入手,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优化提出要求。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况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模式与方法在教师备课环节的选择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都决定了一节课学生对知识能否全面地掌握以及课堂中学生是否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都有所更新,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学的内容也与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一)教学模式与方法概念需要 改进
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思想引导下构建起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教学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获取相应经验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元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也应当多样化。新课改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但传统教法中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仍然存在必要性,当然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师生之间交流对一些失误进行改进,教师才能将新的教学方式熟练掌握。
(二)新课改中的教学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在经济飞速发展之下,我国的教育也开启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将传统教育中不符合当代发展理念的内容删除,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与体系,整体上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中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着重培养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阶段为进入社会做足准备。在新课改中,教学内容与考试模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单单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内容中,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传统教学中知识与生活脱离、学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缺陷进行改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将知识更好地运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转变观念,将传统的教授变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开放性、创新型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班级中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评价的语言多采用鼓励、表扬,将考试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留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加以发扬,有利于学生的总体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效果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教师授课过程轻松,学生学习不再费力,摒弃死板后社会的发展也有所提高。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旧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对比过去,学生的总体水平获得了提升,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教师存在的不足,导致增长的速度缓慢,或者出现了逆生长现象。
(一)情感交流不足
如今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使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这就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相对减弱。虽然新媒体的加入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教师一直在讲授的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音频等对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但容易使部分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依赖,课上教学变为教师一直在翻阅课件,学生只是看着课件进行学习,致使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上一个知识点时还要接受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轻视了学生的整体接受程度,也没有与学生讨论,更没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新课改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反而成了一种误区。
(二)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全面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能完全理解,只对课程的学习进度提出要求。新课改中,要求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课程内容的难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却相反地认为,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难度的降低,因此对教学速度提出了更多要求,高一高二便把整个高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进行了学习,学生不仅在身心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知识的理解上也不够深刻,不能全面地掌握所学内容,导致教学成果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减弱,从而引发更大的危害。
三、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应优化
(一)对目标的合理确定
在确定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要求,更多是对学生整体素质、人文精神提出要求。人类通过对世界进行摸索,才形成了地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将地理中的理性知识掌握全面,有利于学生的总体素质发展。新课程改革之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与实践,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例如:在教《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领学生了解建国初期我国沙漠的总体面积以及沙漠化严重下城市出现风沙的概率,探讨在沙漠面积过大的情况下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对我国总体的发展又有哪些阻碍。讨论结束后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哪些解决荒漠化的措施,之后进行课程讲授,学生总体的积极性与接受能力都有了提升,并且将课题与实际生活展开了密切联系,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体会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的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守护环境的人生观念,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终身学习是教师必须遵循的一条宗旨,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平时的知识积累提高教学的标准,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味有吸引力并且知识底蕴十分雄厚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联想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运用相应的古诗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手中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这样的有关种植诗句,或者以有关的地理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能够在了解相关人物中体会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将专业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的树立,更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高涨。
(三)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即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地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所处的环境都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停留在理性知识层面,而是将生活带入到课堂当中,对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进行准确把握,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例如:在教《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课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探讨城市中的交通布局,小组讨论这样布局的好处与坏处,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生活出发,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对生活认识也提高了层面。地理的教学不应只局限在小小的课堂当中,生活在热带要了解温带气候,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拉近学生与生活环境的距离,结合最基本的生活,增强课堂中的趣味,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一直存在于身边,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升华以及课程改革下教学模式的优化。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改进自身教学模式,优化已经实践的教学方式,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发挥学生潜能。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而是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掌握基本技能。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后,着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方式进行培养,指导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时进行反思,对自身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合理地进行改进,对自身的整体素质也要持续提升,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把握现代最新的教学思想,积累相关知识理论,以此丰富课堂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更顺利地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