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培养的行动研究

2020-12-02赵银琴

数码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化幼儿教师幼儿园

赵银琴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中高衔接视野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养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J1148)

摘要: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在高科技极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知识涵盖各个领域,数概念已经渗透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之中,无论是幼儿生活、游戏、教学活动,或是各种教学媒体的运用方面,都渗透到相关数学知识,因而数学教学活动对促进幼儿数学认知具有重要意义。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以何种方式呈现相关数学概念才能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数学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幼儿能够轻松快乐地感知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成为当前幼儿园要研究的重点。经过高校教师深入幼儿园的行动研究得知,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能使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吸引力,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给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学习平台。因此,培养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1-0156-03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总结,探讨了什么才是游戏化教学,如何才能实现游戏化教学。本研究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昆明市G幼儿园中一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以中班幼儿数学集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三个阶段实际探索为行动研究的主线,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进行观察分析和不断改进,追求开展中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依据。

1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关注教学活动游戏化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旨在通过有趣、适宜的游戏活动方式,使幼儿获得一定的数学认知及技能。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明确游戏价值,关注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发展提供契机。

教育部2012年2月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等内容,明确了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保教态度和行为,为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提供了支持和引导。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等内容,为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教育部2016年1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肯定了幼儿园教学中游戏的基本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推进明确了方向。

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十分重视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旨在通过游戏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和学习品质的发展。

2 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水平有待改善

昆明市G园创建于1999年12月,是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在区角活动方面颇具特色。在数学教学活动方面,G幼儿园课程资源丰富,使用过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教材、幼儿快乐数学活动课程及其他很多类型的数学教育教材及与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材料。但是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过渡依赖教材,操作性材料仅限于教材;数学教学活动游戏成分重形式而不重视实质;游戏与教学活动相融的比例小,多数情况下游戏与教学活动分离等问题,甚至出现“教师不想教,幼儿不想学”的“枯燥数学”的现象。

可见,G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水平有待提高,需要结合幼儿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游戏化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通过有趣、多样、丰富的游戏活动和游戏手段,让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基本知识并积累一定的数学感知经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概念。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研究目的。通过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改变G幼儿园“枯燥数学”的状况,提高G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水平,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并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3.2研究意义。目前有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较少且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昆明市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探索出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与实施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有关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理论。

針对目前幼儿园正在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探索的现状,寻找科学可行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法、途径和策略尤为重要。本研究具有如下实践价值:其一,改变G幼儿园中班“枯燥数学”的状况;其二,提高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水平;其三,通过行动研究,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同时,试图把对G幼儿园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发挥一定的借鉴价值。

4 研究过程

基于前期观察,笔者分析归纳出G园该班(中一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与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并在不断 “计划一行动一反思一再计划”的循环往复中提出新的指导策略,得出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课程方案并予以实施,以促进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开展,提升数学教学活动质量。

4.1研究的准备阶段。

(1)班级调研。本研究通过笔者深入G幼儿园进行跟班观察、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听课等活动,采用观察、访谈等互动参与方法,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逐渐了解该幼儿园小一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幼儿对5以内的点数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形状、意义等)也还需要更具体化的认识、巩固,对三角形、圆形两种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会用不同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但经验不足,需要借鉴大量的作品进行模仿。该班幼儿除能力差异大以外,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的个体行为习惯差异也大。在数学学习方面,普遍存在 “教师不想教,幼儿不想学”的枯燥数学现象。针对这些现有问题,笔者对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现有经验进行分析讨论,也对现有教材和现有教学方式、幼儿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幼儿对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常规教学方式感到吃力,而对教学活动中的游戏行为感兴趣。

(2)研究目标的确定。基于幼儿对具体游戏行为在教学活动中带来的轻松愉悦的需求,以及中班现有数学新教材的试运行需求,笔者于2018年4月,确定以“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研究目标,开始与幼儿园教师组建研究小组,共同备课、制定教学活动方案,商讨教学活动策略、查阅资料、准备教具、开展师生互动等活动,观察幼兒在户外和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游戏和操作能力等。在研究小组的合作过程中,收集了许多中班幼儿对数学感兴趣的活动资料,如视频、照片、幼儿作品等,为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3)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小组查阅和学习各种相关教学活动和游戏化方面的文献,以促进研究的顺利开展。

研究小组主要学习了丁海东、邱学青、黄瑾等学者的有关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观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相关数学内容要求,基于幼儿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的需要,对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进行了安排。

(4)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小组根据本研究的实际要求,确定数、量、形、模式与排序、空间为主题单元的中班数学集中教学活动共12个进行行动研究。

根据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计划表,研究小组对此次行动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列表,制定出行动研究三阶段的具体实施内容,具体如下表。

4.2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方案阶段。

本研究根据G幼儿园的现实条件和幼儿能力,充分考察分析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寻找能为开展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集中教学的有利资源,如户外的儿童跑道、儿童小推车、滑梯及大型运动器械,室内区角、卧室小床、桌椅板凳及幼儿用品等。研究小组对这些条件和资源都进行全面思考和分析,目的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相关物质资料和设备条件,有效实施本研究。

研究小组认真学习相关教材及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实录资料等,结合幼儿园教材,对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进行斟酌,确立适合G幼儿园中一班数学集中教学活动方案的框架内容和设计要素,分工协作,制定出数、量、形、模式与排序、空间为主题单元3轮的12个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调整阶段。

按研究计划实施数学教学活动,依据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笔者对整个活动进行全程观察记录,目的是全方位收集本研究的资料,活动之后及时对资料进行反思研讨。

首先,活动结束后立刻对本次活动的游戏形式和内容选择、材料投放、教师的配课情况、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等进行反思和研讨,同时再把活动中特殊幼儿的表现和突出幼儿的兴趣等进行分析,找出良性反应和消极反应的原因。其次,分析现场发现和录制的教学活动视频,把每个环节中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进行分析。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内容和活动兴趣相匹配等问题,用游戏化的手段找出更合理的一个切入点,整理出需要调整的环节、内容及需要改进的教师指导策略等,为调整第二、第三阶段活动提供依据。在行动研究的三轮活动实施和不断反思、实践、调整的过程中,研究小组不断完善和创新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指导策略,以实现“计划─行动─反思─再计划”的螺旋式循环,逐步形成后续游戏化规范活动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整理分析阶段。

三轮行动研究活动结束后,笔者及时整理、归类、分析活动产生的所有资料,包括Z老师对每一次活动所形成的活动反思、活动调整措施等文字资料,形成规范的表格和文字,为撰写研究报告提供参考。

4.3研究结束阶段。基于笔者从预观察到行动研究结束,历时5个月的实施过程、成效、问题和反思整改等环节进行总结。笔者对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手材料,如研究过程、访谈记录、观察记录、方案设计、活动表现、活动特色、实施环节和策略、修改调整成效等进行详细分析,撰写完成研究报告。同时,把每次的活动方案和活动反思都贯穿于研究报告之中。

5 研究成效

通过三个阶段中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笔者观察到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转变、实施策略的提高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既提升了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方面的能力,又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游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了游戏的教学价值取向。通过对三个阶段行动研究中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笔者在此分析其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游戏化培养的成效。

5.1转变观念,勇于大胆尝试。数学观念存在于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之中,也存在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和途径之中。如何采用有效方法,来促使幼儿主动地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及空间关系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是当前幼儿教师应该考虑的因素,中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开始能够逐步依靠对事物感知而留下的表象来建立数词和数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基于对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体验,Z老师尝试改变观念,把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试图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相应数学概念,体验自己与数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转变观念后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数学概念的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对数学教学活动不再厌倦,反而喜欢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5.2关注幼儿,注重幼儿的活动需要。通过对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间选择、活动内容与游戏形式的融合构建、幼儿状况、游戏材料、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构思、活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逐步调整,教师慢慢明确了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开始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数学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促使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趣地进行学习,教师开展了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调查研究,关注幼儿的情感情绪变化,了解幼儿的家庭变化和最近的生活情况,关注特殊幼儿和弱小幼儿的实际需要。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促使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得以实现,还使教师更加热爱幼儿,真正落到实处地理解幼儿,促进了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的发展,对于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1)关注幼儿游戏时间的需要。

笔者和Z老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控游戏时间,把握游戏节奏,采取了有效措施在合适的时间内促使幼儿实现了游戏成果,使幼儿获得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欲望。

(2)关注幼儿活动空间的需要。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除了关注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的融合构建、游戏材料的形象丰富性、活动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活动过程的架构完整性等问题外,还关注每次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满足了幼儿施展活动的空间需要,教师的活动安排和指导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有效进行操作和探索,减少了教师多余的指导和干扰,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幼儿的活动细节,教师也通过活动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促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到实处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策略,从而满足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

5.3抛开“幼儿的问题”归因,尝试自主反思。Z老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和指导,分为导入环节、中间环节和结束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引导和介入指导,尽量用了足够精炼的语言来架构整个游戏化教学活动过程,Z老师做了足够充分的准备来把控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环节,不断调整生成的新问题,保证了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规范和创新游戏玩法,不把问题全部归因于幼儿。通过三轮行动研究的探索,Z老师接受了幼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独立的想法和游戏行为,态度上能够理解和宽容幼儿,不把问题全部归因于幼儿。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创新点,接受了幼儿生成的新问题。因此,在游戏过程中,Z老师允许幼儿创新,数学游戏的教学标准没有出现统一划齐的现象,没有总是把问题归因于幼儿,而是勇于向幼儿交待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反思。Z老师愿意走进幼儿游戏情境,倾听幼儿想法和心声,并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和帮助,幼儿敢于在游戏中大胆尝试和创新,促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2)减少多余的建议和演示,不一味责怪幼儿。在三轮行动研究中,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给予Z老师极大的鼓舞和 支持,改变了她对部分总是擅自做主、想出“怪招”的幼儿的看法。相反,Z老师发现了这部分幼儿的独特性,启发了Z老师更加关注对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3)教师重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不再归因于幼儿“听不懂”。笔者观察发现,在每次行动研究中,只要教师交待清楚游戏规则,大胆放手让幼儿探索,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精炼的数学教学语言,在交代数学游戏规则时能使幼儿清楚游戏玩法,幼儿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开展操作和扮演活动,还会主动交流方法和分享游戏结果。所以,不能把“听不懂”归为幼儿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教师自身语言表达的问题。因而教师应该反思自己,规范数学教学和指导语言,才能高效率实现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第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152-1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1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3:40-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3:10.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杨枫主编.学前儿童游戏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

[7]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8]曹能秀.幼儿数学教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10.

[9]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

猜你喜欢

游戏化幼儿教师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