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0-12-02杜洋胡霞

数码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杜洋 胡霞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我国对于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冶金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1-0050-01

前 言: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性人才的主要阵地,为了满足国家对冶金机械创新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不断通过教育机制改革、教育模式变革、教育内容创新等途径持续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本文以高职院校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为内容,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1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严格学生毕业标准

在传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大部分院校都是为了办学而办学,而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办学。而在面对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从而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此外,传统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中,经常是“严进松出”的状态,学生入学准入标准比较高,但学生毕业却十分轻松。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来说,学生的高校学习生活往往相对比较轻松,高校成了大学生们放松娱乐的殿堂,而不是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阵地。尤其是冶金机械类技术要求、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高职院校应更加严格学生的毕业标准,从而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和压力。

例如:高职院校在对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创新能力量化指标,让每一名在校学生于毕业前完成一个关于冶金机械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要求一方面要符合当前社会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保证设计作品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其它量化标准可以根据高职院校关于冶金机械专业的具体教学而进行规划,用毕业设计等创新型要求代替传统理论毕业论文答辩的模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毕业设计或毕业设计不合格,那么学校有权对学生做出不予毕业的处理,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与高职院校来说,其中部分院校在进行冶金机械类等偏技术性的学科中,常常过于注重理论化教学,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性技术,导致其对本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认识不清。同时,在校园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验,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完成相应的冶金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绝对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多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更多的企业见习基地,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结合实践进行巩固和提升。这是培养冶金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主动的联系一些校外专业的冶金机械企业,如钢铁厂、汽车厂等。讓相应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到车间进行实习,以了解关于冶金和机械的更多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输出协议”,高校本着“创新人才培养”为原则,无条件的为合作企业提供每年优秀毕业生若干名。这也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手段之一,学生只要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且在毕业设计中获得优异成绩,就可以优先选择与合作企业的就业机会。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拥有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又可以为学校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

3 开展高校合作模式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说,除了高校对内改革,对外寻求校企合作的途径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技术创新动力,高校也可以从技术交流的角度出发,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技术创新氛围,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如构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具有长效机制的校际之间合作,积极举办关于冶金机械创新大赛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在以本市为中心,联合本市内各高校,举办“某市第几届高校冶金机械创新大赛”,每个高校选派一支队伍参加竞赛,并对最终获胜的队伍给予相应的个人奖励和高校荣誉奖励。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影响力,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在校内开设“冶金机械创新研发小组”,负责对该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并适时选派人员到省级或国家去参加相应的技术创新大赛。

此外,为了保证高校冶金机械专业教学的创新性,高校之间也可以搭建师资队伍的技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各高校教师进行校际之间的学习互动活动。从而保证地区内冶金机械创新能力学习和培养的活力与动力。同时,还可以邀请合作院校的冶金机械专业优秀教师到本校进行讲学授课,进而实现思想和技术方面的交流与互动。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的加快,高职院校也应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加快自身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既要改变传统以“量”为标准的人才输出教育模式,从而加强自身对人才培养“质”的重视,严格学生毕业标准,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做到学的好、学的精。同时,又要保证对冶金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确保人才输出到社会后,可以对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程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技校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与实践[J].龙美嫦.同行.2017.05.08

[2]高职冶金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徐华、文庆明、唐卫湘.中国冶金教育.2019.04.15

[3]冶金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李鹏飞.中国冶金教育.2019.11.01

通讯作者:胡霞,1990年1月18日,女,助教,风景园林设计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