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手调整浮标易忽略的若干细节

2020-12-02姜丹

垂钓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浮标鱼饵外力

姜丹

前几天有个小菜鸟很苦恼地问了我一个问题:按照大师的文章试着自己调标,找底后空钩调4目,准备上饵后钓2目,可是上了鱼饵后,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钓2目的目的,浮标依旧露出3目以上,这是咋回事啊?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浮力问题,很好解答。但是,我通过他的提问,发现了一些介绍浮标调钓文章忽略掉的东西。这类关于调标的文章,无论是调低钓高,还是调几钓几,抑或其他的,无一例外没提到过所采用的浮标是哪种,它的标尾浮力是多大。于是,文章开头的那位小朋友遇到的问题就出现了。须知,两个人所使用的浮标标尾的浮力不一样,莫说可能调不出所谓的调几钓几,就算调出来了,钓组在水底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而我们调钓的本质就是要使钓组在水下(或者水底)呈现出一种理想的、符合鱼情的状态。钓组在水下的状态是最主要的,而浮标调几钓几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果都简单地“调5钓1”,因各自使用的浮标不同,用饵大小和比重不同,可能就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无法实现“调5钓1”,就像文章开头的小朋友那样;第二,比较灵敏;第三,迟钝一些。

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原因是浮标的浮力和饵料的重量不匹配,浮标的浮力太大,相对应的饵料的重量很小,两粒鱼饵的重量压不下4目浮标,所以调不出来。第二种,比较灵敏——假如恰巧一粒饵料能够压下2目浮标,那么调5钓1就是最灵敏的状态,调得到位的话是上钩悬浮,下钩似触底但没触底,它距离水底“零距离”,但是重量完全作用在浮标上,稍有不慎,整个钓组可能就是悬浮的,即从钓底的状态变成了钓离底。第三,迟钝——如果一粒饵料下压浮标超过2目,甚至10目以上,调5钓1还是最灵敏的吗?我认为已经微钝了。可以推理一下,一粒鱼饵的重量可以压下10目浮标,那么两粒鱼饵就是20目,调5钓1时钓组在水下是什么状态?肯定是下钩子线弯曲,上钩触底,并且十分之四的饵料重量作用在浮标上,其余的六成重量作用在水底。

这样一番解释后,我想很多为调标苦恼的新手应该对调标有大概的了解了。调几钓几并不是目的,只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钓组在水下的状态。所以,别人向你推荐的所谓调几钓几,其实不可全信,如果推荐的人能把他们的钓组在水下的状态也交代清楚的话,我觉得这才是负责的做法。

说了这些,我请新手朋友们作一道应用题——你根据自己的钩子的大小、所使用的浮标以及钓目标鱼所用的饵团的大小,在浮标露出1目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下钩轻触底和上钩悬浮?我想,大家根据各自使用的不同的浮标和大小、比重皆不同饵料,最终得出的调钓结果一定是五花八门。可见,调钓绝不能用调几钓几来简单说明。

另一个被忽略的因素是鱼口,鱼口的轻重同样制约着调钓。我打一个比方:鱼口轻的时候(野生鱼的生口、轻口,不同于猾口),单从调钓的角度说,肯定要尽量调高,然后再尽量钓低,这样鱼饵的重量就会更多地作用在浮标上,钩饵稍微受到外力作用,浮标就会有反应。假如,我调10釣1感觉已经可以了,那么从理论角度分析,它和调20钓11有多大的区别(调20钓11的例子过于夸张,谁都不会这么干,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放大了说而已)?其实,钓的那11目叫做剩余浮力,值得注意的是,这11目标尾中,有10目没参与到浮力当中,但它的重量却在抵消着浮力,也就是说,同一支浮标,调20钓11时比调10钓1时吃铅少。理论上说,小铅的阻力更小,更容易出信号。

我们再作假设——如果风阻等外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调20钓11和调10钓1是不是就没什么区别了?错了,还是有区别,比如目视情况。假如同样遭遇正口鱼,浮标上升1目,这样的信号是浮标露出1目时好捕捉,还是露出11目时好捕捉呢?肯定是露出得越短越好捕捉。这就说明,调钓除了要考虑钓组在水下的状态,还要考虑如何更方便地捕捉信号。钓大鱼时,往往是稳稳的大黑标,浮标可以多露出来一些,这样看着真切。另外,外力忽略不计是不太可能的,浮标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需要承受很多外力,这些外力累积起来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视,鱼口越轻,这些外力越不能忽视。

比如有这样一种外力,很多钓鱼文章(包括很多大师的文章)都忽略了它对调钓的影响,这个外力即便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都是存在的,它就是风线的重量。风线重量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没法回避,而且竿子越长、水越浅越时,风线重量对调钓的影响就越明显;主线越粗,影响也越明显。水浅本身就意味着风线长,竿子长则意味着风线更长,这么长的风线,起码有一半的重量作用在浮标上(这还不算气象条件的影响,比如风浪作用在风线上的外力起码有一半会间接作用在浮标上,这个力不是固定的,对浮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它对钓鱼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浮标的精度。现在,很多浮标的标尾浮力极小,稍稍有一点重量作用其上,浮标的高度立刻就会出现明显变化。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用的比较粗的浮标,就不会出现压水后风线的重量引起浮标高度出现变化的情况,因为浮标的浮力大,体现不出风线的重量。有人没注意到这个现象,要么是因为浮标标尾的浮力足够大,要么是因为没有把浮标调到最灵敏的状态。我之所以提及风线重量的问题,就是因为大家在钓轻口鱼的时候,往往都用精度高的浮标,并且将其调至趋于最灵敏的状态。我在钓鱼的过程中,如果身边的钓友频频提竿但都不中鱼,时间久了我就会忍不住问:“确定有鱼口吗?”回答是不确定,但是浮标到位后,过一小会儿就会非常缓慢地下沉,不提竿害怕错过了鱼口,提竿却回回空竿。这就是风线入水后缓慢下落,把自身的一部分重量缓慢作用在浮标上的结果。如果我不提醒,他们可能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原因所在。解决的办法是使用标尾加粗2目的浮标,效果会好一些,起码下沉的幅度不会太大。即使依然用普通标尾的浮标,我们也可以在调钓的时候预先考虑风线的重量带来的影响。

猜你喜欢

浮标鱼饵外力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鱼饵
狡猾的白丝鱼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性命
秘制鱼饵
Note7香港首爆,三星又称“外力”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