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打麦场
2020-12-02
我的童年,是留在打麦场的。
我的家在豫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这里没有巍峨的大山,没有清澈的河流,没有广袤的草原。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却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这里以种植小麦为主,小麦收割后,种上玉米或大豆,属一年两熟种植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为快乐的是在打麦场的狂奔和看着大人扬起麦子时的喜悦,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子才吃得上5 分钱一根的冰棍。
每年5 月份,村里就要规划出一片空地,各家再划分出自己的那一小方块。这个时候,各家就会全员上阵,用绳子拉着石滚碾场子,把那些凸起的和凹下的场地平整好,打麦场就完工了。
到了六一节前后,村子前后左右的麦田都翻起了金色的麦浪,大人们顶着烈日下地,挥着镰刀劳作。不消多时,一捆捆麦子就被送到各家的打麦场了。我们孩子此刻的任务,就是看好自家的麦场。这个看似重大的任务,还不如说是大人们怕小孩子们乱跑扎伤脚,让孩子们安稳些罢了。于是,各家的打麦场就成了我们欢乐表演的舞台。
打仗、捉迷藏、唱戏……每项都能让我们玩出花样。就说捉迷藏吧,那一垛垛小山式的麦垛儿,别说藏一个人,就是全村人都藏起来,也富富有余。
孩子捉迷藏,都不用人教,一声令下,要藏的孩子就奔向各个麦堆,扒拉出一个小洞,钻进去后,再从里面把麦秆推到洞口,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哪是洞口,不管外面天气怎样热,躲在里面的孩子任汗水流淌,也不会吭声。
我们也有吃“教训”的时候,一天,一个小伙伴居然藏在麦洞里睡着了。夜里,大伙儿玩累了都跟着大人回家,就把他遗忘了。他妈妈发现他不见了,急得挨家挨户来找,最后还动员了全村大人孩子一起找,终于在一垛特别大的麦堆里找到了他。他的小屁股上挨了许多巴掌印自不必说,连我们也跟着遭殃。村主任专门派了人在麦场上看着我们,不许孩子再钻麦垛!
收完了地里的麦子,便是打麦、扬场。这时候,我们真的有了任务——麦粒归仓。孩子要把震到场外的麦粒捡回来,谁捡到就是谁家的了。在大人们把今年收成和去年的相比较的时候,孩子们则站在打麦场边,焦急地盼望着卖冰棍小哥快快到来……
童年的打麦场,是我一生最为幸福的回忆。
小麦
小麦的麦穗比大麦细长。冬小麦在5 月开花,6 月成熟。
小麦是全世界食用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米颗粒可以直接做成米饭食用,但是小麦不行,人们必须先将麦磨成很细的面粉才能用来做饭。小麦磨成的面粉既可以烘烤成面包,也可以做成面条和馒头。
据说,小麦的种植已有1 万年的历史。在古代的西亚地区,随着小麦的耕种,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说,古埃及人曾经用面包来计算薪酬。有史料记载,在4000 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小麦。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一般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小麦呈黄色,籽粒比大麦稍大。
《诗经》里的麦子
“麦”在《诗经》那个年代,已经是重要的农作物,《诗经》中出现了七次,都是麦苗、麦穗或者麦田。不过《诗经》并没有区分大麦、小麦,都以“麦”字来表示。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很有名的篇目之一,是反对重敛(税收),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诗。诗的部分诗句如下: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意思如下: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来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到那乐国去。 乐国啊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麦,楷书。 )
《诗经》中出现“麦”字的诗句——
无食我麦(《硕鼠》)
禾麻菽麦(《七月》)
芃芃其麦(《载驰》)
稙稚菽麦(《閟宫》)
爰采麦矣(《桑中》)
丘中有麦(《丘中有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