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2020-12-02罗志明尹炯李俊王晓燕张荣跃单红丽仓晓燕李婕

农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球茎叶色除草剂

罗志明,尹炯,李俊,王晓燕,张荣跃,单红丽,仓晓燕,李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开远 661699)

0 引言

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L.)又称回头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根茎、块茎等进行繁殖,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是蔗田较难防除的一类杂草[1]。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2],香附子已成为蔗田间一种危害较大的杂草[3],并在各蔗区大量发生,对甘蔗生长造成严重的威胁[4-5]。

目前,化学防治是香附子防治最有效的手段[6-7],常用的蔗田专用除草剂对香附子防治效果较差,尤其对具再生性的地下球茎(或芽)基本无效[8]。研究表明,2甲4氯[9-10]、噻吩磺隆[11-13]、三氟啶磺隆[14-17]等对香附子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实践中,由于香附子防治可选择除草剂种类较少,大部分农户反复使用同类型除草剂,致使杂草对除草剂耐受性增强,产生了抗药性[18],同时还污染了环境。

为有效提供蔗田香附子防治轮换农药,降低杂草的抗药性和耐药性,笔者选择几种除草剂进行蔗田香附子防除试验及对甘蔗的安全性评价,明确其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方法,为生产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甘蔗品种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WDG),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生产;25%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OD),山东贵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3%甲·灭·敌草隆可湿性粉剂(WP),江苏健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甘蔗品种为‘云蔗05-51’,宿根蔗,2019 年1月25日收砍。出苗后按常规技术管理,试验期间不施用其他除草剂。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基地(开远),23.73°N,103.27°E,海拔1070 m。水浇地,地势平整,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多年来一直种植甘蔗。该地多年使用除草膜,杂草群落以香附子为主。

1.3 试验实施

试验设75%氯吡嘧磺隆WDG 45、90、135 g/hm2,25%硝磺·莠去津OD 2400 mL/hm2,73%甲·灭·敌草隆WP 2250 g/hm2和空白对照(清水)等6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5 m2(5行×5 m,行距1 m),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于2019年4月25日实施,此时香附子处于4~6叶期。按处理设置,兑水750 kg/hm2,用HX-16C智能电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杂草表面,以药液刚下滴为度。

1.4 效果调查

1.4.1 香附子叶色变化调查于药后5、10、20、30 天等目测调查香附子叶色变化,以小区中占多数的叶色来定色并记录。香附子叶色以青绿色、黄白色、黄色及金黄色等来划分。

1.4.2 香附子防效调查于药后10、20、30 天等调查香附子地表植株死亡率,药后30 天,挖根调查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死亡率。5 点取样法,每点0.09 m2(0.3 m×0.3 m),分别记录各点总数和死亡数,然后依据公式(1)、(2)计算死亡率及防效。香附子基部腐烂示为死亡,根、地下球茎(或芽)变褐、腐烂示为死亡。

1.5 甘蔗药害调查

在香附子叶色变化调查同时,目测调查甘蔗叶片(重点看新叶)是否有药害。甘蔗药害调查以叶色不变、退绿、变黄和枯黄等来划分。

1.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DPS v16.05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并对结果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比较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香附子叶色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 和73%甲·灭·敌草隆WP 对香附子叶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各药剂变化有差异。从表1 可看出,75%氯吡嘧磺隆WDG、73%甲·灭·敌草隆WP药剂对香附子叶色变化影响较快,药后5 天叶色变成黄白色,药后10 天变成黄色,药后20 天变为金黄色,而25%硝磺·莠去津OD 药剂处理虽对香附子叶色亦有影响,但药后30天内叶色仅变为黄白色。在75%氯吡嘧磺隆WDG 不同剂量处理中,随着剂量的增加叶色从青绿色至金黄色变化速度亦加快。

表1 不同处理表香附子叶色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香附子地表植株防效分析

整理分析了不同药剂处理防除香附子地表植株的防效,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看出,75%氯吡嘧磺隆WDG 135 g/hm2防效最好,药后10、20 和30 天防效分别为37.13%、72.25%和97.73%;75%氯吡嘧磺隆WDG 90 g/hm2防效次之,药后10、20和30天防效分别为33.18%、70.43%和96.14%;73%甲·灭·敌草隆WP 2250 g/hm2防效排名第三,药后10、20 和30 天防效分别为13.02%、64.11%和75.71%;75%氯吡嘧磺隆WDG 45 g/hm2和25%硝磺·莠去津OD 2400 mL/hm2防效最差,药后30天,对香附子植株防效仅有10%。

结果通过新复极差分析,药后10天和20天各处理间防效均存在差异,药后30天,75%氯吡嘧磺隆WDG 90、135 g/hm2间防效无差异,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73%甲·灭·敌草隆WP 2250 g/hm2与75%氯吡嘧磺隆WDG 45 g/hm2和25%硝磺·莠去津OD 2400 mL/hm2间防效存在显著差异。

2.3 不同处理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分析

药后30 天挖根调查了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情况,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各处理对香附子根的杀除效果明显好于地下球茎(或芽)。从药剂处理来看,75%氯吡嘧磺隆WDG 135 g/hm2防效最好,可杀死95.66%的香附子根和91.67%香附子地下球茎(或芽),且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75%氯吡嘧磺隆WDG 90 g/hm2防效次之,可杀死93.82%的香附子根和87.13%香附子地下球茎(或芽),结果与73%甲·灭·敌草隆WP 2250 g/hm2、75%氯吡嘧磺隆WDG 45 g/hm2和25%硝磺·莠去津OD 2400 mL/hm2间存在显著差异。73%甲·灭·敌草隆WP 2250 g/hm2虽对香附子根有69.47%的防效,但对其地下球茎(或芽)的防除效果仅为28.84%。75%氯吡嘧磺隆WDG 45 g/hm2和25%硝磺·莠去津OD 2400 mL/hm2防效最差。

2.4 对甘蔗的安全性

使用75%氯吡嘧磺隆WDG的处理未发现甘蔗叶片退绿、变黄等症状,说明该药剂对试验甘蔗品种安全。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施药后5天蔗片有轻微退绿,10天后蔗片变淡黄,药后30天叶色正常,未发现其他药害症状。

3 讨论与结论

在供试的3种药剂中,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可用来防除蔗田香附子,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73%甲·灭·敌草隆WP能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杀死69.47%的香附子根和28.84%香附子地下球茎(或芽);25%硝磺·莠去津OD虽能将香附子地表植株变为黄白色,但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不宜用于防治香附子。

表2 不同处理对香附子地表植株的防效统计表%

表3 不同处理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防效统计表%

研究发现,75%氯吡嘧磺隆WDG和73%甲·灭·敌草隆WP能有效防除香附子地表植株,25%硝磺·莠去津OD 对香附子地表植株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等防除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是导致不同药剂防效差异的原故。通常,除草剂防除杂草是通过地上部杂草的防效来评价其效果,而对于香附子的防除,除察看地表植株的叶色变化及枯死状况外,还需调查其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防除效果[19]。

氯吡嘧磺隆属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已研究表明对小麦、玉米、水稻等阔叶和莎草科杂草有特效[20]。本研究通过调查香附子叶色变化情况、地表植株死亡率、根和地下球茎(或芽)死亡率指标,评价了氯吡嘧磺隆对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其结果与前人研究相同,可进行推广应用。但由于甘蔗血缘复杂,不同品种的抗除草剂特性亦存在较大差异[21-23],在推广应用氯吡嘧磺隆时,最好进行前期的安全性评价。

猜你喜欢

球茎叶色除草剂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花魔芋”顶芽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夏 荷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生物除草剂,馅饼还是陷阱?
青天葵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哈尔滨秋季22种乔木叶片色彩属性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