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临床与遗传的研究进展

2020-12-02罗育武周欣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进行性角化对称性

罗育武 周欣(通讯作者)

(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通常是在患者刚出生或幼年阶段发病,但是少数也出现在成年阶段,这一疾病通常显示为固定化且境界清楚的角化性红斑,初期阶段红斑多数对称产生在患者的双侧掌跖部位,之后随着皮损现象的发生而出现扩大的趋势,且容易累及手背和足背及大腿伸侧等部位,偶尔也会发生于患者的面部和臀部及腔口周围等,皮损境界比较清晰,一些时候边缘也存在色素沉着的情况。皮损的状况通常是在青春时期存在的,之后则存在着红斑消退的发展趋势。部分患者具有的皮损情况容易出现同形反应。在受到环境影响的时候可能会使得疾病集中,这就需要加强对疾病控制方面的研究,及早鉴别及有效治疗[1]。

1.鉴别诊断

1.1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特征皮损包含着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产生散在和持久性角化过度性的斑片,也包含这比较清晰的红斑,这些红斑通常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其大小和数量的变化也更快,其能够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出现明显消散的特点,部分红斑则会持久不变,从而形成角化过度斑片。皮损会出现任何部位,也容易受到环境恶化情绪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伴随着周围神经病变和发育迟缓等,两者的组织病理不具有特异性特点,但超微结构方面差异相对更加明显。郑晓丽[2]研究相关患者在出生之后就伴随着躯干和四肢及臀部大片淡红色斑等现象,且具有边缘性脱屑的症状,甚至波及全身,一些皮损形状几天内会出现较大变化,其扩大及消退的情况同时存在,变化并不显著。罗翔[3]研究认为患者在成年之后如果出现颈前和四肢不明原因出现大小及形态各异的淡红至棕红色斑等,且色斑边界清楚能够在数日内扩大之后迅速消失现象的时候,也需要进一步确诊为可变性红斑角化症。Ishida-Yamamoto Akemi[4]研究认为可变性红斑角化症以固定的角化过度斑块及暂时的红斑斑块为特征,治疗的时候可以局部使用角膜溶解剂和润肤剂等方式,有效改善过度角化的不利影响。

1.2 掌跖角皮症

掌跖角皮症主要是以掌跖过度角化为共同特点的疾病,这一疾病通常情况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作为常见的特点,多数疾病发病的时候是在婴儿期发病的,病情比较轻的情况下存在着掌跖皮肤粗糙的现象,而疾病严重的患者则存在着掌跖角化呈胼胝状增厚的特点,通常情况下会由于患者的皮肤弹性消失存在着皲裂的现象,且其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疼痛感,这疾病的发生使得患者手足活动相对困难,属于局部验证比较困难的疾病,皮损通常会延伸至掌跖侧缘或手足背等方面,但是膝盖和肘部都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甲板通常呈现出浑浊肥厚的特点,且并发存在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和外周神经病变等。洪佳琦[5]等研究认为掌跖角皮病患者的皮损类型多数情况下以泛发性为主,自觉症状显示为干燥,患者的疾病程度容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患者多有心理负担更愿意外用药治疗。

1.3 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好发于人体的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等位置,典型皮损的现象包含着较为清晰的境界,且表面出白色鳞屑的红斑等,病理特征也较为明显,也就是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其具有颗粒层变薄或消失的发展特点,真皮乳头部血管具有扭曲扩张的特点,真皮浅层小血管的周围具有比较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现象。

2.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遗传研究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较为少见,当前我国相关研究提出其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这一疾病可能与多个基因位点异常突变存在着密切联系。相关研究资料中明确提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家系中检测存在着兜甲蛋白基因上移码突变的现象,也就使得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这一疾病的发生和兜甲蛋白基因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而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家系检测的时候没有检测到缝隙连接蛋白3突变的情况,也就说明缝隙连接蛋白3突变并不是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疾病发生的诱因。在之后全基因组连锁分析技术对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致病基因染色体实时定位的过程中,也要能够确定兜甲蛋白基因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致病基因,且将致病基因定位在21q11.2-21.2 这一区域中,但是没有能够明确确定致病基因的具体位置点。申进馨等研究认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也称为对称性进行性先天性红皮症或者Gottron 综合征,这一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杨铭华[8]研究提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疾病患者的GJB2 基因具有杂合突变的特点,患者的核苷酸序列第608 位也存在着错义突变的情况,而碱基则出现由T 突变成C 的情况,使得GJB2 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03 位的异亮氨酸转换成苏氨酸,而患者的GJB3 和GJB4 及GJA1、GJB6、SERPINB 基因都没有出现基因突变的现象,患者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时候,也不存在GJB2 基因突变的现象,这也就能够充分说明GJB2 基因突变可能是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患者的致病基因[9]。不同学者在实施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遗传研究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升研究的有效性。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致病基因也要可以做到深入研究,且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临床中通常是比较少见的,其本身明显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临床与遗传相关文献资料及开展具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10],从而推动这一疾病的深入认识,对进一步基因定位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进行性角化对称性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更正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巧用对称性解题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