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剧程韵 求新求变
——新版京剧程派《穆桂英挂帅》的创作思考

2020-12-02李佩红

关键词:程派穆桂英梅派

李佩红

众所周知,京剧《穆桂英挂帅》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最成功的经典剧目之一,也是梅大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为庆祝建国10周年创作排演的唯一一出新剧目,是一出不仅在国内,而且也被海外的观众盛赞的新剧目。这出好戏极具梅派特色,无论是唱、做、念、舞都达到了梅派的美学艺术价值的巅峰,梅派的弟子及传人,没有一个人不学演这出戏,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不会演这出戏。所以至今几十年过去了,这出梅派经典剧目依然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

一、改编初衷

我是学刀马旦出身的,青少年时就演出《穆天王》 《穆柯寨》和《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戏。我心中的偶像就是巾帼英雄穆桂英,可以说我是穆桂英的铁粉,因此特别喜欢梅兰芳大师晚年的保留剧目《穆桂英挂帅》,能够演出这出名剧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梦想。

11年前,也就是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并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我想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献礼剧目。可我是程派演员,能够运用程派艺术特点演出梅派的这出名剧吗?我知道,我这一欲变梅派艺术为程派风格的《穆桂英挂帅》的做法,势必会引起业内以及舆论界和观众的高度重视,但弄不好也是要承担风险的。

二、名家支持

正当我非常纠结的时候,三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给了我信心。一位是当时全国人大常委、原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大主任、现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院长龚学平同志。他当时对我说,一出好戏,一出叫得响的名剧,不妨由多种流派来诠释、来呈现,这对于京剧的繁荣和发展是有利的,比如著名京剧《玉堂春》,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等五大流派,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各异的演绎。老生戏名剧《四进士》,马连良的马派、周信芳的麒派都擅长此剧,舞台呈现上也是各有千秋。而京剧观众也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各取所需,甚至更多的是投桃报李,全去欣赏,因此才造成了京剧舞台上的“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仅有龚学平同志的这份鼓励,我还是有些胆怯不敢动。这时第二位支持我的人出现了,那就是第二代梅派大师梅葆玖先生。当他知道了我的想法和策划以后,竟出乎意料地给予了全面的肯定和支持。他说,我赞赏和支持一出名剧有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表演方式,这种优良的艺术传统和学风,更能促进当今京剧艺术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梅葆玖老师以他大艺术家的见地和胸襟,以及梅门宽厚的家风,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了我创作这出新戏的信心。葆玖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新版《穆桂英挂帅》排演时期,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赞赏你的不满足现状,为追求更高艺术表现境界所具有的魄力和作为。我相信你的这一做法,会得到大多数善意的真正关心京剧艺术发展的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不要有任何压力,也不要刻意追求完美,只要先做出来就已经成功了。我支持你,预祝你首演成功。梅葆玖致李佩红。”

再后来,支持我的第三位大师又出现了,那就是我的恩师李世济老师。她肯定我的想法,说,梅程两位大师,都心胸宽阔,在艺术上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如果梅程两位大师还能够活在世上,他们也一定会支持你这种想法。这也是发展流派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首演成功

令人欣喜的是这出戏获得了观众的接受和热爱,场场客满,掌声雷动。上海的观众接受了我这个程派的穆桂英,我们赢得了喜欢创新的海派观众。那么北京的观众能否接受呢?我们剧组到北京演出后也没有观众提出异议,包括热爱梅派的票友。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时候,梅葆玖先生没有通知任何人,在开戏前到了后台,也不惊动任何演员,包括主演和我,就站在侧幕条,看了两个小时的戏,临散戏之前微笑地走了。他带信给我说:“戏看了,很好,没问题,继续演出吧!”这就是一个梅派大师善意的、真正关心京剧发展的举动。当然,对于我来讲,只有无限的激动和感恩。

四、梅剧程韵 求新求变 打磨精品

又过了11个春秋,在祖国更加辉煌的今天,京剧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精神理论后,我对于京剧流派的定性、作用和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我认识到:流派虽然是戏曲独有的艺术财富,具有某些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个人特质,但是流派也不能固步自封、互不往来,也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不断增加新的血液,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流派与流派之间,不能独善其身,卓然一家;而是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流派与流派之间,既可以纵向继承,也可以横向融合。我深深同意一位戏曲理论家所说的:流派与流派之间的关系,应该是1+1>2的叠加效应。这一认知让我进一步增强了以程派特点唱梅派大戏《穆桂英挂帅》的决心和定力。

在建国70周年之际,上海戏剧学院再次推出新版京剧程派《穆桂英挂帅》,并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呈现给中外观众,为上海戏曲舞台再献上一株奇葩,为建国70周年献礼。这次的主创团队,仍请张永和作为整理改编者,资深导演白云明先生继续做导演,中央音乐学院杨乃林教授继续担任本剧的音乐作曲和唱腔设计,继续请翁思再承担本剧主题歌词的写作工作。可以说“梅剧程韵”的演出,与梅派的《穆桂英挂帅》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剧本

首先,我们在第一次程本演出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碧血丹心的家国情怀。我们把原来梅本的八场戏,根据现在观众的审美习惯,改编压缩成四场戏:一、报警议帅;二、教子惊变;三、释怀捧印;四、誓师出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了剧本整体的诠释。节奏紧凑,情节紧缩,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让观众感到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不会产生任何视觉疲劳。

(二)唱腔

(1)锰矿周边土壤中主要存在重金属Mn、Cd、Pb、Zn、Cu污染,其中Mn的超标率和超标倍数最高,污染最为严重。土壤中Cr、Ni均未超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部分土壤Cr、Ni含量高出区域土壤背景值。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说明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差异较大。土壤重金属纵向分析发现,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

由于剧本很好地解决了结构的问题,就为我腾出了表演的更大空间。为了更突出程派唱腔的若断若续、幽咽婉转的特点和韵味,我进行了很多创新尝试,现逐一说明。

1.【二黄慢板】“叹杨家辞朝堂时光飞逝”

第二场穆桂英上场后,唱了一曲【二黄慢板】“叹杨家辞朝堂时光飞逝”,根据当时穆桂英的心情,这一段唱可视为运用程派运腔规律的典型。这段唱腔由【二黄导板】【回龙】【二黄慢板】组成,运用了起承转合、以字创腔的法则。【二黄导板】“叹杨家辞朝堂时光飞逝”是“起始”,音乐缓缓起奏,幕后演唱;【回龙】“二十载隐林泉未披铁衣”一句通过强弱对比,表现穆桂英矛盾心理,作为过渡,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接下来转到四句【二黄慢板】是唱段核心,“纵然是宋天子不识忠义,桂英我心虽冷热血未熄;豆棚下、阡陌间、议论的依旧是国事,恨奸佞握重权社稷日危”。传统的【二黄慢板】头两句和倒数第二句,使用大腔,但为了表现穆桂英的凝重、干练性格,一二两句不使用拖腔,只在第三句“国事”的“事”上使用了一个大腔,借鉴了《六月雪·坐监》的“良心昧丧”的尾腔,尾音部分呈现了程派唱腔的浓郁特质,最后一句“恨奸佞握重权社稷日危”行腔速度稍微加快,完美收音。另外,第三句,14个字,突破了原有【二黄慢板】十字句三三四的格律,以字设腔,变成了三三八,“豆棚下、 阡陌间、 议论的”控制在了一个小节线内,分别落在了板、头眼、中眼和末眼上,简洁、妥帖、干净。整段唱腔抑扬有致、层次分明,行腔落落大方,新颖别致,有老戏《贺后骂殿》和《六月雪》唱腔旋律的影子,而又有所变化发展。六句唱词一波三折、委婉曲折,又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展现了穆桂英虽然退居泉林却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的复杂心情。我在这一段唱腔上,花了不少的心血,韵、味、字都有浓郁的“程味”。一段唱罢,必然赢得整场彩声。

2.“捧印”

第三场“释怀捧印”,也就是梅派在这出戏中最经典的场次“捧印”。在这一场中能不能既保持梅派的精华,又有程派的特色,充分展示1+1>2的叠加效应,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事实证明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在剧本修改中,穆桂英与太君为挂帅事发生分歧时,寇准来到杨家抚慰劝说,桂英先是唱了一段【西皮二六】,诉说拒绝挂帅的原因和委屈。最精采处是加入了三人对唱,寇准再三劝解无济于事,急中生智,毅然告辞,无奈地说:“桂英不愿挂帅,我只好回朝交旨,请万岁命王强挂帅出征!”这一招是戏曲冲突“拐点”,用的是激将法。奸臣挂帅必然误国,舍小家为大家是必然选择,所以桂英立马应允挂帅。这充分表现了穆桂英虽然赋闲隐居多年,但仍旧心系国家安危,恨奸佞握重权,符合观众对爱国之情丝毫未减的穆桂英的审美期盼。

另外在唱腔上为了突出程派的优势和特点,我们把原来梅派的“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那一段【散板】改成了【西皮小导板】,用【西皮小导板】激昂地唱出来。然后把原来的梅腔【散板】“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改为【西皮快原板】(“为保国桂英我再度出征”,调整了语序)转【流水板】的成套唱腔,“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一段,【流水板】到底一气呵成,到“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时,运用程派腔托底唱出桂英信心,彻底打破了梅先生的唱腔格局,完全运用程派咬字、切音、运腔、归韵的规律,让观众领略到程派唱腔中,不光有一唱三叹、缠绵悱恻的哀调,同时也有骨气内含、刚柔兼济的刚烈之腔。这样也突出并加强了“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主题曲。在这里,【散板】变为【导板】,打破了梅版格局。梅派有梅派的经典,程派有程派的特色。【小导板】的表达形式更多地体现了穆桂英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戏曲需要变通,所谓变通就是变则通。就我们演员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身的局限,如果想要让传统戏变得鲜活,就要做些积极的改变。变革应该是根据剧情变化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生搬硬套。我认为要突破梅派经典的唱腔板式以及舞台处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通过这出戏,我收获很大,时代在变化,戏曲不能固化,需要根据人物的特性、观众的需求而变化。梅派内在、含蓄,新版京剧程派《穆桂英挂帅》既要有内在含蓄的特点,又有加强外在技法增加冲击力的呈现。这些手段都更能体现穆桂英忧国忧民、保家为国的坚定信念。运用不同的艺术程式手段是根据剧本上的变化而来的,用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手法诠释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故事,正是我们在新时代更好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最大收获!新版京剧程派《穆桂英挂帅》把穆桂英的彷徨,写进寇准、佘太君、穆桂英三人的精彩对唱中,利用三个行当(青衣、老生、老旦)和三个不同流派(程派、麒派、多派)的表现形式来呈现人物犹豫的心态,同时更加直观展示了穆桂英虽然感到委屈,但在国家遭危难、百姓受苦的情况下坚持挂帅出征的转变,体现了她国难当头不计前嫌,舍小家顾大家,敢于担当的品质。

3.【高拨子】“誓师出征”

最后一段“誓师出征”大胆地运用了【高拨子】板腔体,“人声喊号声喧旌旗飘荡”,这种腔体在程派腔体中基本上没有运用过。这是我们的作曲根据穆桂英迫切抗敌的心情和她壮志凌云的精神,设计了这段特殊的唱腔。这段唱腔个性鲜明、声情并茂,既符合人物刚烈、英武的性格特征又不失程派并非一味缠绵悱恻而是刚柔兼济的特色。

结尾前,当穆桂英接受宋王送行的御酒时,唱了一段节奏快捷、声音昂扬的【垛板】:“万岁爷亲自捧御觞”,这段唱力度很强,也充分揭示了穆桂英赴国难敢担当的必胜信念,和前面那段【高拨子】中穆桂英高昂地唱出“锦绣河山绝不让,舍死忘生捍家邦”,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联想,后边又运用了程派《穆桂英挂帅》的主题曲,从而从音乐形象上加强了穆桂英此时此刻的力度。

最后的拜印,拜的是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充分利用主题歌及乐队武场锣鼓经和舞台灯光的烘托,更加突出了穆桂英是当代凝聚民族精神的英雄这一题旨。

(三)表演

京剧不是死板的存在而是活的艺术、变化的艺术。

第一,变革戏曲程式化。舞台上呈现的【九锤半】,是回忆昔日年轻的穆桂英在战场上驰骋的情境。梅版借鉴了武生传统戏《铁笼山·观星》一段戏曲程式的表演组合。新版与梅版的表演基调不同。新版用了两个符号,即“马鞭”和“七星宝刀”做舞台表现主体。结合我刀马旦出身的特点,同时考虑到穆桂英这一人物此时此地的心境,我们大胆地把这一似幻境般的追忆展示改成了实景。同时戏曲特有的技巧的运用,如程派独特的水袖表演手段(掸,拨,挑,抖,削,冲,抅,掏,托等)和一些程式化的肢体语言,再伴以快速稳健、俏美飘逸的圆场,既体现了穆桂英当时的内心,也让观众品味了程派歌中有舞的浓郁,还充分展示了穆桂英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武艺超群、保家卫国的英雄气势和决心。这正是京剧魅力所在。

第二,为了渲染、烘托场上紧张的氛围,不仅让杨门的男兵女将上场,而且牵上穆桂英昔日乘骑的枣红马、抬上斩将夺旗的绣蓉刀。此时穆桂英看到自己的坐骑和武器,似是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那样激动,那感觉似乎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疆场,于是干净利落地片腿上马,再执刀上下舞动,几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刀花以后,我又运用了一个“背弓射箭”的身段,大刀突然出手,似利箭一般,上腕跨肘快捷磕碰从头顶飞过,女兵稳稳地接住。

第三,梅派这一场的结尾是穆桂英单人下场。我们这里增加了校场环境的变化。观众看到纱幕后,佘太君击鼓、老丞相寇准敲锣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是两位老人手持帅印,穆桂英恭恭敬敬地大礼跪拜,然后在主题音乐的烘托下捧印、亮相、收光。这样的改动,既保留了梅兰芳大师所塑造的穆桂英这一英雄人物的性格核心、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同时也有了我们自己的程派特色。观众对此也是认可的,称我们为“梅剧程韵”,每次演出至这一场的结尾时,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根据我本身的条件,昔日学习刀马旦、武旦,掌握了一些繁难的基本功,再结合剧情和穆桂英的人物性格,以及其当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并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比如在和杨文广、杨金花展示穆桂英的“回马三刀”时,刀光剑影,上下翻飞,虽然仅仅是几招,却充分展现了穆桂英的宝刀不老。在第三场,我加强了穆桂英的舞蹈动作,不仅要充分展示程派高难的多种变化的水袖功夫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同时也要让观众看到穆桂英此时依然身手矫健、充满活力,提刀上阵仍能马到成功。

最后,在紧锣密鼓的音乐声中,穆桂英脚下的台步轻盈有力、漂亮而急促,我通过脚步展示出其焦灼不安的心情。又比如在第四场穆桂英率兵急赴国难的路上,她由过去的穿帔换装成扎大靠、执令旗、走圆场,我这里台上的脚步不但要急,而且要稳、要边式,配合着令旗的挥舞、靠旗的飞扬,几个翻身充分展示了穆桂英虽然上了一点年纪,但仍然一派英姿,战胜敌人那是完全不在话下的!以上也就是我们程派《穆桂英挂帅》的另一个特色:在舞蹈上有所发挥和发展。

(四)服装

在穆桂英的服装上,也有一些变动。老梅先生上场时所穿的是紫帔,而我在穆桂英上场时,穿的是绿色的帔。为什么穿绿的呢?因为绿色具有信任、沉稳的美感,更能使观众感受到穆桂英的性格特点,而且过去带有武将色彩的人物是要穿绿色服装的,比如像《二进宫》中的杨波,他穿的就是绿色的蠎,因为他是兵部侍郎,是武将。另外也因为穆桂英岁数不是很大,在第三场我又改穿了蓝色的帔。这种颜色鲜亮却稳重,也符合穆桂英居家的身份,所以我选用了这两种颜色。

结 语

新版程派《穆桂英挂帅》这出古装剧,拉近了与新时代的距离,为21世纪京剧的突破指出了一个可尝试的方向,它是一出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的好戏,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点要总结,也就是我的认知。

1.习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版京剧《穆桂英挂帅》是历史故事戏,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杨家将前赴后继,不计前嫌。穆桂英这一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一心报国救民,主张富国强兵,也可以说是“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人。铭记历史,缅怀先贤,为的是今天,为的是未来。所以我觉得新版《穆桂英挂帅》这出历史故事戏,拉近了和时代的距离,是一出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的好戏。

2.通过这出戏的成功演出,我充分认识到流派不仅要纵向继承,以便后继有人;而且要允许横向融合,积极借鉴。当我们抱着无比尊重各个流派的艺术大师的心情,学习和移植他们的经典剧目,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保留他们流派的精华,发挥自己所宗流派的特色,融会贯通、浑然一体,1+1>2,是能够排出好戏来的。这也是当前丰富优秀舞台剧目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程派穆桂英梅派
我与京剧大师梅葆玖交往往事
著名京剧艺术家李维康
——一生都在为传承梅派而努力
梅葆玖先生病逝
挂帅不合适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婺剧《穆桂英》海报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杨六郎如何“智聘”穆桂英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