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艺术》2020 年总目录
2020-12-02
卷首语
1.1 2020 新年寄语 《歌唱艺术》编辑部
2.1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俞子正
3.1 威尔第诞辰200 周年 贾晓伟
4.1 彻悟可通禅 马子兴
5.1 “语言第一,然后才是音乐……” 〔英〕卡 内著、晓 兰译
6.1 关于经典和极品—— 兼论乐迷和“烧友” 韩晓波
7.1 让听古典音乐成为习惯 李欧梵
8.1 交响乐是他的自由王国 辛丰年
9.1 歌剧和清唱剧 Michael Talbot 著、常 罡译
10.1 咪咪在“云端” 紫 茵
11.1 《塞维利亚理发师》 〔美〕爱德华·W. 萨义德著、 庄加逊译
12.1 十年:以歌唱艺术的名义 《歌唱艺术》编辑部
名家访谈
1.4 此岸到彼岸 —— 旅美低男中音歌唱家李鳌访谈录 雨润晨钟
2.4 为歌唱而生 —— 对话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 声歌系教授陈其莲 马金泉
3.4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 —— 与女高音歌唱家张礼慧聊歌唱艺术 谭 薇
4.4 万水千山来时路 长风破浪见日出 —— 访旅美男高音歌唱家王传越 李华盛
5.4 军中“歌神” —— 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程志 马金泉
6.4 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 探访声乐教育家葛毅教授的艺术之路 康宾琴
7.4 羊城育桃李,芬芳遍神州 —— 声乐教育家陈肖容教授访谈 陈柏全、洪振翔
8.4 用心感悟 用爱歌唱 —— 男中音歌唱家雷岩访谈录 王 捷
9.4 潮头勇立 声歌抒怀 —— 访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王维平教授 马金泉
10.4 谁不说俺家乡好 —— 侧记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 马金泉
11.4 “元音”光环下的杨小勇 蒋 力
12.4 润来民族声乐真味 —— 许讲真歌唱艺术思想记要 张 燚
本期话题
1.17 简论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歌曲创作 杨和平
1.22 歌剧《黑桃皇后》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创作的心路历程 孙兆润
1.30 柴科夫斯基笔下的“迷娘” —— 关于浪漫曲《迷娘之歌》 刘雅新
2.13 歌欲精其技,必先成于思 —— 漫谈歌唱思维 张 霞
2.18 唱不思则罔 思不唱则殆 —— 漫谈歌唱思维 何 静
2.22 歌唱语言的学习与思维方法浅析 周 洁
3.16 德语区声乐留学的机遇与挑战 —— 以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声乐系为例 侯震一
3.22 在热爱中坚持 —— 回顾我的声乐学习之路 任 森
4.16 弗蕾妮,我心目中的大师 李秀英
4.21 洗尽人间笙笛耳 曼化蝴蝶绽芳丛 —— 致敬女高音歌唱家米蕾拉·弗蕾妮 白永欣
4.26 人们心中永远的“咪咪” —— 记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米蕾拉·弗蕾妮 李 姗、李晓楠
5.14 做时间的朋友:在线声乐教育面面观 张 燚
5.19 网络声乐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究 梁袁媛
5.24 “隔屏不隔爱” —— 浅谈声乐直播公益课堂中的耕耘与收获 刘慧慧
6.14 民歌发展请慎用颤音 —— 以黎歌为例的阐述 张 燚
6.19 如何对待改编民歌的写与唱 于贵祥
7.14 疫情中的歌曲:一个音乐社会学的视角 应 武
7.18 以爱为歌 齐声战“疫” —— 浅谈学习强国平台上的抗“疫”歌曲 栾志弘
7.22 歌曲如何才能动人 —— 兼谈抗“疫”题材歌曲创作 赵怡轩
8.13 简论贝多芬艺术歌曲创作的浪漫主义精神 杨和平
8.19 古典土壤孕育的浪漫之花 —— 论解析贝多芬艺术歌曲《阿黛拉伊德》 的表演艺术价值 侯震一
8.25 歌唱家与贝多芬 赵 明
9.13 追忆杨鸿年老师 赖菁菁、唐雨婷、王秋欢 李慧茹、叶键平、刘 宇
9.25 一生求索的杨鸿年 阎宝林
10.13 中国歌剧应该呈多元化发展 —— 兼论“美声唱法”中低声部的民族化 孙兆润
10.21 民族声乐的声部建设应以中国人 声音审美为核心 于贵祥
11.12 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是 发展“民族唱法”的必经之途 黄宗权
11.19 中国歌剧里中低声部的身份之谜 赵 明
11.24 漫谈坚持中国民族声乐声部多样化的意义 刘旭光
12.12 繁花知春咏芳菲 —— 写于《歌唱艺术》创刊十周年 陈志音
12.17 与歌唱同行 让艺术争鸣 马金泉
12.22 “我来,因为你在!” —— 我与《歌唱艺术》的十年之约 孙兆润
12.28 漫谈歌唱艺术的观念与研究角度 张澄宇
教学论坛
1.35 品读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审美意蕴 —— 以“双清重聚”一幕为观察对象 郑 斌
1.40 彰显育人初心 突显译著匠心 —— 读李维渤教授译著《心的歌声》有感 王更生、 李卢泰龙
2.26 丝竹更相和,为声为歌 ——“长相知——方琼古诗词歌曲音乐会” 杨 阳 引发的民族声乐唱奏关系思考
2.34 歌剧《日出》对边缘化女性人物翠喜 的形象塑造 杨金子
2.42 关于《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分析 和审美问题思考—— 以王菲演唱版本为例 楼徐燕
3.27 意大利歌剧宣叙调演唱入门之浅释 陈 欣
3.36 安妮·佩克汉姆流行声乐教学体系评介 王 韡
4.30 美国华盛顿大学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周燕燕
4.37 文化变迁视域下的中国民歌流变 党宇娜
4.42 声歌之道 —— 构建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学体系 杨 赛
5.30 高校声乐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 以中国传媒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为例 卢国文、刘旭光
5.36 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演唱 —— 基于龚荆忆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与 谢传红 伴奏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特色分析
5.42 民族声乐学习的困惑与解惑 —— 以《青春舞曲》为例 王珏琼
6.25 “考夫曼现象”带给我们的启迪 施 恒
6.33 从元音发音谈意大利语的正音 陈 欣
6.39 歌手的情绪预备 〔美〕格温德林·沃克、 科迪·康曼德著,李 博编译
6.47 浅论声乐学习的阶段性特征 李 金、张建国
7.25 浅析“美声”题材真人秀《声入人心》的 创新与展望—— 兼议韩国《幻影歌手》 创制启示 姚逸苇、刘旭光
7.33 我在声乐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王清林
7.39 姜夔歌曲《暗香》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研究 张建华
7.44 花腔女高音选段中花腔技巧的分析与演唱 —— 以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和 《美丽可爱的光》中的华彩乐段为例 赵 楠、刘玉腾
7.51 探寻意大利声乐中高声部的发展进程 伊里奇 —— 以音乐术语“Soprano”和“Falsetto”为线索
8.29 国际权威古典声乐赛事备赛横纵观 李 姗、王彬入
8.40 歌剧《魔笛》中喜剧性人物的塑造和 演唱分析—— 以帕帕基诺的咏叹调《我是 一个快乐的捕鸟人》为例 洪振翔
9.30 高芝兰声乐教学理念简述 程振华
9.34 从“吴碧霞现象”看民族声乐发展的 多元化 杨 光
9.40 完美的声音 〔美〕史蒂芬·奥斯汀著、刘肖佳译
9.43 全媒体视域下美声唱法的传播 —— 基于电视节目《声入人心》的个案研究 袁 玥、王昕瑜
9.50 流行演唱与音乐剧演唱的日常练习要素 赵晓阳
10.27 古谱诗词表演乐感论 杨 赛
10.38 语境顺应论视角下的中文歌曲俄译研究 郑 淼
10.46 乡土·城市·娱乐 —— 当代内地方言流行歌曲的三副面孔 陈 倩
11.28 奥弗涅山歌的象征性与跨越性 —— 以牧羊曲《拜耶莱洛》的音乐语言规律 及其教学应用为例 周 洁
11.35 头部的姿势 〔美〕史蒂芬·奥斯汀著、刘肖佳译
11.38 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研究综述(2016 —— 2020)
郭晓娜
11.43 邓丽君词调歌曲演唱之“女乐”角色分析 仇海平
11.47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亚鲁》演唱探究 孟锦慧
12.32 悲情舒伯特 —— 艺术歌曲《归宿》唱奏分析 黄雅智
齐说合唱
1.45 《启鸣之声》:倾听“聂耳的《欢乐颂》” 陈志音
1.50 致知力行 继往开来 —— 写在“八秒十载”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之际 俞晓康
5.48 建立与本土接轨的意识,关注民族演唱的奥妙 —— 评中国原创合唱新作品指挥研习班之 刘晓耕的创作 赖菁菁
6.51 多元化风格下的个性表达 —— 评温雨川合唱音乐创作 潘行紫旻
8.46 疫情下合唱团发展新启示 —— 观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 “心声·线上音乐会”有感 陈绣洁
歌坛纪事
1.58 民歌魅力与灵魂的传递者 —— 访上海音乐学院黄白教授 李 姣
2.46 接 力 —— 传承蒋英先生的艺术衣钵和师德师风 黄 莉
2.53 经典是这样炼成的 ——《洪湖赤卫队》六十年的新亮点 蒋 力
2.57 闹剧后的皆大欢喜 —— 国家大剧院2019 版《费加罗婚礼》观后 安若彬
3.44 每个人的“战争” —— 写在《抗“疫”战歌——全国抗击疫情 公益歌曲选》出版之前 李诗原
3.49 微观视角中的宏观构建 —— 浅评民族歌剧《沂蒙山》 孙兆润
3.58 袅袅余音 融贯中西 ——“吴碧霞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声乐讲座”综述 张 霞
4.48 中国化、科学化、整体性、二分观 —— 一场有意义的有关歌唱的座谈 陈文革执笔
4.55 尤泓斐:从呼兰到米兰 紫 茵
5.58 能歌善舞的“库尔班大叔” —— 致敬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 王更生
6.59 我们始终相信,音乐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安若彬
7.55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男中音歌唱家乔治·奥茨和他的歌唱艺术 孙兆润
8.51 怀念高芝兰 程振华整理
8.59 多情咏叹皆心血 ——追忆刘振球先生 蒋 力
9.54 “纯正中国” —— 德国布伦瑞克国家歌剧院中国艺术歌曲 独唱音乐会观后感 翟乐天
9.58 对原创歌剧《鉴真东渡》的探究与评析 吴 侠
10.53 歌坛“后浪”的波纹与涛声 ——“第二届深圳声乐季”决赛述评 陈志音
10.59 “‘春晚’三部曲”创作手记 胡廷江
11.51 “2020 萨尔茨堡音乐节”版《女人心》: 极简的仲夏夜爱情 王彬入
11.56 歌剧《雁翎队》猜想 傅显舟
12.40 一枝独秀 死而不亡 —— 深切怀念艺术歌曲大师、音乐教育家 尚德义教授 李槐子
12.51 匠心独具 精品流传 —— 尚德义教授艺术歌曲创作技法探析 杨永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