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考论及文学解析

2020-12-02胡世强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二郎神二郎圣母

胡世强

位于陕西华阴的华山为“五岳”名山之一,是自然胜景与人文遗迹荟萃之地。华山西岳庙内设三圣母殿,祭祀华岳三圣母,其西峰有斧劈石景观,相传有三圣母之子沉香劈山救母故事,此亦称宝莲灯故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民间故事内容相得益彰,一方面使得自然风景更加神奇,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离奇的情节显得真实。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广为流传,通过对戏曲、小说、宝卷等文献以及民间传说的梳理,可以发现三圣母源于唐传奇华岳神女,沉香劈华山救母与二郎神劈桃山救母两个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其中的主要人物及情节,各有渊源,又在后世汇流交织在一起。

一、沉香劈山救母故事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梗概是,书生刘锡(字彦昌)赶考经华山圣母殿,华山之神三圣母私自与其结为婚姻生子沉香,二郎神听闻后率兵搜山,三圣母嘱刘锡携子避祸,二郎神将三圣母镇压在华山,沉香长大得知身世,获得神斧打败二郎神、劈华山救母。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神相恋的故事,此故事在文献中多有提及。学者刘荫柏在介绍清代《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时云:

此书故事来源甚古,宋元戏文已有《刘锡沉香太子》,元张时起有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后来有小说《宝莲灯沉香出世》,宝卷《沉香》,鼓词《雌雄剑》,木鱼歌《沉香太子》。戏剧犹多,如京剧、湘剧、徽剧、晋剧、秦腔、楚剧、滇剧、桂剧、邕剧、粤剧、川剧、绍兴高腔及舞剧均有《宝莲灯》,锡剧、越剧、郿鄠、五音戏、河北梆子、闽西木偶戏均有《劈山救母》,华剧有《劈华山》,皖南花鼓戏有《沉香救母》,莆仙戏有《刘锡》,高甲戏有《猴齐天拜寿》。①谭正璧、谭寻编:《弹词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07页。

由此可见,沉香劈山救母故事从宋元开始就为文人所关注,应该有着较长的历史,并且故事为戏曲、小说、宝卷、鼓词、木鱼歌等各种方式演绎,在民间以各种形式长期存在,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从宋元至今得以保留。如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上演的秦腔神话剧《劈山救母》中,三圣母是二郎神杨戬的妹妹,在华山为神。因赶考书生刘锡(字彦昌)不满三次抽到白签提笔留下怨诗,三圣母发怒以风雨加之,怒气消除后竟对眉清目秀的刘锡心生爱慕,与其结为姻缘。之后刘锡上京,科举中第,为洛州太守。赴任途中去迎接三圣母。因二郎神前去巡天,留哮天犬看守山洞,哮天犬趁机溜下凡间霸占山洞自称黑风大王,抢夺良家女子王桂英。刘锡打抱不平,但是不敌。三圣母持宝莲灯打败哮天犬,救下刘锡与王氏,讲出自己身为三圣母的实情,将宝莲灯交于刘锡保其平安。三圣母为不牵累刘锡而与之分别,嘱咐刘锡与王桂英为婚姻。二郎神巡天之后知悉三圣母私嫁凡人,将其压在华山西峰之下。三圣母生下沉香,侍女灵芝将其送到刘锡处。数年后,沉香与弟秋哥(王氏之子)因失手打死国舅之子秦官宝,刘锡与王氏难舍二子,无奈讲出沉香身世。沉香寻母遇到大罗仙,得以脱去凡胎,并得神斧,打败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母亲。

沉香劈山救母因小说、戏曲等体裁的差异,或者各个剧种改编、表演的不同,细节会有所差异,但故事主体相同,即三圣母私自与刘锡结为婚姻,二郎神将三圣母镇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之子沉香劈华山救母。

二、三圣母源于华岳神女

三圣母作为华山之神,为地方神祇,源于民间信仰,其故事可以溯源至唐传奇小说关于华岳神女的记述。

《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引唐代戴孚《广异记》有“华岳神女”一则,记唐代士人应举赴京,宿于关西旅舍小房中,与贵家公主相遇,为礼之好,相与还京,七年中生二子一女。公主忽言本非凡人,另为之娶妇。士人别婚后与公主往来不绝。婚家恐其为鬼神所魅,暗使术士书符于其身。士人复适公主家,为公主所拒,因故诀别。士人问其居所及名氏,“公主云:我华岳第三女也。”②(宋)李昉等编著:《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2398页。此故事中华岳神女与士子相遇后分离。

此外,唐陈翰《异闻集》有《华岳灵姻》述韦子卿故事。韦子卿至华阴庙游三女院,曾言当娶三女院娘子为妻。登第返回途中,为华岳金天大王召与女神完婚。七日后,神女言神人非匹,不能使其无嗣,使另娶他女,但嘱其勿泄此事。韦子卿新妇抱疾,道士从韦子卿处得知本末,召责神女示以惩戒。后逾月,神女斥韦子卿违信,命从者捶扑,其夜韦子卿病亡。

《华岳灵姻》叙韦子卿与华阴庙三女院娘子事,士子有了具体姓名,结局是因违约被扑打致死,与《华岳神女》细节略有差异,可知关于华岳地方神祇的神女故事版本多、流传广,但主旨相同。神女与书生相恋,从创作心理而言,文人借神祇之名生发华岳神女故事,为神人相恋题材,属于唐传奇中志怪类小说,有着创作者奇思妙想,以及文人猎奇猎艳的一种趣味。这也与普通民众中一部分心理相合,在故事中凡间书生能娶到仙女,有着普通人对现实中不足、不满的突破。

从唐代的传奇小说,历经宋元的戏文和杂剧,由华岳神祇生发的华岳神女、三女院娘子演变为三圣母,其故事也由神女与士子的有始无终,变为三圣母与书生成婚生子、二郎神将三圣母镇压于华山之下、沉香劈华山救母。故事中人物更丰富、情节更富波澜,有了更大一步的扩展。

三、沉香与二郎神故事的交汇融合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中,二郎神无疑是反面人物,是矛盾冲突的关键、故事情节转变所在。而考察二郎神则有自己的渊源,今简述如下。

二郎神一词源于秦国蜀地太守李冰治理岷江水患,相传李冰次子亦有贡献,李冰被尊为川主、李二郎被尊为灌口二郎神,父子为人们所祭祀为神。唐、宋时期,二郎神传闻变成了隋代的嘉州太守赵昱。相传赵昱斩蛟除害,庙食灌江口。唐太宗封其为神勇大将军,唐玄宗时封其为赤城王,宋真宗封其为清源妙道真君。元明时期的无名氏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赵昱逐渐有了神犬、梅山六兄弟等帮手。在明代,二郎神又传闻变为杨二郎。其一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简称《二郎宝卷》)。《二郎宝卷》记天上金童下凡为确州城书生杨天佑,与之有旧情的云华侍长来到人间与之成婚,生下二郎。因云华侍长犯天条被孙行者压在太行山(《二郎宝卷》中时而简称太山)下。杨二郎得西王母帮助,担山赶日,劈太行山救出母亲。其二是取材自唐代玄奘南亚取经的长篇小说《西游记》。《西游记》里为降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观音菩萨向玉帝举荐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孙悟空见到前来的二郎神,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吗?”①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66页。此二郎神明确与玉帝为甥舅关系。《西游记》与《二郎宝卷》中二郎神劈山一个是太行山、另一是桃山虽略有差异,但二郎神故事主体相似,均为杨二郎,并且移植了元明杂剧中很多关于赵昱的描写。这个杨二郎在清代《封神演义》中有了全名杨戬,成为姜子牙辅周伐纣的重要助手。随着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的风行,加之民间故事、戏曲等诸多因素推动下,二郎神全名杨戬,为玉帝外甥,其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广泛传播。

二郎神、三圣母形象各有渊源,但在沉香劈山救母故事中,三者却成为亲属,矛盾所起是二郎神拆散三圣母与刘彦昌。那么就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二郎神与三圣母何时成为兄妹,其次为什么两个不同的神灵会成为亲属关系,再次二郎神、沉香相同的“劈山救母”情节孰先孰后。这三个问题需要重点分析。

(一)至清代,二郎神与三圣母变为兄妹

除前文所举的《刘锡沉香太子》和《沉香太子劈华山》之外,元杂剧中李好古《劈华山沉香救母》、明传奇中王紫涛《华山缘》也与之相关。四剧原文虽佚失,大体则可推测二郎神与三圣母、沉香在宋元成为对立双方,但未知是否为兄妹。学者刘荫柏在介绍明代《二郎宝卷》与清代《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关系中说:

在《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卷上云:话说西汉明帝年间,湖广荆州府有一书生杨天佑,在桃山洞中修炼,斗牛宫张仙姑下凡,与他配合婚姻,生下一男一女: 男名二郎,女名三娘。事被玉皇闻知,大怒,降旨将仙姑压在桃山受苦。后来二郎劈山救母,玉帝见喜,二郎封为西川灌口妙道真君,三娘封为西岳华山三仙圣母。两处享受香火。

此处据《西游记》小说改动了明代《二郎宝卷》中地名、人名,如明宝卷中斗女宫仙女云华侍长,清宝卷则变成玉帝之妹张仙姑,使二郎真君成为玉帝外甥。再如明宝卷中将云华仙女压在太行山,清宝卷改为压在桃山,这就与《西游记》小说中所说二郎真君“斧劈桃山曾救母”事完全吻合了。①刘荫柏:《〈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文献》1987年第3期。

则至清代,二郎神与三圣母为兄妹之说有文字为证。在另外的一个民间故事版本中,玉帝妹子瑶姬,看上书生杨天佑,生下二子一女。玉帝震怒,派天兵天将擒拿,晒死了杨天佑及长子,将瑶姬压在桃山之下。第二子杨戬与三妹逃走。后来杨戬在仙人指点下打败玉帝,斧劈桃山救出母亲。杨戬在灌江口为二郎神,三妹在华山为三圣母。此版本细节与《二郎宝卷》《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略有不同,云华仙女、张仙姑与瑶姬有区别,二郎神也由一人变为兄妹二人,再变成三人,但故事主体未变。

(二)二郎神与三圣母成为兄妹原因

至于二郎神与三圣母成为兄妹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戏曲、小说和民间故事需要矛盾来推动情节发展作为看点,在二郎神与三圣母及沉香故事中,除人神相恋违犯天庭戒律外,人物关系往往越密切越好,二郎神与三圣母成为兄妹,使得人物关系更集中。二是偶然巧合的数字关系。二郎神之名最开始源于李冰次子,而三圣母来自唐代传奇“华岳第三女”“三女院娘子”未必有何深奥的缘由。但二郎与三女在人们通常化的思维中往往成为兄妹排行,二郎神与三圣母有兄妹关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顺理成章,有二郎和三妹,自然还应有大哥在,所以在民间传说中瑶姬还有长子一说。只不过因为前世没有关于长子的故事可以生发,就讲述成长子在玉帝擒拿瑶姬时与父杨天佑一同消逝了。

这种偶然的数字牵扯,并非孤例。如杨家将故事中杨六郎也可窥见一斑。人称杨六郎的杨延昭,原名延朗,为名将杨业之子。元人在修《宋史》时综合宋代史料,于卷二七二《杨业传》中记述杨延昭云:“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②(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308页。六郎之称源自契丹,与杨延昭兄弟排行并无牵涉。至于“六郎”称谓的含义,常征《杨家将史事考》在郝树侯研究基础上,继续指出:

宋初所修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云:“南斗六星去牵牛二十六度四分之一,主兵机。”“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

南斗星固“主兵机”,为大将之象,而作为大将之象的北斗第六星更“主燕”——燕地在当时正契丹国家所在,杨延昭镇守河北正为对付契丹,契丹人畏之惮之,因而喻以为震慑本国(即主燕)的大星。①常征:《杨家将史事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55页。

杨延昭被称为“六郎”,应是契丹人将杨延昭比拟为天上星宿,所以留下杨六郎的称谓,正史及其他可信资料等无以支撑兄弟排行之说。至于杨延昭究竟为杨业第几子,因“文献不足”之故,只能付之阙如了。但后世小说、戏曲中杨家将故事因六郎之称,将之作为兄弟排行中第六人,衍生出杨家第二代七郎八虎之说,兄弟各具其名,更有八姐九妹之情节。这种人物关系的产生与二郎神及三圣母兄妹排行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所以,在沉香故事中,因为二郎神、三圣母偶然的数字排列,人们不免将之作为兄妹排行。在明清沉香劈山救母故事相关文献之中,可见有着民众与人文弥合其间尝试,从而形成了目前的人物亲属关系。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二郎神、三圣母各有渊源,弥合之后,还是不能“无缝对接”。比如,二郎神本身即为其母与书生相恋而生、自己就有劈山救母之事,而到了自己妹子与士子的婚姻中,却成了镇压者,两者之间拥有极大的矛盾。从这个矛盾当中可以看出二郎神与三圣母及沉香故事,“牵强附会”“强拉硬拽”的痕迹。但是民间的流传和缝合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二郎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因为民众欣赏小说、戏曲的心理重点在于人物关系越集中、矛盾冲突越激烈故事才越好看。

(三)二郎神与沉香“劈山救母”孰先孰后

另外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二郎神、沉香故事中主要故事情节“劈山救母”孰先孰后。如果可以确定先后顺序,则有助于判断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二郎神与沉香甥舅关系的逻辑而言,应该是先有二郎神,再有沉香,则二郎神的劈山救母先于沉香。然而以目前所见文献而言,不能轻易支撑这种逻辑,恰有相反的可能。详述杨二郎劈山救母故事的《二郎宝卷》目前所见最早为嘉靖年间的,尚未发现在嘉靖之前提及此事的文字记载。从文献目录中可知,较早涉及沉香之事的宋元戏文《刘锡沉香太子》早于《二郎宝卷》,并且元杂剧有张时起《沉香太子劈华山》、李好古《劈华山沉香救母》两部,从文献著录的时代看似沉香劈山救母早于二郎神。但是宋元时期的《刘锡沉香太子》《沉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沉香救母》均佚失,甚至明传奇王紫涛《华山缘》也佚失,无法睹其全貌,缺少明确例证。目前可以查阅的清代戏曲、小说、弹词等文本以及民间故事内容,往往是既有前代之说,又有当时生发,夹杂现代传闻,是多方面杂糅之集合,无法作为准确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说,目前从文献著录及戏曲和小说等文本、民间故事中难以确切断定二郎神、沉香故事中主要故事情节“劈山救母”的时间先后。

四、人神相恋及劈山救母反映的主题

通过梳理各种文献著录及内容,可以看出二郎神、三圣母及沉香故事主体都各有一套体系,每一套体系下,又有不同版本、异闻,故事略有差异。又由于传播时间的久远,二郎神、三圣母、沉香的故事体系又不免互有交叉,使得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构成目前二郎神与三圣母为兄妹、三圣母与沉香为母子、二郎神与沉香为甥舅的亲属图谱。并且其故事模式是相似的:二郎神故事是玉帝的妹妹思凡下界嫁与书生,被困桃山,其子杨二郎劈桃山救母;沉香故事是二郎神的妹妹私自嫁给书生,被压在华山之下,其子沉香劈华山救母。二郎神、沉香两个故事的母题都是仙女思凡、人神相恋、劈山救母,而这反映了共同的主题。

首先,兄妹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主题。两个故事的前半段,玉帝的妹妹与二郎神的妹妹放弃仙界优渥的生活、不顾天庭人神不能相恋的戒律,嫁给凡尘中的清贫书生,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追求和渴望。这种追求和渴望可以冲破仙界和凡尘之间的藩篱,从而打破不同身份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从现实上看有着古代社会中士人存在打破门第观念的意愿,从而跨越“门当户对”的阻碍。

其次,甥舅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反抗强大保守势力,最后取得成功的美好意愿。如果说仙女不顾兄长的权威和天庭戒律,嫁与凡人是走向反抗的第一步,那么外甥打败舅舅的胜利可以说是反抗的第二步。第一步夫妻被拆散可以说是反抗不顺利,也可以说是困难的异常艰巨,要想获得胜利来之不易。所以,人们寄希望于下一代以及神力的获得,才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第二步外甥经过磨难,得到神灵指点,打败舅舅、劈山救出母亲,终于赢得了胜利。两个故事的后半段,二郎神打败玉帝、沉香战胜二郎神,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阻挠者、破坏者终究失败,也表明了一般民众爱憎分明的态度。人们对于打败玉帝的二郎神和打败二郎神的沉香的刻画,表明了人们心中反对强权时对英雄的渴望和获得成功的美好愿望,也同样有着浓厚的英雄情结。

猜你喜欢

二郎神二郎圣母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我家的“二郎神”
邻居家的“二郎神”
复婚
印度 圣母节
从不怜香惜玉的“二郎”
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