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必然

2020-12-02余志坤

西藏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西藏

余志坤

(西藏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1]民主改革以前,旧西藏处于嗜血残酷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占总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阶级却占有着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物质精神财富,而占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几乎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阶级,长期遭受精神上、肉体上的摧残和折磨,整个社会畸形、扭曲,处于崩溃边缘。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黑暗、腐朽、没落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人,第一次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的劳动创造性和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极大推动了西藏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平等互助、团结友爱、民主法治、幸福和谐、文明进步的繁荣发展道路,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用拼搏和汗水开启西藏发展建设的新征程。西藏民主改革,砸碎了奴役、剥削、压榨广大农奴的制度枷锁,使他们摆脱了思想上的愚昧、制度上的禁锢、宗教上的桎梏。61年后的今天,西藏正处在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关头,西藏各族人民正在书写“人的全面发展”新华章。历史总是环环相扣的,当下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中有绝大多数人就是经历民主改革后翻身当家作主的农奴以及他们的后人,新西藏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取得旧西藏上千年未能取得的伟大发展奇迹,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坚强保障。然而,以十四世达赖为主的反动农奴主集团,始终抱有恢复其统治的幻想,竭力诋毁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这种逆历史潮流、违背人民意愿、图谋西藏“独立”的行径,终将被历史抛弃、被人民遗弃。从民主改革的来路,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脚下之路,一以贯之,西藏的未来之路会更加灿烂辉煌。

西藏民主改革作为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西藏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西藏民主改革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最广阔前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继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后西藏经济社会的又一次伟大跨越,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契合了西藏地区实际需要,符合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党的领导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指挥、总策划和总调度。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战略部署、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与政策扶持以及自治区党委的有力领导和精心谋划,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领导力量。

(一)党的高瞻远瞩和战略部署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从1981年到20世纪末,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开创了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新局面。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三步走”战略①“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使人民群众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国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基础上向小康迈进。在即将步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②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更高要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2017年10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战略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二)中央的特殊关怀与政策扶持

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倾注了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心血。1989年10月,为恢复西藏正常社会秩序,保障各族群众根本利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对西藏工作的成绩和问题、经济建设等形成符合西藏实际的鲜明正确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多种形式支持西藏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使西藏工作步入正确轨道。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③“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和稳定局势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的加快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在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企业改革等多方面给予西藏更加优惠的政策。此次会议是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一加强,二促进”①“一加强,二促进”即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为西藏制定实施比西部大开发更为优惠的政策,推动西藏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此次会议是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二个里程碑。2010年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四个事关”“四个迫切需要”②“四个事关”即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生存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环境。“四个迫切需要”即大力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出发,继续加大中央投资倾斜力度,扩大专项投资规模;实施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藏地方政府投资配套;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支农惠农补贴政策;继续执行现行的优惠外汇管理政策和扶贫贴息政策等优惠政策,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此次会议是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三个里程碑。2015年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在西藏和四省藏区继续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政策。进一步加大中央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实和完善特殊优惠扶持政策。增加中央投资,强化金融支持,加强对口支援[3]。党中央为一个地区先后多次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并予以持续、广泛、深入的政策支援,这在全国范围而言,西藏是惟一的,深刻体现出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为西藏繁荣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自治区党委的有力领导和精心谋划

西藏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把握西藏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与西藏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破解西藏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问题和难题,围绕“六个西藏”③“六个西藏”即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目标,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幼有所育上持续下功夫。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刻把握西藏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发展经济。正确处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十三对关系”④“十三对关系”即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关系,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企业增产提效和改善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关系,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持不断促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自治区党委在全力保障各族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力确保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三、祖国大家庭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后盾

祖国大家庭是西藏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伟大跨越的坚强后盾。国家安全、全国支援、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平了道路。

(一)国家安全与稳定为西藏实现全面小康创造基本前提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们同西方敌对势力、境内外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阵地。西藏稳定关乎国家稳定,西藏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只有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西藏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在“确保西藏长治久安”原有方针的基础上完善为“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突出西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将西藏定位为“两屏四地”,明确西藏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强调西藏稳定对于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党中央把西藏边疆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中,连续部署反分裂斗争的具体事宜,使西藏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断筑牢,为西藏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基本的社会环境保障。

(二)全国对口支援为西藏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外部动力

1980年、1984年党中央先后召开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口号。通过援助对口性工程项目改善西藏基础设施状况,通过教育援藏培养人才,帮助西藏建设。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全国各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援助西藏62项工程启动,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为西藏发展提供支持。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扩大对口支援西藏规模,确定支援西藏的117个重点项目,实施“分片负责、对口援藏、定期轮换”的具体策略,实现干部援藏机制化和对口援助范围全覆盖。推动西藏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2010年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经过民主改革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西藏已经实现了基本小康。强调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援藏工作机制,建立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提升国家对西藏的投资建设规模和水平,明确西藏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5年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以干部援藏为龙头推动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格局,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动力。

(三)中华民族大团结为西藏实现全面小康汇聚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4]。“大家庭”即是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突出强调尊重包容、民主协商、团结互助、坦诚以待、共建共享的“家庭式”关系,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发展和大家庭作为一个共同体的铸牢。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才真正消灭了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逐步建立并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西藏才彻底改变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封闭状态,藏民族同其他各兄弟民族间经济、文化合作不断增多,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趋势明显增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西藏才能顺利走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坚持不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大发展,从而造福西藏各族人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日益巩固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不断铸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巨大作用。西藏紧紧依靠人民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进西藏发展建设。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立足民族区域自治,牢牢把握“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的方式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人人自觉推崇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磅礴力量。

四、社会主义制度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优势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矛盾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制度体系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社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伟大政党。在西藏实现全面小康的历程中,党把握方向、总领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项政策有效运转。党中央与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整体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极大提升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速率和效能。

在西藏实现全面小康的历程中,党和国家为西藏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全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全国支援西藏的独特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对口支援西藏,是我们党西藏工作方略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5]援藏机制是一项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宏观把控、对各股支援力量中观调动、援助资源微观释能的政府行动机制,有力推动了西藏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西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充分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不断激发西藏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坚持人民民主,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集中广泛的力量和共同的意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提升民族地区自主管理能力、确保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政治制度。西藏坚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更加灵活、科学的发展政策,极大地发挥本地区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自主性,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藏民族文化不断迸发新活力,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宗教领域和顺和睦,生态质量稳定向好。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符合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西藏各民族群众根本利益的,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有力保障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解放、发展西藏生产力,通过实施特殊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加紧推进西藏脱贫攻坚工程,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一样的共同富裕。西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追赶全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最大限度地增加与全国的共性,实现民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均质化发展,与全国融于一体。

五、西藏各族群众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族群众坚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并为之不断追求、艰苦奋斗的重要成果。

(一)全面小康观念深入人心

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同时,还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艰巨任务,因此,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困难,必须凝聚起各族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坚定信心。

自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下,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政策教育宣讲、干部走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全区各族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识率不断提升,对于如何建设小康、如何实现小康有了不断的期待,从早期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到后来逐渐重视社会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体系以及实践途径深入人心。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基层农牧区群众,深刻认识到全面小康是一个全民共建共享、全面发展进步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充分重视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治理、公共文化服务等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西藏各族群众实现全面小康奠定思想基础。

(二)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小康事业

民主改革以后,西藏各族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热情得到空前释放。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进程中,西藏各族群众真心关注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康事业,切实把自己摆进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大潮中,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实践者。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进程中,西藏各族群众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奋斗热情,不断追求和实现民主、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新西藏目标。以2019年为例,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相关项目支出比例高达64.6%。西藏财政教育投资占西藏国民生产总值的16%。2008年以来,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国第一,加速向全面小康迈进[6]。西藏各族人民在“一个转折点、三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西藏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科学技术更加进步,文化教育更加繁荣,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藏已基本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预期目标。

(三)西藏各族群众不懈奋斗

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西藏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艰辛探索和拼搏奋斗,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西藏各族群众的艰苦奋斗史,集中体现在脱贫攻坚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7]。西藏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形势非常严峻。能否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直接关系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勤劳、智慧的西藏各族群众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生产经济方式,努力增加个人和家庭收入,极大改善生活状况;主动参加社会保险,踊跃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技能教育培训,有力抵抗生产生活风险,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积极“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努力适应新的经营体制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打工、经商、搞实业等多种渠道提高经济收入;积极投身于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改变西藏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全力促进西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超过1600亿元,是1959年的206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55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剩下的19个贫困县(区)达到摘帽标准,绝对贫困基本得到消除,整体攻坚即将取得全胜”[8],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六、结语

61年前,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温暖的怀抱里,在全区广大农奴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期盼中,进行了一场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61年后,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下,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不懈追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开创和巩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新局面,正无比接近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历史已昭示了西藏的发展方向,党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笃定初心、坚定步履,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