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平棊研究

2020-12-02

文物季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礼拜清真寺尺寸

马 岚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全寺的布局规划、建筑形态以及装饰手法,不仅满足了伊斯兰文化中对清真寺的具体功能需求,更是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阐释了蕴含其中的审美情趣。

化觉巷清真寺地处西安市中心的钟鼓楼广场西北侧的西安回坊历史街区内,整体规划遵循中国古典院落构建范式,以中轴线贯穿东西,两侧为对称的功能划分性建筑。建筑群从大门至礼拜殿共有四进院落,占地约13000 平方米,东西长约247 米,南北宽度约47 米。该建筑群本是皇家领域,早在唐代伊斯兰文化进入长安时,从最初的穆斯林坊民自发聚集礼拜的礼拜点到明代皇家敕建清真寺,再到近代穆斯林坊民的自发行动,历经千年修葺、扩建,化觉巷清真寺终于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建筑群。在千余年历史进程中,记录了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境内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语境下的建筑范式及艺术风格。

化觉巷清真寺因地处中华文明核心区域的长安(今西安),又是敕建寺庙,其建筑装饰品类相对齐全,每个具体的装饰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匠心经营,使其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也能够体现伊斯兰的文化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礼拜殿中那些美轮美奂的平棊装饰。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批以古兰经经文为装饰的平棊实物,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学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美学的重要资料。本文试图对礼拜殿中平棊的尺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学习型伊斯兰文化艺术如何融入华夏文明,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一、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的历史沿革

化觉巷清真寺始建年代目前并不能完全确定,根据寺管会管理人员、附近坊民口述历史以及寺内石碑记载,化觉巷清真寺的原始建筑群落始建于唐代,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原址及周边地区在唐代为皇城区域,本没有兴建清真寺的可能。唐代最早来华的穆斯林先民原聚居于现在的西安大唐西市、高新区、木塔寨等属于外国商贾、外交使节等区域驻地。由于唐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乱,大唐西市毁于大火,皇城亦被破坏,彼时长安逐渐失去了作为帝国首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后来,为了恢复统一管理,大唐西市周边的穆斯林外商被统一迁入现西安市回坊历史街区的位置。出于宗教信仰,自古以来的穆斯林坊民定居地都会有清真寺存在,化觉巷清真寺至此应该初具雏形。但是固定用做礼拜的场地及建筑并非为了清真寺专门营建,而是沿用了以前的皇城建筑。原因如下:首先是唐代的开放气质使得长安偏好西域风尚[1],建筑、服装、艺术、娱乐等均受到西域影响;其次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外来的建筑样式都和宗教相关[2],清真寺如果为唐代专门修建,则一定带有明显的阿拉伯建筑艺术风格,就如广州的怀圣寺。

宋代至金朝直到元代的400年间,虽然长安不再是首都,但依旧有络绎不绝的穆斯林前往定居。长安回坊从一开始投入使用便一直都属于藩坊,其间居住的坊民虽然保持胡姓、宗教信仰等生活习俗,但已经逐渐融入参与到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因为坊民的逐渐增多,化觉巷清真寺在以后的时间里,历经多次修葺、扩建,但一直自发自觉地保持着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如元代新建的省心楼等),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认同感已经深入坊民人心。

图一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局部平棊

明太祖朱元璋推行各少数民族汉化,强调恢复汉族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解放了异族压迫,恢复了封建生产关系。此时期新建的官式建筑在布局、结构、造型上都体现出了民族复兴和封建帝国中央集权的强烈力量[3]。化觉巷清真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敕建,在清真寺原址上进行统一规划,将以往建筑遗存合理保留,按照中国的官殿建筑改作而成[4]。今天我们看到的化觉巷清真寺现状,大部分都是明代敕建完成,后续清代虽有修补,但没有发生大格局上的变化。

本文探讨的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平棊装饰,均为明代敕建时的实物遗存。

二、礼拜殿平棊基本情况

平棊就是天花板,也称为“承尘”,指在建筑内部柱子上方搭建同制式的方木格网,并在上面放置相同规制彩绘木板,是木结构建筑中遮挡建筑梁、枋、檩等使用的平坦顶棚,可以调节空间高度,也有一定的保温功能。宋代李诫在其著作《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三》中有云:“造殿内平棊之制,於背版之上,四边用桯,桯内用贴,贴内留转道,缠难子。分布隔截,或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平面图呈汉字“凸”字形状,由一个长方形正殿和一个正方形后殿组成,是典型的“勾连搭”结构,正殿和后殿均有平棊装饰。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平棊均为正方形,按区域网格排布。其做法为在建筑物的木架构上,由梁枋下加木纵横成井字形框架,再于每个框架上放置彩绘木板(图一)。礼拜殿井字形框架根据建筑主体架构进行合理排布,均为13 厘米,厚7 厘米。木框架上放置彩绘木板,每块都可以随时取下,进行调整。图二为取下来的后殿平棊。该平棊为正方形,边长70 厘米,厚度2 厘米,正面能明显看出四周靠边约3 至5 厘米范围内没有彩绘,是安装放置好以后被遮挡的部分;从背面能看出由三块板材拼接而成,上下有边,还有榫卯结构的背筋嵌入木板,防止平棊年久变形。平棊背面有两组文字编号,一组为“三号三”,另一组为“8 排廿号”,可推测在建筑设计时每块平棊都设有编号,不能随意移动,两个编号对应建造或修缮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归放位置。目前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正殿平棊有四种尺寸,后殿平棊有两种尺寸。

三、礼拜殿平棊尺度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正殿在东,后殿在西。正殿内部南北宽30 米,东西进深22 米,正殿西边屋檐(同属于礼拜殿室内部分)与后殿以勾连搭结构相连,后殿内部南北宽10.3 米,东西进深10.5 米。

图二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后殿平棊正面、侧面、背面

正殿内部(包括西边屋檐)共有平棊562 块,殿外东边屋檐下统一以平闇(暗红色无彩绘方形木板)装饰,共计126 块。20 世纪70-80年代清真寺翻修时,对平棊进行了位置调整,将图案完整的平棊调整到中间显眼位置,将完全损坏及遗失的调整到正殿南北边缘。考虑到礼拜殿不允许普通游客进入参观,遂将部分平棊移动到正殿外部东边屋檐下中心位置,以便游客能够观赏到。目前,正殿内部保存下来的平棊有460 块(其余平棊空位由暗红色平闇代替),正殿外部东边屋檐下有平棊53 块。礼拜殿平棊数量、大小及分布如图三所示。

图三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平棊尺度及分布示意图

由图三可见,正殿平棊框架宽度一致,正方形平棊大小并不完全一致,目前统计为四种尺寸。在正殿中心位置东、西方向分别放置有两块大尺寸平棊,一块占据周边平棊四块的位置,边长为191厘米;正殿中间(第2-6 开间)常规尺寸平棊边长均为89 厘米,占据了最多的顶棚面积;正殿南北两端(第1、7 开间)平棊尺寸较小,边长均为78 厘米;东西屋檐平棊尺寸最小,边长均为55 厘米。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后殿建筑格局接近正方形,平棊整体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间内进行分布。东西12 列,南北12 行,正中有一块大幅平棊占据了四格位置,共有平棊141 块,目前均保存完好。后殿平棊尺寸与正殿的四种尺寸都不相同,目前统计共有大小两种尺寸,分布如图三。大块平棊边长为137 厘米,小块边长为62 厘米。

四、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平棊分析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的平棊装饰,从尺度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有以下特点:

1.礼拜殿正中以大幅面平棊代替了藻井进行装饰。明代建筑对藻井使用有明确的等级限制,一般寺庙殿堂如果有建筑顶棚装饰,都会根据不同级别在大殿居中的佛像正上方位置修建藻井,并在周边位置装饰平棊,较典型的如明代修建的北京智化寺万佛阁藻井(图四)。化觉巷清真寺内凤凰亭顶部设有藻井装饰,说明从建筑等级上来说,该寺具备使用藻井的高规格级别,但礼拜殿却并没有以藻井进行装饰,仅在正殿居中位置放置大幅平棊两块,后殿居中位置放置一块。

这种特点是由伊斯兰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是聚众礼拜的场所,在大殿正常进行礼拜活动时,人们尽量紧密地站成一排一排(要求肩膀和脚都挨着站立),排列顺序为先来的人站在大殿最里面,后来的人跟着并排站,站满一排再往下一排站。进入大殿礼拜时人人平等,没有固定位置;后殿西墙的窑殿是礼拜的方向,整体在建筑最西边,不具备做完整藻井的条件,因此礼拜大殿全部用平棊进行装饰,视觉效果统一,体现出平等、博爱的文化诉求。中心位置大幅面的平棊让殿内天花板不至于过分单调,使空间有了凝聚力的视觉效果。从内到外三块大幅平棊排列在由柱子划分的三个区间,呈现出彼此平等的关系,让参与礼拜的人无论站在哪里,内心都不会感到差异性。

图四 北京智化寺万佛阁藻井

2.大小错落,因地制宜。化觉巷清真寺正殿平棊按每个开间横向(南北)排列4 块构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称、均衡的审美习惯。南北两边因为靠墙有梁柱等结构占用空间,此处平棊保持横向四块排列,但在尺寸上进行了细微的缩减,计算合理精妙,站在正殿内如果不仔细观察,难以注意到尺寸差异。东西屋檐开间宽度与正殿内部相同,进深较浅,根据结构变化平棊尺寸需要进行缩小设计,每个开间横向排列六块。后殿建筑面积小于正殿,经过合理设计,保证平棊使用的偶数块,大小还要适中,最终确定为东西、南北均排列12 块。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总体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与一般寺庙大殿有所不同,但在平棊装饰尺度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保证了装饰视觉效果的统一协调,并符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性要求。

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平棊尺度的匠心经营,说明自建寺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坊民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高度认同与理解,最终将伊斯兰文化对宗教建筑的实际需求用中国传统建筑语汇进行了完美诠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融合历史遗产。

注释

1.《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48~151 页。

2.《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7~178 页。

3.《中国建筑常识》,林徽因 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9~50 页。

4.《中华文明史》(精装本),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四卷第250~251 页。

猜你喜欢

礼拜清真寺尺寸
CIIE Shows Positive Energy of Chinese Economy
英文目录与摘要
更换一只更大尺寸的低音炮和再买一只相同尺寸的低音炮 哪种方法比较合适?
节俭教育
佳石选赏
佳石选赏
猜字谜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