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兴衰的见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2020-12-02高智颖
高智颖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并且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统治清明社会安定,649年唐朝人口1900 万人,755年唐朝人口发展到了5291 万人,说明了这段时间唐朝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并呈直线上升趋势。人口数据的变化,虽不能代表全部,但却能反映国家的实力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唐代是中国史上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政治体制先进,经济发展水平高,文化先进,绝对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与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有来往。正因如此,唐朝以后的中国人才被世界公认为唐人,从而衍生出“大唐街”“唐人街”“唐人城”等历史印记。经济方面唐朝是繁荣强盛的大朝代,唐代的海外贸易开始兴盛,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1]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应海上贸易的新形势,唐代还特别设置“市舶司[2]”,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海外贸易的数量,自此不断成长。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道路遍布全国。水路交通则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为主。天宝年间唐朝的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和存粮也都有所提高,其中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能达到九千六百万石左右。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其他如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有显著成就。唐代留下很多写舞马的诗词,《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即为其中的代表,张说当时多次目睹舞马表演实况,所以他写的“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描写的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生日会时舞马拜寿的情景,马头衔酒杯的最终亮相,代表着舞马贺千秋的高潮。玄宗,李隆基,生于八月初五,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当时的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人建议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以纪念玄宗诞辰,千秋节由此而来。玄宗李隆基,爱好舞马,根据《明皇杂录》和《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其中《明皇杂录》[3]有文字写到:“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大体意思为玄宗遍寻天下好马,并亲自调教至少几百匹会跳舞的马。这些马用金银珠玉装饰璎珞和鬃毛,背上披挂文绣彩衣,按毛色分门别类,又选年少俊美的乐工数人,为舞马表演时伴奏乐曲。每逢千秋节他会让舞马献舞于勤政楼下,舞马伴随着《倾杯乐》翩翩起舞,或飞奔、或伴随着乐曲踢踏跳舞、或俯身下拜、或飞奔上床板旋转,每到《倾杯乐》结束时,马会口衔酒杯与天子同饮,向天子祝寿,此时,庆典活动达到最高潮(图一)。
图一 舞马飞板图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出土,让人相信关于舞马的记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舞马杯也被称为大唐历史由盛转衰的见证者。银壶通高18.5 厘米,口径2.3 厘米,腹部长处宽11.1 厘米、短处宽9 厘米,壁厚0.12 厘米,重549 克。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厅,和镶金的兽首玛瑙杯是姊妹花。舞马壶出土的时候,外底有墨书“十三两半”的字样,可惜今日已不复存在,这件银壶可分为壶盖帽、提梁、银链和壶身四部分,银壶通体抛光,舞马衔杯纹,提梁,壶盖及壶体圈足相接的四个地方用鎏金加工,其金色与因硫化变暗的壶体其余部位,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图二)。
图二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口偏在一侧,上面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莲花瓣式壶盖,盖顶和弓形壶柄由一条银链连接,壶身两面以浮雕的形式塑造的骏马图案。舞马银壶在造型方面具有游牧民族的异域风情并非中原传统造型,它是皮囊和马镫的混搭结合体,皮囊和马镫是游牧民族常用的物件,因此,它也是唐代中原汉族与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证据(图三)。
图三 马镫皮囊壶的运用
契丹是中国东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契丹族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当时与唐王朝进行了许多良性的互动与往来,这件银壶在西安的出土,体现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和友好交往。当时有很多瓷壶也仿皮囊壶,但银壶仅此一件,应该是当时工匠为适应皇帝外出,借鉴了皮囊壶的外形制作的,是体现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实例,因此也殊为珍贵。其壶身扁圆,前端有一圆形开口,配有盖子,盖子揲出来的内平顶端铆接一环,环后有14 厘米长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有用银条捶外有凸棱的提梁,提梁两端分别缠绕三圈1厘米宽的银环(图四)。
壶的制作方式是,把一块银板捶打出壶身和圈足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身两侧捶打出凸出于壶身表面的舞马纹,然后再将银板两端黏压焊接,打磨平整后抛光将接缝处隐藏,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壶身与圈足相接的地方用“同心结”式二方联连续构图的鎏金纹样进行装饰(图五)。
壶底是一块椭圆形银片,先镶嵌后焊接的做法结合于壶体,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导致焊料脱落,现在有一长1 厘米宽约0.08 厘米的缝隙。银壶上的浮雕舞马,鬃毛整齐,身披流苏随风飘扬尾巴高高竖起富有动感,显然是盛装打扮。姿态上,前身微仰后腿曲坐,前腿微抬站立,口中衔着一只酒杯仿佛正在喝酒。舞马肌肉线条干练流畅,造型比例准确生动富有写实性,鬃毛尾巴等细节刻画深入有层次,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金银器手工艺的成熟。有意思的是银壶正反两面的舞马塑造略有不同,头朝右方的舞马线条清晰流畅且舞马体型干练优美,表面保存完好没有刻痕锈蚀,而另一面头朝左方的舞马体态略显臃肿,头部腿部等地锈蚀斑斑且表面凹凸不平(图六、图七)。
图四 壶盖局部图
图五 同心结局部图
舞马银壶以其独特的造型深入人心,璀璨华丽的外表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在此壶上面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还可以从其高超的技艺上可以窥见大唐之盛世。
图六 舞马右侧
图七 舞马左侧
玄宗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了伏笔。安史之乱是某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即使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依旧会衰落下去,任何朝代都不可避免。因此,我们需要从深层来认识唐朝衰落的原因。盛极必衰毕竟是客观规律,社会安定、生活富足以后,政府、老百姓都想继续维持这一局面,甚至达到更高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朝廷加大剥削、民间土地兼并就在所难免,在短期之内,这一繁荣得以继续,问题也逐渐地显现出来。到了唐玄宗时期,所有的边疆问题都来了:东北有契丹、渤海,西边有吐蕃、西南有南诏,北边有回纥,这些地方政权已经尾大不掉,每次出兵,军队数量都很可观,但是作战效果不好,常有败绩,损失非常大。同时唐朝的社会制度遭到破坏,尤其是从武则天开始,为了称帝,对唐朝的制度进行了破坏,即便唐玄宗上台后拨乱反正,终究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唐玄宗中后期,杨国忠上台,唐朝的制度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仓皇出逃,舞马散落民间,最终为安禄山部将田成嗣所得。在军中宴乐之时,舞马应节起舞,被士兵误以为妖孽而鞭挞致死,舞马从此消失,此后史书中再也没有舞马贺千秋的记载了,一代舞马就这样伴随着唐王朝的衰败慢慢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该舞马壶的存在,不仅印证了史料文献上所记载的舞马一事属实,也说明了何家村窖藏作为皇家窖藏的性质。
注释
[1]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
[2]市舶司: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
[3]《明皇杂录》:是唐代郑处诲编撰的一部古代中国史料笔记,共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