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弑亲悲剧重演

2020-12-02

中外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杨明孙杨母亲

□ 澜 墨

漠视生命的“狼娃”是怎样养成的

张灵是单身妈妈,根据朋友们追忆所还原的个性“拼图”来看,她善良、温和、强势、严格、事业心强,职场表现优秀,不仅担任律师事务所的部门主管,还多次获得市先进个人奖项。

对于女儿这棵独苗苗,张灵视若掌上明珠,百般疼爱。离异多年,女儿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因为自己幼时缺爱,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倾尽精力、财力培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张灵的高标准、严要求,引起瑶瑶的强烈不满,母女间矛盾频发,最终,瑶瑶竟然向亲生母亲痛下杀手,将其勒死。而且,瑶瑶事后表现得异常平静冷血——她反锁了房门,与装在行李箱里的母亲尸体共处了两天一夜,直到事发被公安机关带走。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知对父母感恩,一个孩子,怎么就能把全身心疼爱自己的妈妈亲手送上黄泉路?妈妈纵然有万般不是,也不该遭此厄运,更何况她并未虐待过自己的孩子,付出的都是满满的爱!弑亲,这种悖于伦常、泯灭人性、背离道德、践踏法律的恶行,真是禽兽不如!

震惊、痛心、惋惜之余,我们需要的是警醒和反思:究竟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6月1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有所回升。

其中,骇人听闻的杀害父母案件一次次地撼动着人们的神经——

2015年,贵州安顺一对16岁的孪生姐妹未考上重点高中被责骂,嫌父母管教过严,将他俩双双毒死家中。

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岁的男孩吴某康因不满管教太严,将母亲杀死。

同月,湖南衡南13岁的罗某向父母要钱去网吧未果,锤杀父母后逃逸。

2019年3月,江苏盐城建湖县13岁的邵某不服母亲的严格管教,将其砍死。

……

这些未成年施暴者,手段之残忍,情节之恶劣,人性之冷漠,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难以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对朝夕相处的至亲下得了这样的杀手?那毕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多“过硬”,精神世界得多变态,三观和人格得多扭曲?!这些可怕的孩子,他们被宠坏、被逼坏、缺乏生活能力,没有基本的生命观,也丧失了基本的血缘亲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分析认为,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有四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即未成年人的生活水平;二是家庭教育,也就是家庭监护;三是学校系统;四是整个社会治理系统。基于此,“如果整体的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在向比较糟糕的方向发展,那这些方面可能我们都需要检讨”。

未成年人犯罪之所以难以根除,正是由于其根源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回顾相关案件,一个相似的规律是:可能的诱因总能在犯罪者成长的原生家庭、就读的学校、活动的社区环境等环节中找到。

具体而言,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教育“盲区”和管理“短板”: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法制教育、生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上的规则教育和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社区治理有欠缺,宣传教育不足;不良信息监管有死角,网络、影视、报刊、社交媒体上充斥低俗、暴力、色情等“毒瘤”;家庭教育不得法,只重分数,不重心理健康,或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纵容,对错误行为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或失之于严、失之于硬,不懂得青少年成长心理和规律,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分严苛……

应对之策,是对症下药,扫盲区,补短板。首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加强法制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把立德放在首位,培养身心健全、遵纪守法、尊重生命的合格公民;其次,强化不良信息监管,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成长环境;再次,妇联、学校、教育部门等要根据广大家长的现实需求,提供精准、专业、贴心、到位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成为真正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科学教子的合格家长。

“虎妈狼爸”式教育该叫停

要对家庭教育的误区进行纠偏,最需要聚焦的,是近10年来名噪一时又广为诟病的“虎妈狼爸”式教育。

梳理上文所述几起弑亲案件,不难看出,父母的“严格管教”成为未成年人施暴的导火索。

而女律师张灵被害案中,张灵也称得上是一位“虎妈”:女儿必须完全遵从她所制订的人生规划,成绩必须排在年级前5名,最好是前3名,以后必须考上清华、北大、复旦这样的名校,还要考研究生或者出国,将来要比妈妈强,要出人头地。

瑶瑶曾对张灵说“你让我不快乐”。张灵把女儿训哭后,女儿会说“假如让我自己选一个妈妈,我就不要你这个妈妈了”。张灵的反应是:“那你去选吧。”

“虎妈狼爸”式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2011年,她因为一本自传体育儿经《虎妈战歌》“一战成名”。

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秉承中国传统式家教中严格甚至严苛的方式要求她们,把学习当成“重中之重”,一切娱乐活动靠边站。

蔡美儿非常推崇打压式教育。她总结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征: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因为“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她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大女儿年仅7岁时,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勒令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小女儿3岁时就因为不听话被锁门外,7岁时被威胁说如果不练好钢琴,她的玩具屋就被捐给慈善机构。如果女儿们没有遵守她制订的十大“家规”,她就直接张口骂她们是“垃圾”。

蔡美儿坦言:“作为母亲,我就是不会让自己停下来,喘口气,轻松一下。”或许正是这份焦虑将她自己逼成了“虎妈”。

蔡美儿的教育理念震动了美国教育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并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一切向成绩看”的“虎妈狼爸”式教育剥夺了孩子所有的乐趣,让她们的世界里只剩下“学习”一件事,但她们确实在学业方面成绩不错:长女索菲亚考上了哈佛大学,后又进耶鲁大学深造;小女儿路易莎也考取了哈佛大学。

但这是否就能说明“虎妈狼爸”式教育的成功?

2016年,美国华文网站北美省钱快报曾发起“虎妈”式教育微信评论,多数网友表示并不认同。因为这是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成功有多种可能性,这种强迫剥夺了孩子的自由选择权,不是孩子的成功,只能算是“母亲的成功”。

孩子虽成功,人格不健全

其实,“虎妈狼爸”式教育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2018年7月,39岁的男演员朱雨辰继《奋斗》之后又火了一把——因为他的超级“妈宝男”属性令人瞠目结舌。

朱雨辰的妈妈完全把自己当成儿子的附属品,一切以儿子为中心,没有自我,还以此为荣,并且从不考虑儿子的感受。朱雨辰为了摆脱妈妈的控制,坚持去北京打拼,她硬是追到北京,事无巨细地照顾他。她的全部时间都花在帮儿子操持三餐和生活上,儿子去拍戏她也要跟着跑,自称“比两个菲佣更有用”。在她的世界观里,儿子会做饭让做妈的感到羞愧,是妈妈没有尽责。

在她的大包大揽下,朱雨辰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但她并不觉得不好,反而开心地评价儿子是“妈妈宝,很可爱”。

运动天才孙杨,也是“虎妈狼爸”式教育的牺牲品。

他的妈妈杨明,同样是一个没有自我的妈妈。孙杨成功时,她是“冠军妈妈”;孙杨犯错了,她成了“帮倒忙的妈妈”。

在孙杨长达20多年的游泳生涯里,杨明几乎寸步不离。孙杨从7岁学游泳起,杨明一直风雨无阻地接送。直到儿子上小学5年级,杨明还帮他穿鞋。

孙杨的每一场比赛,杨明都亲临现场,对整个团队“紧迫盯人”,给助理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安排提早换好泳裤、摘牙套、到边技术、跟裁判核准时间等大大小小事宜。

在杨明的强势插手下,孙杨的经纪公司几乎每年一换,无法与任何一家保持长久关系。

2019年孙杨遭遇药检风波。其间,杨明对形势的误判以及不当决策,对最终的仲裁结果影响颇大。得知孙杨被禁赛8年,杨明后悔了,她直言“真的对不起孩子”。

随着年龄增长,曾信誓旦旦“我会永远站在妈妈一边”的孙杨有了自己的想法,由此与母亲摩擦不断,却一直跳不出母亲的掌心,只能屈服。

弑母的北大才子吴谢宇,也拥有“同款母亲”。很大程度上,他的“优秀”是母亲“逼”出来的。

吴谢宇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母亲独自供养儿子上学,压力很大。她本身是一名严谨自律的教师,对儿子的教育近乎苛刻。即便儿子上了大学,她每天晚上都必须与他通电话,让人感觉“是那种控制欲很强的人”。

尽管吴谢宇杀害母亲的动机仍未水落石出,但显而易见,“虎妈狼爸”式教育也许能够造就一个成功的孩子,却未必能培养一颗健全的心灵。

其实,就连蔡美儿自己,也意识到了“虎妈狼爸”式教育的弊端。2012年接受采访时,她声称,在长女索菲亚升读哈佛大学之后,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和丈夫或许是最懂得放手的大学生家长”。

为父承担父职,为母告别焦虑

从瑶瑶到朱雨辰,再到孙杨、吴谢宇,他们的经历正是当下中国许多家庭的缩影: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父职的缺失,让不得不“丧偶式育儿”的母亲变得焦虑,只能孤注一掷地将人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死死抓住他们,以至于失去了自我。而孩子则被牢牢钳制住,完全喘不过气来,无法挣脱控制,人格和社会性得不到发展,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成熟自我的人。

鲁迅先生说的这段话,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们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要让孩子学会飞鸣、跳跃,首先父母要学会放手。与其费尽心思把孩子的人生紧紧握在手里,不妨松一松紧绷的双手,给他们以畅快呼吸的自由空间。毕竟,孩子的人生路,终究由他一个人走完。

正如意大利杰出的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所强调的:“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对待孩子,要像守望庄稼成长,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才能培养出他们自信、自尊、自爱的品格,成为身心健全的人。

给孩子以自由,也是给父母以自由,因为它不仅解放了笼里的鸟儿,更解放了禁锢鸟儿的笼子。

而要让母亲告别焦虑,父亲应当从妻子的背后走出来,承担起父职,与妻子共同育儿。父亲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必然是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失的角色。养育孩子,给予他智慧的爱,也是每一位父亲的责任,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学习、实施。

但愿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弑亲悲剧不再重演,家家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和谐。

猜你喜欢

杨明孙杨母亲
去旅行
孙杨要求重升国旗
孙杨夺冠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杨明作品展 形色·域
杨明的雕塑
Dual state-parameter optimal estimation of one-dimensional open channel model using ensemble Kalman filter*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