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文化馆如何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2020-12-01陈翔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文化馆

陈翔

摘 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馆的根本是群众,文化馆的职责就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面对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文化服务专业性不强,社会参与不广泛,专业人才队伍不均衡的现状,文化馆需要从健全投入机制、优化专业人员队伍、打造文化品牌,加强馆际交流四方面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做好公共文化服務。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创新;改革

一、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文化馆成为主要力量,与文化馆的工作性质密不可分。文化馆具有公益性,是一个地区负责群众文化创作、辅导、文化活动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任务的主体单位,就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讲,它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追求。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是最专业、最符合的力量之一。以呼和浩特市文化馆为例,近年来,呼市文化馆切实履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群众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呼市文化馆把“人人参与、人人享受”作为组织群众文化的出发点,开展了“菜单式、点单式”文化服务。以服务社区文化为例,呼市文化馆让社区居民“点单”,有针对性地“送”文化到社区,在“送”文化同时还采取“种”文化的方式,让社区群众由文化的参与者逐渐变为文化的创造者,使社区文化活动逐步从无序变为有序。现在,呼市很多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不只是唱歌、跳广场舞,还逐渐向提升“文化知识技能”等更高层次的内容上发展,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让很多人在闲暇之余有可去之处。

二、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失衡的问题。一直以来,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促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地域经济差异,文化经费下拨存在不均等性,各地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虽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但由于地处西部,与发达城市的文化馆相比,文化经费存在明显差异,文化馆场馆面积虽已达到国家一级馆的要求,但基础设施不完备,以致很多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内容无法全面开展。

(二)文化服务专业性不强

文化馆的职能作用就是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和辅导培训、创作。近几年,各地的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普遍受到群众好评。但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有的文化馆因为馆内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人员老龄化、经费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目前,个别地区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还十分有限,一些大众性普及的文化服务项目社会覆盖率较低,一些开展的文化服务项目也是老生常谈,形式老化,毫无创新,专业性、针对性不强,致使整体文化服务内容和实际需求脱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任何吸引力。

(三)社会参与不广泛

文化服务需要深入群众,切身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进而产生共鸣,不能单一地教化与灌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文化馆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参与,只有不同层面的社会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才能较好地发挥文化服务的多元性和全面性。目前,文化馆的活动内容和传播手段存在局限性,严重影响了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文化馆现代化传播手段运用推广的缺乏,文化馆开展文化服务的范围狭窄,文化馆开展的很多服务项目知之者甚少,传播面、受众面不广也限制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专业人才队伍不均衡

文化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人才专业化建设是关键因素,文化馆的人才队伍专业化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大小、服务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文化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的是“一专多能”、踏实肯干、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从业人员。从全国文化馆来看,文化馆普遍存在专业结构失衡、专业技术水平弱化、专业人员配备不齐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失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老百姓的需求不匹配。各地的文化馆的从业人员虽有一部分是专业演员或是专业学校毕业出身,但是随着各地事业单位的改革,各文化馆近几年已无自主招聘权,大多存在人员老龄化严重,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配备不平衡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各地机构改革及不同时期人员安置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沿袭的人事制度导致现有文化馆专业队伍人员复杂化,文化馆人才队伍中既有从专业剧团分流过来的,又有复转军人,还有大学毕业统招分配而来的。复杂多元化的人员构成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不强,限制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三、文化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

(一)健全投入机制

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就要逐步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让文化馆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可以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馆建设、非遗保护、文化惠民活动等,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资金支持;转变政府运作机制,引导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各社会团体中,其实有许多乐于为群众文化服务的力量,政府只需要加以规范和引导,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惠民政策措施,鼓励他们参与文化服务的工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集中力量加强监督,将直接提供服务转为间接管理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二)实现文化馆人才优化

文化馆要想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文化馆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完善业务技能和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体制。同时,建立奖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服务于基层的积极性,激励专业人才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支柱作用。其次,打造一致高素质、业务过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队伍,推出文化人才引进机制,聘用艺术专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发挥其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优势,不断优化从业人员的构成制。再次,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建立健全有效的文化参与制度,广泛吸纳社会有识之士,完善文化服务的实用性功能。同时,有针对性地引领群众自发组建特色文化队伍,倾听社会有识之士的良言良策,创出出贴近群众需求和喜好的文化服务。以呼市文化馆为例,随着群众对公共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针对专业性更强的一些业务辅导,文化馆常年派业务教师学习深造,同时还在单位内部开展了“一人一技”提特长活动,鼓励年轻业务人员学习其他专业技能,做到“一专多能”。另外,呼市文化馆还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吸收了一大批社会专业人事,通过不定期的培训,让这些志愿者深入各个社区、社团开展群众文化辅导,缓解群文人才缺乏的现状。

(三)打造文化品牌,扩大社会效益

文化精品既可以解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品牌的打造要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是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以地方特色为“根本点”。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喜闻乐见,反映着当地群众的生活、精神风貌,凝聚着群众的向心力。用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充分展示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在打造文化精品的同时,保护地方文化,既树立了地方文化形象,又形成了口碑效应。二是在打造文化品牌时,要做好调研工作。文化品牌的树立推广,不仅要了解群众有什么,更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调研,将本地特色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聚合在一起,组织民间文艺团队,发挥群众文化馆站的教学作用,为优秀的民间体术团队提供精准的专业辅导和平台展示,多促进各民间文艺组织与专业文艺团体的交流学习,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提升他们业余文化团队的内涵、艺术修养、欣赏水平。三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文化云平台等媒介扩大群众了解文化信息的来源,及时更新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作品接“地气”,雅俗共赏。

(四)加强馆际交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跨区域合作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馆际间的交流合作为各地区文文化馆的发展,树立文化馆新形象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借助交流互动,既可以取长补短,集众家之所长,拓宽工作思路,又可以打开各地文化馆的知名度。馆际友好建设,实现了区域文化交流,扩大了文化资源共享。以呼市文化馆为例,其与阿拉善盟群众艺术馆、南宁市群众艺馆、烏海市群众艺术馆签订了《群众文化发展长期交流合作友好协议》,同时还和潍坊市文化馆、青海省西宁市群众艺术馆、遵义市文化馆等44个全国地市文化馆签订了《全国45地市文化(群艺)馆发展战略联盟》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现了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的结对互助,拉动了各地公共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敏莹.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艺海,2009(5):132-133.

[2]童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文化馆的定位及功能[J].魅力中国,2014(22):38.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