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在线开放教学模式探索

2020-12-01金璐玫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互联网+

金璐玫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教育”下机电类专业课程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利用“直播·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仿真”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成功开展在线教学的实践案例。其中重点剖析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作用,以及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提高学生技能和依托直播教学平台快速构建教学氛围的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直播教育平台;虚拟仿真

现代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也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我院积极进行网课课程和专业资源库建设,以此为契机,我校机电专业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将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下面笔者以我院《数控铣削加工技术》为例,分析机电类专业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一、课程定位和在线教学方案

《数控铣削加工技术》是机械类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针对数控机床加工、数控编程等工作岗位开设。要求学生结合“数控铣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掌握数控铣削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编程、工艺和加工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为后续课程《数控加工实训》奠定基础。课程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在网络上进行,成绩直接跟线上学习挂钩,因此我院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时候,坚持以过程和应用作为导向,坚持教学过程中以移动学习和以学为中心为理念,在师生之间共享更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在线课程建设的发展。结合课程特点,我院采取“直播·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仿真”三位一体开展在线教学,完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后续学生在数控综合实训室真枪实弹开展实训教学打下扎实理论和实践机床。

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我院选择泛雅平台建设《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如图1所示)。泛雅是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集教学互动、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遵循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的中级、高级职业技能要求,坚持适度够用原则;内容循序渐进,强调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征,以及技能养成规律。

课程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内容包括8大项目:项目一,初识数控铣削/加工中心;项目二,平面铣削编程和加工;项目三,轮廓铣削加工;项目四,键槽型腔铣削加工;项目五,孔加工;项目六,特殊形面宏程序编程加工;项目七,综合零件编程加工;项目八,铣削加工自动编程。每个项目下面设置多个任务。总共42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知识点都配备微课讲解,微课短小精悍。微课由讲师对知识点进行解剖,并对操作技能进行示范讲解和操作。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生动形象,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优化课堂,模拟一对一教学和分层教学。在线开放课程设置了大连职业技能考试中级工习题库共846题。题库可以供教师灵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网络课程中,学生需要按照智能导学系统,按照教师的要求逐一完成任务,主要包括微课的认真观看,并完成作业。作业提交分理论题目和实践操作题。理论题包括单选、多选、简答题。实操题目需要在在线仿真虚拟实训平台完成零件的编程和加工,方可在平台中提交作业。

三、依托在线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提高技能

校企合作,我院和企业合作开放了在线仿真虚拟实训平台。虚拟实训平台以三维图形技术和逼真的机床模型模拟CNC加工中心和车床的加工与操作,学生可以完全模拟真实机床操作,选毛坯、夹具、刀具,进行对刀和编写程序,并且可以看到自己的编程结果(如图2所示)。一旦发现错误可以及时检修修改和调试。每一个学生对数控加工建立感性认识,可以反复动手进行数控加工操作。虚拟实训降低了数控机床加工实训环节易出事故、机床损耗严重等风险、并解决了学生多机床少,无法满足学生一人一机不限时训练的矛盾,实现经济和高效。

在操作机床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微课,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完成操作。如果出现问题,还可以找到对应故障排除的微课,模拟教师排除故障。当然,学生也可以在线连接教师帮忙一起解决问题。这种虚拟实训的方式不但解决了真实机床操作耗时大,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及时纠错和反复训练的矛盾,而且也解决了线下实训教师少学生多,教师无法一对一指导的问题。仿真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G代码的编写和机床的操作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四、借助直播教学平台,构建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

线上学习中互动交流是难题。虽然网络课程能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學生特点和学习情境来设置互动交流的方式,但是习惯在课堂学习的高职学生,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完全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所以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互动。

学校团队借助钉钉平台,进行直播讲解重难点,学生也可以连麦及时跟教师沟通。学生和教师感觉就在一个大教室上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流畅,上课氛围浓郁。

钉钉有直播回放功能,学生一次没听明白,课后可以多听以达到消化吸收效果。而且无论是聊天记录、直播视频,还是作业,系统实时统计学生人数、在听学生姓名、“不听”学生姓名等详细信息。教师不用担心说的话,发的材料学生没“听见”,不浪费时间点到和签到,有效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了解,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进行教学设计。

五、实践成效和启示

“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必将成为教育的热点,针对带技能的专业课程,纯“线上”教学一定无法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较好的兼顾理论和实际教学。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线上”教学,实现理论更好指导实践,并且带领“线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需要高校继续探索。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能力,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适应全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在在线课程中实现教管一体化。

《数控铣削加工技术》课程采用了“直播·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仿真”三位一体开展在线教学,学生由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后再去数控综合实训厂进行“线下”实训。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人人能学习、时时处处能学习”;实现高效、节能、经济的培养学生的机床编程和操作能力,为后续实训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教学氛围”的快速构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增加师生感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欢。无论是教师团队掌握的学生反馈,还是学院和系部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对课程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苏苓.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9(42):9-10.

[2]孙康.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挑战—以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3-117.

[3]纪宏,于艳华,陈晓希.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探索民族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421(10):59-62.

[4]高新景,王莉,吴雪梅.融合在线课程资源的生物化学新形态教材出版[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2):62-64.

[5]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5(6):15-17.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互联网+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