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自信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及实现路径

2020-12-01李玉萍吕昱衡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创新

李玉萍 吕昱衡

摘 要: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上意义极为重大且深远。本文着重分析了文化自信的提出与内涵,并且阐释了在新时代不断坚持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和重要性,并通过守正、创新、沟通三种措施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互鉴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自信做出论述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他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也传达了他的文化思想观念。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增强文化以及价值观的自信”。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文化自信十分重要,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第一次阐明了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之间的关系,这为“四种自信”能否真正落实到社会中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本质。尤其是在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全面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并指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入的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难以实现民族复兴。以上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文化自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说明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密不可分。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国家是否对自己的文化始终坚持自信,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期发展甚至生存都密切相关。所以,文化自信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在内心的认同和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并通过积极的实践保持其旺盛的活力。在中国,文化自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报告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方面内容一个也不能少,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革命文化是源泉,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灵魂。

二、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我国文化自信构成严峻挑战。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面对西方文化严峻挑战的必然要求

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渗透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更加注重运用文化软实力影响世界,他们依靠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的某些优势,把其所谓先进的思想价值观、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甚至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强加给别的国家,这样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我们不去占领,西方国家就会趁虚而入。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减小西方文化冲击。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變特征更加凸显。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想潮流已对主流的思想与价值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与核心关键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遭遇到的桎梏,我们必须面对且正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文化缺陷,而且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加深并且巩固自身的文化身份并增强我们的文化信心,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伟大民族复兴不仅要求我国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更要具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目前来看,中国只能称为文化大国,离文化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二是我国文化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三是我们的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所以,想要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不断做大做强,更深层次增强文化自信。

三、坚定文化自信,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城

(一)守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之所在,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添了力量。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透彻和深入的了解。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上主要有三方面的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偏差;对今天的文化状态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入;对文化发展前景的把握不准确。所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就是要弄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进程、大致方向,解释其独特的核心价值和鲜明的特征,进一步的强文化信心和价值认同。这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在群众中营造优良传统文化的氛围。2017年1月25日,我国对于对实施文化自信的发展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文明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特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会逐步走向衰落。

以土耳其为例,它的版图覆盖欧亚非三大洲,曾经是辉煌的奥斯曼帝国,属于正宗的伊斯兰文明,但是在选择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完全彻底抛弃了本民族的伊斯兰文明,力图接受所谓先进的西方文明的。而实际上西方国家并没有把土耳其看成是西方国家的一员。因此,很多像土耳其这样的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上,由于迫切融入西方文明从而丢失自己本民族的文明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势必造成国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沮丧和绝望,文化自信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我们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价值,才能对我们的文化更加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才能指日可待。

(二)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到了新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自信方面需要基于新时代的新特点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一方面,应实现文化与生活的融合,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实现文化形式的不断变化。例如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皇家建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故宫文化产品更多地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因而缺少了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2014年,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化创意产品开始受到公众的关注。基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故宫博物院共有8 700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已启动的八个应用平均已下载了数百万次,线下商店的最大日销售额超过了10万元,总销售额迈过了十亿大关,受欢迎程度空前高。因此,只有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讲活中国故事,中华文化才能繁荣兴盛,才能坚定文化自信。

(三)交流——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

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中华文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始终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容并蓄的心态,与世界各国文明进行交流学习。古有郑和七次下西洋,今有“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实施,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实现了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思想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一方面要批判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传播我国的优秀思想文化,增强世界各国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与接受度,实施文化全球化战略。

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需要出口有形文化产品以及中国文化的观念和价值。我国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海外文化中心的设置并成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一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共同交流,成为了我国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目前为止,我国在海外成立的文化中心已有35个之多。还有在世界各地成立的孔子学院,也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截至2019年6月,我国已在1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将近550家孔子学院以及将近1 130家孔子课堂,这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强大,文化就會蓬勃发展。没有文化的促进和繁荣,何谈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把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下来,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同时,更要立足本国,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能听到更多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1)

[2]王哲.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法制博览,2019-2-15. 第277页.

[3]胡泽,方贤绪.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价值要义[J].学理论,2019-4-05. 第4页.

[4]田新文.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N].中国文化报.2019-7-1.第003版.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创新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