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分析

2020-12-01李强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教育方法党员干部

李强

摘 要: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的纪律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也随之增多。为了保障党员干部管理的科学性,针对“问题干部”,必须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积极引导其端正意识、改正错误,落实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为“问题干部”提供改正和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特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期为建党治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员干部;心理特征;教育方法

一、引言

通常情况下,对违反党纪党规的干部进行处理,是维护党纪党规的方式之一,也是保障党组织纯洁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真正属于“烂树”的为数不多,大多是可以医治的“病树”,所以,加强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非常必要。在从严治党的环境下,如何抓住党员干部的心理特征,如何优化教育方法,成为党员干部培养的关键。

二、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特征

(一)怀疑和抵触心理加重

对于受处分党员干部而言,常常存在疑心、戒心等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内心情绪不满,不愿与人交心和交谈,在人际关系交流中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看法的猜疑。如果领导匿名批评,受处分党员干部常常会自我怀疑,认为批评内容与自己有关,从而造成一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现象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受處分党员干部会主动要求调岗换岗,去新环境继续工作;还有部分受处分党员会产生消极情绪,提出提前退休或离职申请,逃离现有的工作环境。

(二)自尊心增强

所谓自尊心,就是基于自我评价前提下的自我尊重和人格尊严维护的心理状态。党员干部在受到处分之后,虽然会因为犯错受罚而产生自责心理,但是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自尊心心理明显增强。在这样的心理特征下,受处分的党员干部行为处事变得敏感,容易将别人的玩笑话当真,害怕他人“揭伤疤”“提旧账”,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而羞于见人,无法继续在原有单位工作和生活。

(三)后悔和反省心理

后悔心理和反省心理是大部分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特征。在受到处分后,部分党干部会反省自身的错误行为,流露出后悔和自责的心理,这既是党员干部的自我觉悟,也是党员干部想要改正错误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于受处分党员干部而言,其思想和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存在自疑自贬的心态认知,即便表面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内心深处非常后悔,害怕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在这样的心态特征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一些受处分的党员干部容易再次步入歧途,可能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三、受处分党员干部的科学教育方法

(一)构建常态化的帮带教育机制

为了维护党员干部团队的稳定性,保障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教育质量,构建常态化的帮带教育机制非常必要,这也是帮助受处分党员干部改正错误的重要途径。例如,为受处分党员干部安排特定的帮教人员,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思想心理状态,正确引导其积极改进,实现“一对一”的帮带教育工作。在帮带过程中,帮教人员需要落实监督工作,帮助受处分党员干部制订学习方案,提升受处分党员干部自我教育的有效性,保障帮带教育的质量。同时,根据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具体情况,构建合理的回访教育和培训制度,落实思想教育和回访教育记录工作,监督处分执行状况,确保受处分党员干部改正错误的质量。回炉培训是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方法之一,也是提升受处分党员干部思想素养,保障其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环境下,纪检监察机关对被检查党员具有处分权,可根据党员干部违纪行为性质或情节轻重度,给予一定的党纪处分。因此,在党员干部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权力,重视党员干部教育监督工作,正确疏导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回归初心。例如,在党员干部回炉培训中,可以开展党员干部座谈会,明确党员干部回炉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打消受处分党员干部心中的不安和疑惑,激发受处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掌控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及时疏导其心理疑虑,还可以健全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提升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二)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反“四风”态势强劲,诸多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正被清扫,党风政风大为好转。然而,尽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压势头不减,但“四风”新变种、新花招不时出现,所以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理念,做好反“四风”的教育工作,才能构建良好的党建环境。例如,在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中,建立“解除处分不解除关爱”的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受处分党员干部同志,落实关爱和关怀工作,为受处分党员干部提供思想转换的缓冲期,也能强化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改正信心。同时,一旦党员干部受到处分,其考核评价无法保持称职及以上,这会影响党员干部提拔时限,导致处分影响周期变长,所以,适当延长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关爱期限,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受处分党员关爱过程中,必须分清类别、优化关爱方法,合理结合处分缘由和性质,建立“差异化”教育管理方式,才能确保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合理性。例如,根据受处分党员的错误类别(如工作失误或为己谋私,主动受罚或被动受罚等),制订针对性教育关爱方案。针对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惩罚的党员干部,可重点培养其工作责任意识和党性,锻炼其工作能力,适当表扬其主动认错受罚的态度,激励其改正的积极性。对为己谋私的处分性质,可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性培养,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提升其党员素养和觉悟。如果是由于工作失误而受到处分,则表示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欠缺,无法胜任现有的岗位,所以,可以从强化工作能力、加强工作政策内容培训等角度出发,从而优化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提升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的有效性。此外,根据受处分党员干部的错误性质,设置“差异化”回炉培训课堂,安排合理的培训课程,从多个方面教育和关爱党员干部,如心理健康、思想素养、道德品行、工作能力等,切实做好需要什么补什么。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质量,构建“差异化”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党性素养,还能够创新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教育理念,给予党员干部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温暖党员干部的内心,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改错的主动性。

(三)优化健康积极教育环境

首先,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工作。在从严治党环境下,党员干部管理必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理念,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如典型案例宣传,反面案例曝光等,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环境。例如,为了正确引导党员干部,有关部门可以加强榜样案例的宣传工作,利用拉横幅、办讲座的方式,渗透积极正确的纪律精神,为受处分党员干部建立榜样,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榜样的模范作用。同时,为了强化受处分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也可以采用反面案例曝光方式,让不觉悟、不思改的人无处遁形,發挥舆论的震慑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受处分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也能加强受处分党员干部改正错误的决心。其次,落实受处分党员干部评价考核工作。在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中,必须坚持正确引导、耐心教育的态度,健全公平客观的评价考核制度,为受处分党员干部树立改正目标,也能维护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改正信心。在党员干部受处分期间,常常存在自我怀疑、自尊心增强的心理现象,通过构建公平客观的评价考核标准,可以肯定受处分党员的改正行为,并利用考核结果,为党员干部改正错误决心注入“强心剂”。例如,在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中,构建“回访考评+期满考评”体制,利用多次反复考评,考察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改正状况,也能分阶段地展示教育成果,从而营造积极正面的教育健康,不断强化受处分党员的决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是党员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维护党员团队稳定性、提升党员党性觉悟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心理特征,如反省心理、怀疑和抵触心理等,总结出构建常态化帮带机制、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优化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策略,有利于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有效落实。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下,不仅可以跟踪管理党员受处分党员干部各阶段的教育状况,增强党员干部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还可以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为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权.做好受处分干部后续教育管理使用工作[N].孝感日报,2017-12-16(004).

[2]平陆县纪委监委.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开展回访教育工作[J].支部建设,2018(18):50.

[3]渝河河.做好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后半篇文章”[N].衢州日报,2019-05-06(006).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教育方法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