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域特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01薛山江文辉李变花
薛山 ,江文辉,李变花
1.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漳州 363000);2. 菌物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漳州 363000);3.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系(漳州 363000);4. 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漳州 363000)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新时代下中国教育事业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将成果落实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打造“金课”上来[1-3]。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是一门颇具地域特色的公共选修课,2017年作为闽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建设,于2018年12月被福建省教育厅作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建设,面向省内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于2019年4月中国大学MOOC平台向全国范围的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2019年11月获批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金课的标准持续建设。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既可让学生近观饮食之美,更远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针对该课程建设中设计理念、实施方案、实践经验、问题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大学生公共课及文化素质教育课提供改革思路和创新依据。
1 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课程内容与建设目标
1.1 课程内容
课程由教师“导游”带领大家从食品企业云集的龙海市出发,一路畅游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以及漳州市区的特色美食。从专业角度出发,介绍闽南地区特色鲜果、茗茶、山珍、海味、名吃的饮食文化、产品特性、加工关键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卫生等基础理论。让同学们在“旅行”的乐趣中领略闽南的风土人情,学习到专业、实用的食品知识。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2 建设目标
课程结合食品加工关键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卫生等食品科学基础理论,从专业角度介绍闽南地区特色鲜果、茗茶、山珍、海味、名吃的饮食文化、产品特性。提升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趣味化、生动化。增强学生对食品科学领域的认知,了解闽南地区特色饮食,乃至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享受美食的“旅途”中,学习到专业实用的食品科学理论知识。对漳州(闽南)地区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对美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 教学主体内容
2 课程建设特色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课程建设应当坚持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等基本原则[1,4]。基于此,课程凝练出三点特色。
2.1 以旅游线路为主线
根据突出创新性的原则,课程以旅游线路为框架,由诸位教师“导游”将带领大家从食品企业云集的龙海市出发,一路畅游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以及漳州市区的特色美食。在内容上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感,方法上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探究式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2.2 专业解读
根据增加挑战度的原则,从专业角度出发,介绍闽南地区特色鲜果、茗茶、山珍、海味、名吃的饮食文化、产品特性、加工关键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卫生等基础理论。课程在设计上增加了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内容,内容充实、深入浅出,构建适合所有零专业基础的学生学习。同时,严格制定考核规范,增强学生知识获取和素养提升的成就感。
2.3 地域特色鲜明
根据提升高阶性原则,课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让学生在“旅行”的乐趣中领略闽南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同时,课程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既强调了内容学习的广度,又强调了深度,注重将人文、历史、思政等元素融入到专业的、实用的食品知识中。
3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教与学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创新“教”与“学”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先导、教师主导,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新颖有效的方法、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明确的评价组成合力,推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5]。基于此,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从线上教学设计及线下教学活动2个方面进行探索。
3.1 线上教学活动
3.1.1 前期工作
明确课程定位,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并进行脚本的编写,内容要契合课程的目标,作为公共选修课,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现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开启学生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的知识体系。进行短视频的录播与制作,使知识可视化、生动化。完善作业库、习题库、学习资料等线上资源的建设与完善。此外,在每次开课前,都要对之前的视频及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的更新与完善,充分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3.1.2 线上教学及考核
课程为100%线上教学,课程认定1学分,以地区为模块,每种美食为知识点进行讲授。要求学习者在线完成视频观看、课程习题、作业题、期末考试、互动访问五大部分。在考核方面,每一个知识点的习题和作业题配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全部视频看完后,根据试题库随机组卷,供学生完成线上的期末考试。此外,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配有授课PPT、丰富的视频资料、图片、书籍推荐、网页链接等。成绩评定比例为观看视频40%、章节测验20%、作业15%、期末考试15%和访问数10%,最终给出综合评定成绩。总评成绩60分及格,可以取得相应学分。
3.1.3 后期维护
课程平台为师生高效便捷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桥梁,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上丰富的资源完成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平台实现系统督学、视频导学与作业促学,并对学生视频观看、习题测验、互动讨论、资料下载等环节的所有数据进行追踪与分析,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解决与提升[6]。如教师可根据讨论区学生的发帖情况进行加精置顶或纠偏查错[7]。
3.2 线下教学活动
该课程虽然为纯线上课程,但是也注重线下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开课期间,任课教师积极发布线上课程活动、考试通知、讨论议题、拓展阅读材料、督学通知等超过百余则,要求学生积极回帖讨论。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学习通”App的班群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
此外,在线下互动中增进师生交流的方式有:精心拍摄并制作宣传视频及海报,通过网络发布和实地展示为课程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关注与了解课程;依托线上课程,开展多场师生见面会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与专业相关的竞赛与展览(糕点烘焙大赛、专业秀);邀请相关的企业进校园与学生近距离交流;规范收集并整理相关活动材料,及时对相关新闻进行报道。
4 建设计划
4.1 面向高校的教学应用计划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一平三端”实现智慧教学(图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使课程适应全省性通识必修课的要求,实现课程多平台投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完善和更新案例库、试题库、资料库等,丰富学习资源;加强线上沟通交流,以及线下的师生互动探讨;扩大宣传,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提升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趣味化、生动化。
课程专门成立教研组,在本校线下活动的基础上,拟在全省高校进行师生见面会及其他线下活动,增强学生对食品科学领域的认知,了解闽南区域特色美食,感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教于乐,让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2 一平三端模式
4.2 面向社会开设计划
与课程投放平台合作,面向社会开放,拟以自然年为投放周期,为受众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4.3 持续更新计划
4.3.1 营造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从4个方面持续优化建设网络教学环境,如图3所示。网络教学环境需要从参考资料、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资源链接及网络硬件方面不断更新与完善,实质上也是围绕学习者学习成效的反馈,从而进行深入教学反思的过程。每学年按需更新资料库内容,包括视频、试题,合理安排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环节等,不仅可以让师生更好地互动交流,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途径学习的需求[6]。
4.3.2 教学服务设想
(1)课程建设应朝着特色化、前沿化、实用化、生动化方向持续改进。(2)线上学习和线下互动需要更紧密的结合,及时对教学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优化课程建设,进行教学体系革新。(3)优化师资队伍,协调教师团队职责分工与协作,力争做到教学计划实施有提醒、课程网络社交教学有群组、课程结束有抽查回访,摸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图3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5 不足之处反思与改进计划
5.1 高水平教材的编纂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能够直接体现教育与科研的发展水平,也将影响着教学的质量[8]。课程没有专用的配套教材,日后打算将课程内容与资料进行深度汇编与编撰,出版一本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图文结合、科学化、趣味化、特色化的教材,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并推动闽南特色食品的研发、宣传与推广。
5.2 授课的多样性
课程中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形式,但仍远远不够。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信息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在线开放课程体系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迫在眉睫[9]。这对团队教师的技术施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课程的多样化提出更高的期待。课程组也将以网络化和数据化为引擎应对新时代下的“媒体融合”[10],进一步利用网络直播、自媒体传播、短视频制作及人工智能等手段近距离与师生交流互动[11-12]。此外,在习题的设置上,除了客观题目,还将进一步加入主观题考察部分,以便更全面地考核授课成效。
5.3 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需要进一步细化对课程各个环节运行数据的监测与分析,结合“一平三端”的智慧教学,开展精准化教学模式[13]。只有持续掌握教学的反馈,在教学设计中贯彻成果导向(OBE)[14-15]、问题导向授课(PBLLBL)[16]等先进的理念,才能够更全面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改进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线上线下教学成效,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