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2020-12-01刘兴红梅佳星裴全力

关键词:应届生调剂适应性

徐 琦,刘兴红,梅佳星,裴全力

(湖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0 引言

随着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激增,2019年报考人数为290万人,增幅高达21.8%,2020年报考人数更是突破了340万人[1]。与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方式更多样,招生来源更广阔、复杂,于是常常会出现新生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而出现一些极端问题,硕士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急需得到广大关注[2]。据此,对2019级新生展开问卷调查,充分了解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学年期间的学习适应性情况,并为新生和学校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减少新生的不适感,提高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为即将入学的准研究生们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三所普通高校2019级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展开抽样调查。参考冯廷勇等[3]提出的“学习适应性量表”中“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维度,分析发现,“学习态度”的描述与“学习能力”关联紧密[4],故将“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进行融合设计,同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进行整合,拟采用里克特五点计分法[5]对此部分进行统计。在小范围预调查后,修正形成针对“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

最终问卷分为两部分:1)基本情况调查:性别、年龄和硕士类型等。2)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1)学习能力,根据陈国权对个体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针对硕士生群体,融入“协作力”和“学习态度”设计题目[6]。(2)学习动机,选取成就动机理论中学习者对成功的渴求程度来了解新生的学习动力情况[7]。(3)学习环境,参考冯廷勇等[3]对学习环境的总结和理解,从师生环境、同辈环境和资源技术环境三方面进行题目设计。(4)教学模式,根据乔伊斯对教学模式的整合和划分[8],统计被试者对社会教学模式、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体教学模式和行为系统教学模式的接触程度,再调查他们对已接触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相应课程的适应性。最后添加开放题供被试者补充填写。

1.2 问卷信、效度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0年3月,对湖北省三所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新生展开线上抽样调查,随机发放344份问卷,共回收335份,其中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为95.93%。样本基本情况如下:女生195人,男生135人;26岁以下新生312人,26岁以上新生18人;汉族生318人,非汉族生12人;学术硕士172人,专业硕士158人;调剂生111人,一志愿生219人;应届生234人,非应届生96人;跨专业生99人,继续就读本专业生231人;来自湖北省的新生218人,其他省份112人,占33.94%,说明湖北省高校也很受其他省份学生的喜爱,总体上可反映这三所院校的招生情况。

通过SPSS23.0,对问卷各维度进行信度分析。首先,对各题项进行项目分析,在四个维度共计22个题项组成的相关关系矩阵中,发现大多数题项之间的相关性良好,而教学模式中有两个题目之间相关系数(<0.4)不显著,故将此两项删除,得到与四个维度相关的20个题项。接着对20个题项进行一致性检验,发现各维度Cronbach α 系数均大于0.7,整体Cronbach α 系数为0.839(>0.8),即适合做进一步数据分析。

接下来,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发现KMO值为0.922(>0.9),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中已达到0.01水平显著性,说明问卷维度设计一致性良好。

1.3 研究假设

在调剂到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过程中,由于初试内容、备考方式的差异性,调剂生与一志愿生在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上也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应届生常年处于校园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较稳定的学习状态,故相较非应届生来说,他们在学习适应性上会占据一定优势。我国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分别侧重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差异性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适应性。本专业生拥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更容易建构新的领域知识,而跨专业生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逐渐适应该专业的学习,故学习基础的差异性也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适应性上表现不同。综上所述,提出假设H1: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的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差异性;H2:不同考生类别的新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差异性;H3:不同硕士类型的新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差异性;H4:本专业生和跨专业生的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习适应性维度相关性分析

首先对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由皮尔逊相关性值均大于0可知,任意两维度之间都为正相关关系,如学习能力较强的新生,会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上也表现得较好。“学习能力”可以解释“学习动机”总变异的74.5%,说明新生在专注能力、成就能力和反思能力等的强弱程度上与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小之间存在最强显著正相关。皮尔逊系数最小的是0.572,该值是解释“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性,说明新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大小与学习动机强弱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可推测,新生在任意维度上做出改变,均会影响他们在其他维度上的表现,进而影响整体学习适应性。

表1 学习适应性维度相关性分析表

2.2 学习适应性描述性分析

如图1所示,新生整体学习适应性(M=3.829)处于中等水平。在各维度上,他们对已接触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相应课程的适应性上表现最好,这表明新生能较好的融入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习效率较高,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合理。学习能力排在第二位,即除了教学模式之外,新生的协作力、自信心、思维力等也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该维度的方差值(=0.222)最小,说明新生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相对稳定。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别是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故新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相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其中学习动机上的方差值(=0.301)最大,可推测大多数新生入学后,学习动机强弱不稳定,他们的学习动机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善。

图1 学习适应性维度描述统计图

2.3 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性分析

对一志愿生和调剂生进行差异性分析,如表2所示。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上均达到了0.05显著性水平,即一志愿生和调剂生在这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模式(p<0.01)差异性最显著。从整体水平(p<0.01)来看,假设H1成立,一志愿生、调剂生的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差异性,这与学生录取的被动与否有关,调剂生在被动选择院校时容易出现消极、低落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适应性。从每个维度的平均值来看,一志愿生的学习适应性均强于调剂生的学习适应性,调剂生的学习适应性有待提高。

表2 一志愿学生和调剂学生差异情况表

将考生类别分为应届生和非应届生,非应届生包括专项计划生(退役大学生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和社会考生。对不同考生类别的新生进行差异性分析,如表3所示。在不同维度和整体水平上,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即假设H2不成立,不同考生类别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其原因可能在于虽然应届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非应届生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能帮助他们不断磨练自我、挖掘学习潜能,因此非应届生的抗压能力更强、心理状态更稳定,更能灵活适应新环境、较好融入科研学习。

表3 应届生和非应届生差异情况表

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进行差异性分析,如表4所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上均表现出0.05水平的显著差异性,在学习动机上(p<0.01)差异性最显著;在学习环境上,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表现出在F值为12.804水平上的无显著性,说明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教师、同伴、资源上的适应性相当。从整体水平(p<0.01)来看,假设H3成立,不同硕士类型的新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差异性。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不同硕士类型的学生对“成功”的定义大相径庭,导致他们的学习计划不同,进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性。从各维度的平均值来看,专业硕士的学习适应性更好,可能专业硕士较学术硕士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技术实践性,职业目标更明确,更善于把学习压力内化为学习动机。

表4 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差异情况表

如表5所示,本专业生和跨专业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上均表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其中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上最显著,说明本专业生和跨专业生在成功渴求上的动机程度和协作力、逻辑力等学习能力强弱的差异性最大。在学习环境上,本专业生和跨专业生表现出在F值为18.080水平上的无显著性,表明他们对已接触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相应课程的适应性表现出无明显差异性。总整体水平(p<0.05)显示,假设H4成立,本专业生和跨专业生的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差异性。从平均值来看,本专业生的学习适应性更强一些,这是因为本专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知识,跨专业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自信、畏惧等心理,从而导致其学习适应性不强。

表5 本专业和跨专业生差异情况表

2.4 主观题分析

针对问答题“读研前后,你的学习状态有哪些变化”,通过整理样本中的有效回答,发现新生读研后的学习状态变化集中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上。具体来说,在学习时间上,大多数新生认为读研后自主学习时间更充裕;在学习方法上,新生更倾向在课上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记下重点知识,并利用空闲时间一边阅读大量专业文献一边做学习笔记,以此巩固、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故他们能在“教学模式”维度上表现良好;在学习强度上,一些新生认为学习任务更繁重,故经常“熬夜”写作业,学习效率不高,可推断这些新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不强;在心理状态上,部分新生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沮丧情绪,认为自己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心理压力大,对未来学习感到恐惧,即他们整体学习适应性表现不太理想。以此看来,新生学习状态不佳的情况与他们在学习适应性上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可能有助于他们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1)学习适应性维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在任意维度上表现出优于他人的新生,也会在其他三个维度上表现良好,启示新生可通过改善某一维度上的表现来提高整体学习适应性,其中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最强,因此提高学习能力时,更容易增强学习动机,进而提升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2)普通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一般。他们分别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上的表现水平呈现依次递减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3)一志愿生和调剂生、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本专业生和跨专业生分别在学习能力、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上表现无差异,在其他维度和整体水平上均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假设H1、H3和H4均成立;应届生和非应届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假设H2不成立。4)硕士新生的学习状态整体良好。其不良因素主要体现在学习强度和心理状态上,在面对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时,一部分新生由于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出现心情低落、效率低下等情况,导致他们无法较好的适应学校,因此新生的消极学习状态对他们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较大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同样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对此建议,1)调整心态,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在遇到困难时,硕士新生要学会调整情绪,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环境适应性。在学习时,应集中注意力,尤其是调剂生和跨专业生,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兴趣发现问题,在差距中努力弥补专业知识空白。学术硕士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较低,建议他们平时多关注领域前沿研究动态,拓展专业知识广度,在实际生活挖掘研究问题,逐渐进入科研状态。2)劳逸结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前提,新生要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均衡饮食,劳逸结合,学会按照事情的紧急和重要程度,制定个人日常计划表,督促自己完成阶段小目标。同时新生应学会知识分类,将已掌握、未掌握、重点关注、浏览型知识进行整理,培养高效做笔记的习惯、阶段性总结与反思的习惯,以此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3)开展活动,端正学术态度。院校可从思想教育、学术研讨和心理辅导这三方面定期开展活动,思想教育活动可帮助新生端正学术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学术研讨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院校应重视每一次活动的奖励机制,鼓励新生分享学习心得,以此缓解硕士新生的入学压力,提高新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心理辅导活动时,可采取团体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帮助新生认识并调整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响应学习需求,完善资源建设。丰富的资源不仅能给教师带来教学和科研便利,还能帮助新生快速寻找有效、正版的资源进行学习,以此促进正版资料的科学传播。院校应根据新生的学习需求,完善网络数据库、图书馆藏书和实验室器材等资源的建设,给新生提供一个优质的物质基础,鼓励硕士新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应届生调剂适应性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要不要服从调剂?
养老金中央调剂运行机制及最优调剂比例测算
——基于二次调剂算法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神数据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数据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