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助力乡村脱贫致富
2020-12-01沙玉圣于自强张莹刘兴国郝玉欣张之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沙玉圣 于自强 张莹 刘兴国 郝玉欣 张之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原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630户,99568人。在脱贫攻坚中,丰宁满族自治县确定了奶业、肉牛等特色养殖;蔬菜、杂粮、食用菌、中药等特色种植业为主的产业扶贫之路,打造出8大产业扶贫示范区和6家县级扶贫产业园,规模扶贫龙头企业86家。
结合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丰宁满族自治县规划了肉牛特色主导产品适宜发展区,重点打造全县“6711”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即在苏家店乡、四岔口乡等6个乡镇以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为建设主体,打造建设万头母牛繁育养殖基地;在五道营乡、石人沟乡等乡镇建设7个现代化肉牛养殖育肥基地,在窟窿山乡建设1个现代化西门塔尔母牛繁育基地;在鱼儿山镇建设占地100亩牲畜交易市场1处。积极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加强基础建设,配套建设养殖圈舍、青储窖、粪污处理设施以及加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截至2020年,全县肉牛存栏17万头,年出栏9.35万头、产值14.8亿元,规模饲养场76个,养殖大户303户,自主经营养殖散户9688户。
苏家店乡苏家店村地处坝上地区,下辖12个自然村,8个自然小组,552户农户,1357人,2016年人均收入2500元,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该村是丰宁满族自治县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13人。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制约,该村早期没有任何产业支撑和带动,贫困户脱贫难。由于土地少且属于坝上气候又是山区,土地产量低,当地农户利用自然资源养殖牛、羊。2016年,全村有养牛户67户,肉牛存栏1043头,饲养品种主要是本地柴牛,以传统放牧为主,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较为落后,使肉牛养殖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制约了当地脱贫攻坚进程。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对口帮扶单位,深知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关键和基础举措是要发展好产业,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在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养殖柴牛的习惯和全县脱贫攻坚整体计划,苏家店村最终确定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总抓手,以产业带动发展,实现脱贫。自2016年起,通过开展养牛技术培训,引进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科学饲养等新技术,推动养殖小区饲养模式等措施,使苏家店村肉牛产业得到了飞跃发展,贫困户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肉牛产业也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在肉牛产业的带动下,2018年年底苏家店村整体脱贫,同时村容村貌及村民状态也发生根本变化。
一、扶贫之路——切准脉、引好路
1.发挥优势,农民愿意干。苏家店村大多农户都有饲养肉牛的传统习惯,品种以饲养河北省本地柴牛为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使乡亲们尽快脱贫,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7年以每头牛补贴2000元、每户补贴2头牛的标准,鼓励农户购买优良品种牛——西门塔尔母牛,同时利用党费13万元对苏家店村33户贫困户进行帮扶,其中23户贫困户利用补贴购买西门塔尔母牛,共计46头。
2.多方联合,助力肉牛发展。为助力苏家店村养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北京康牧兽医药械中心向该养殖小区现场捐赠铡草机2台。此外,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入户调研,深入了解肉牛养殖的现状、发展的需求、近几年的收益等情况,热心地回答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3.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邀请肉牛养殖和疫病防控专家丁玉臣、邱晓东现场与养殖户进行肉牛饲养和疫病防控的座谈交流,强调要把握好“种、养、管”三字诀。现场开通了“苏家店村肉牛养殖咨询微信群”,目前群内有专家2人、养殖户30余人,及时快捷地为养殖户解决疑难问题。
4.积极协调,简化办事程序。
2019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县乡政府的积极协调和配合下,苏家店村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相关手续顺利通过审批,肉牛养殖小区占地面积20亩,建设牛舍6栋,生活办公区1栋,牛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建成后可容纳20户贫困户舍饲圈养。一期工程4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施工,由于水电及设施前期不完善,一期工程完工后只有1户入住,目前水电配套已完善,预计2020年年底可投入使用。在推广规模化养殖,真正落实国家舍饲禁牧政策,实现“人畜分离”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条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贫困户幸福指数,确保脱贫成果。
二、脱贫之路——量变、质变、智变
1.量变——苏家店村“黄白花”肉牛养殖规模扩大。2016年,苏家店村肉牛存栏量为1043头(以本地柴牛为主)。2017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帮扶的23户贫困户利用补贴购买品种母牛共计46头。截至2020年6月,这46头品种牛通过繁育达到了141头,其中存栏母牛106头,已出售犊牛35头。目前,苏家店村有养牛户156户,肉牛存栏为1414头(以西门塔尔母牛为主),相比于2016年,存栏量增长率为35.6%,达到了人均1头以上,户均2.5头以上的水平,全村养牛户增加到156户,增长率为232%。目前,有肉牛养殖合作社1个,村集体农户联营牛场1个。
以苏家店村常泉肉牛养殖合作社为例:该养殖合作社始建于2014年,占地面积14亩,有5栋牛舍以及草料库,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场后,由于缺乏技术等多种原因,2014年至2016年肉牛存栏在60头至80头之间,主要以本地柴牛为主,没有开展品种改良,几年下来亏损100余万元。2017年,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帮助下,通过专家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了品种改良,改变了饲养方式,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场内存栏西门塔尔母牛168头,年出栏优质西门塔尔牛100余头,产值达160余万元,为了扩大规模正准备改扩建现代化牛场。为了更好地带动整个苏家店乡肉牛产业发展,常泉肉牛养殖合作社总经理刘常泉准备投资建设小型肉牛交易市场,解决当地卖牛靠小商贩收购压价问题,破解卖牛难题,带动当地肉牛产业发展。
以贫困户王桂录为例:王桂录一直以养牛为生,2016年存栏母牛14头,2017年利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党费补贴购入2头品种母牛,自己出钱买了1头品种母牛,经过1年的繁育,收入增加了4万元。2018年又从当地德泰牧业公司购买3头品种母牛,目前存栏肉牛28头。3年多的时间,存栏母牛的数量翻了一倍,现在靠养牛每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2.质变——苏家店村高品质“黄白花”肉牛已是绝对主力。
2017年,第一次来到苏家店村时,当地品种肉牛较少,大部分散户、小规模户饲养的都是本地柴牛,品相差、个头小。由于品种牛引种价格高、不适合上山放牧等原因,即便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养殖户对于引入品种牛的积极性依然不高,甚至有些抵触心理。3年来,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县乡政府以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力宣传肉牛改良的优势、补贴引进适合当地的西门塔尔品种牛以及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等,逐渐引导当地养殖户养殖的肉牛由“黄柴牛”变为“黄白花”。3年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使当地养殖户逐渐了解并积极参与肉牛品种改良,由西门塔尔优质肉牛逐步替代了当地柴牛。
2017年,有23户贫困户利用补贴购买品种母牛共计46头。截至2020年6月,这46头品种牛通过繁育达到了141头,其中存栏母牛106头,已出售犊牛35头,总价值超过150万元。还有10户贫困户由于身体原因不便养牛,利用补贴入股当地肉牛养殖企业德泰牧业公司,每年分红获利。截至目前,每户已获分红1000~2000元,合计分红1.9万元,本利合计5.7万元。2016年,苏家店村肉牛存栏1043头,以价值七八千元的本地柴牛为主。2020年,苏家店村肉牛存栏为1414头,94%为价值1.2万元以上的品种牛。4年的时间,苏家店村肉牛产业经济价值翻了3倍以上,这还不包括4年来靠卖品种牛获得的额外收益,苏家店村村民们通过养殖品种牛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以养殖户丛桂林为例:丛桂林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养殖肉牛为主,但是由于本地柴牛品质不好售价低,收入不稳定。丛桂林告诉调研组,2017年他狠下心,借助帮扶补贴引进了西门塔尔品种牛,逐渐代替了原来的柴牛。随着品种牛的繁育,养牛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目前,丛桂林存栏品种母牛12头、小牛4头。在他家牛舍里,调研组看到的都是“黄白花”的品种牛,完全实现了肉牛的品种改良。
3.智变——苏家店村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
(1)产业脱贫后苏家店村村民的精气神和生活态度的转变。随着养殖户拥有肉牛数量的增加,肉牛品质的改变使苏家店乡养殖户的心态和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17年到苏家店村调研时,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经常可以见到墙根下懒洋洋的晒太阳的村民。养殖户对调研组的询问不爱回答也不感兴趣,对如何养好自己家的牛没有想法和规划,对待养牛的态度“自由散漫”。3年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补贴购买品种牛、针对性地进行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提供必要的小型农机具等,让村里的养殖户逐渐尝到养殖肉牛脱贫致富的甜头,体会到养殖肉牛脱贫致富的优势,理解了党和政府真正想要帮助他们脱贫的良苦用心。
2020年,调研组再次到访苏家店村时,村里养殖户参加肉牛的养殖培训的积极性高涨,培训中不断地与专家互动提问,培训结束后还不忘找专家咨询问题。从参加培训的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由3年前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收。养殖户耐心学习,专家悉心传授,培训效果更佳。在村里走访养殖户时,与3年前的氛围也大相径庭。村民热情地拉着调研组人员和专家去家里介绍自己养的肉牛。
在肉牛养殖小区实地调研时,养殖户拉着专家的手排队咨询,生怕错过机会。为了村民和专家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了“苏家店村肉牛养殖咨询微信群”,以便养殖户在线咨询,这大大方便了养殖户。这样养殖户可以随时随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保障。
在助推当地牛肉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还积极推动当地“扶贫爱心超市”的建设。通过捐款捐物等措施,提升“扶贫爱心超市”对村民的奖励力度,从物质、精神、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对村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和谐互助、科学养牛等行为奖励积分,村民可以凭积分到“扶贫爱心超市”换取商品。“扶贫爱心超市”的建立,让大家的心劲大不一样,也让苏家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大家不仅不乱丢垃圾,平时还会主动捡拾杂物,田间地头干净多了。
(2)村民对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和品种改良的认可度提升。3年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使得当地养殖户从认识上逐渐了解提高,主动积极参与肉牛品种改良,以西门塔尔优质肉牛逐步替代了当地柴牛。苏家店村养殖户对肉牛品种改良的认可程度大有改观,全村肉牛改良率达到94.4%,大幅度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3)养殖户的肉牛养殖技术提高。3年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党支部通过精心组织专家和技术团队对养牛户进行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并科普知识讲座、品种改良、疫病防控、饲料配制、母牛与犊牛饲养管理等,共组织培训6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50余人对养牛技术、疫病防控等进行现场培训解决难题,同时建立开通了“苏家店村肉牛养殖咨询微信群”,以便养殖户在线咨询,极大地提高了当地肉牛养殖技术。目前,该微信群的成绩不错,养殖户已经熟悉养牛技术并运用于实践。
三、发展之路——重在产业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3年多的时间,苏家店村的变化显而易见,说明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实现脱贫摘帽的途径是正确的,但是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如何持续发展、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是摆在苏家店村面前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专家建议提出以下思路:
一是要有养殖规模。一家一户几头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想要“小康”必须要扩大养殖规模。从村里的实际看,每户20头的养殖规模无论是对环保还是人工都是可以承受的,按照当前肉牛的市场价每年的收益可达10万元左右。
二是要认真对待肉牛养殖。要把肉牛养殖当成一项事业认真做好,养牛也不能“靠天吃饭”“种、养、管”三字诀一定要做好。
三是技术服务一定要跟上。养殖户的技术和素质决定了养殖的收益,县里的“国家队”和技术服务部门要切准脉、把好关,为养殖户创造“安全”的养殖空间。
四是要全产业链发展肉牛产业。苏家店村肉牛产业潜力大、前景好。目前,第一产业基础较好,二、三产业相对滞后,但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看,仍需加强肉牛屠宰加工、肉牛合作组织及第三方服务等二、三产业发展力度,加速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肉牛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加速推进肉牛交易市场建设,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经纪人或第三方进行销售的状况,更大限度地获取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