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在到自为后复归自然
——谈中国陶瓷文创设计

2020-12-01王丽智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创陶瓷设计

王丽智(景德镇陶瓷大学)

“陶瓷文创设计”一词虽然是现代人提出的新兴理念,但这一理念的内涵却不仅限于当代。所谓“设计”就是通过计划、谋划来达成目的,自原始时期至今,人始终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时代环境进行陶瓷生产和创造,这些创造成果无不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思维创意。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是按层次递进的状态呈现的,而生产创造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原始社会时期始,人对于自然和自我的认识程度十分有限,所以在进行社会生产时,往往凭借生物本能,或者说自在直觉。关于原始陶器的设计思维不外如是,原料取自天然或粗加工,成形和装饰工艺受落后生产力的极大制约,生产陶器主要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比如蓄水、饮食、储存粮食等,大多数生产创造出于当时人的生理防护需要。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程度加深,人渴望利用自然去提升生活质量的欲望日益强烈,因此必然要自为、自发地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以陶瓷制品为例,可以发现,人工参与、人工修饰的程度逐渐提高,陶瓷制品融合时代潮流、生活方式和时尚,在材料、工艺、造型、装饰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进入现代社会,人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对于自身和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刻,人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唯一主宰,而更倾向于追寻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状态,在陶瓷生产和创造中,发生了一系列向“复古”探寻的风潮,这源于人的自然需要,超越了原始的自在需要和发展中的自为需要,人渴望通过陶瓷产品,达到人与自然真正平等对话的境界。

一、为满足自在需要的陶瓷文创设计

人的自在需要是指,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所具有的天然的动物性本能的需要,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划分标准,这种自在需要可体现为生理防护需要,以及人作为哺乳类、群居动物所具有的归属需要。人需要繁衍、发育、生存,并且建立情感维系,这种原始的情感维系来源于家居、群居生活,那么人就要通过发明创造来辅助实现这种自在需要的目标。在这一需求层面上,人和动物具有一致性,区别在于动物的活动是自发性的、无目的性的,而人可以通过实践创造活动达到自觉的目的。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对于自身和自然的认识都很不足,在这一蒙昧时期,人所能及的活动只能立足于发现自然和利用自然。原始陶器的制作和创造就建立于这一基础之上,首先,人从实践中认识到粘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然后,人经历长期用火的实践,得到成形的粘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两样认识都基于发现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实践活动,而再基于这两样认识,原始陶瓷的产生具备了可能。原始陶器的设计制作动力源于人的需要,当时人的需要受到地理环境、认知程度、生产能力、宗教信仰等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尽管原料筛选粗略、制作手段原始,工艺技术相对单一,但仍然创造了精彩的原始陶器文化,满足了自身生理防护和归属需要。

首先,以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为例,典型器物有小口尖底瓶,目前大部分观点认为这一器型为汲水器或储水器,尖底是为方便下沉、汲水,而在湿洼地带使用时,便于插进泥地里从而维持陶瓶稳定而设计。当时人通过对身处的自然环境的初步认识和利用,有意识地设计这一器型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再以仰韶文化中的庙底沟类型为例,代表陶器有彩陶人头器口瓶,器口的人头像面目清秀,有茂密顺直的头发,应是一位妙龄女子的形象,瓶腹丰满,整体造型令人联想到身怀六甲的孕妇,瓶腹的弧边三角形纹样被认为是蔷薇。这一器型的设计并非出自审美需要,而仍然出于功利目的需要,由于当时人丁兴旺对于氏族生产发展至关重要,人源于某种原始的宗教信仰设计这一器物用于宗教仪式或祭祀,认为其有保佑氏族多子多孙的功利效用。这一设计体现了蒙昧时期某种原始宗教或巫术对于物质生产、创造的影响,这是原始器物文化的一部分发生因素,而之所以产生这些原始宗教或巫术,其根源在于人对于自身和自然有初步认识,从心理因素上考量,原始时期的人尚未认识到自身的能动性可以改造自然,同时,人们畏惧自然力量。

以上,以原始陶器设计为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人出于自在的需要进行了漫长的陶瓷设计和实践创造,但成果大多仅限于满足生存,具有十足的现实功利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原始陶器在形式上有人类童年时期的淳朴自然之美感,但这种美感来源于后人解读而并不伴随当时的设计实践所发生,这种出于自限性而形成的结果在当代可以导向美,甚至被当代陶瓷文创设计所借鉴和利用,但其本身并非出于审美需要而设计,仍然是当时人的自在需要所激发而产生的物质结果。

二、为满足自为需要的陶瓷文创设计

人的自为需要是指,人在开始以人为中心地去理性发现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以极大程度上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产生的发展需要。这种需要的发生源于两点,一是人对自身的认识离不开自然世界的参照,通过物质环境的静态与死态和人的动态与活态的对比中,找到各自的特性并加以利用;二是人在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是唯一特殊的智慧生命体,因此,人总是在追寻着形而上学的理想,将追问至高的理性文明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人注定要为这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自为需要创造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明。

陶瓷史的发展同样印证了这种上升效应的激励。自先秦时期始,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直至清代灭亡,中国历经漫长的封建式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人对于自我和自然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这些认识附加于陶瓷这种手工艺制品之上,譬如陶瓷制品的材料、结构、功能、工艺、装饰等要素都有进一步发展。以单个种类为例,元代青花瓷的横空出世可作为这种自为需要的激发效应的佐证,由于当时执政的蒙古贵族集团在群组繁衍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深刻体会到“天”(可衍生为“天空”“天气”来理解)对于生存、生产的影响,所以,元执政者将蓝天白云视为吉祥而崇高的文化信仰符号,“尚青尚白”的部族传统具备现实的文化基础,这一因素极大程度地催化了青花瓷的发生和成熟。这种装饰工艺依托于新材料——钴颜料,这体现了当时人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加深,并且以人独有的智慧有意识地加以提炼和利用,摆脱了蒙昧时期人单纯依靠自然获取资源的初级阶段。同时,青花装饰的长期盛行,逐渐脱离了起步时期为满足部族信仰的现实功利需要,而向满足人的认知和审美需要递进,此时,青花瓷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就不再仅限于器物文化层面,而升华形成一种观念文化,其中包含大量的社会无意识成分,即社会文化心理、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性格。也由此开始,瓷上绘画复兴,一改唐宋至元期间以雕刻或素釉为主的装饰风格,同时,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彩绘原则也不尽相同,元青花的装饰法则更具有精神象征意义,更好地满足当时的社会审美需求。元人通过对青花装饰技法的不断深入,推动陶瓷设计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改造自然的超越感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这就是对自为需要的实现。

总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以自为需要去激发陶瓷设计、生产、创造历经漫长岁月,留下了大量的物质事实。拓宽视角来看,现代研发的新型陶瓷材料包括高温陶瓷、超硬陶瓷、高韧陶瓷、半导体陶瓷等,亦是源于人对自然不断上升的认知程度,为满足新的探索需要,即进一步充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如果以历史眼光看待人的自为需要,回归到传统陶瓷范畴的设计创造中,这种由人的自为需要而激发的必然的不可跨越的陶瓷创造依然有局限性,这就引发了以现代自然需要所激发的陶瓷文创设计。

三、为满足自然需要的陶瓷文创设计

人的自然需要起源于人经过漫长的对理性思维的追寻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之后,对于自身存在和自然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但这种提升往往伴随着更多困惑。一如许多近代物理学家在研究后期,似乎将研究重心从唯物世界转移到唯心世界一般,譬如爱因斯坦,年老时开启了自己的神学研究,我相信这是人类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人始终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谓最高理性存在则完全架构于人的思维之上,无法证伪也无法证明,因此,重新睁眼看真实的自然存在是人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人改造自然的追求和定义就须调整,以睁眼看真实世界为起点,重新梳理人对自我和自然的认识,提出贴合新认识的需要,这是自在需要的复兴,但这和原始的自在需要又完全不同,因为人毕竟经历了科学技术的腾飞,这种新时代的关注人自身和自然环境的自在需要,同时建立于科学技术和自然存在的基础之上,人不再畏惧自然,也不再企图以傲慢姿态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更加平和地接受自身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以自身获得更长远的生存发展为目标,去进行实践创造,其间萌生的需要,笔者称之为“自然需要”。相比自在和自为需要更具有超越性,类似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观点,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充盈着生命活力;自然不是人的主宰,自然也有其生命,人和自然平等对话。

中国当代快消陶瓷产品风格已经转变,在形式上更加简约,当代陶瓷文创设计的形式受到材料、结构、功能、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工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制约。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形体、色彩、质地富有自然生气的陶瓷文创产品。譬如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化仿生设计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聚焦于人情味的情感化陶瓷文创设计也成为新的创意点。尽管中国当代陶瓷文创设计已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换言之,具有标杆意义的设计还未出现,所以,为了举例说明人的自然需要对于文创设计的激励效应,笔者以现代设计史上的两个经典案例作为陶瓷方面的参考。首先是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湖泊花瓶,其富于变化的自然形态,有说源于设计师家乡星罗棋布的湖泊造型,也有说因设计师观察到爱斯摩基妇女用木棍制作皮衣而获得灵感,无论来源于湖泊形态还是人的实践活动,都出发于睁眼看自然,湖泊花瓶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设计师亲近自然的倾向,和具有人文色彩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勾起每个消费者内心那片静谧的、泛着柔光的湖泊印象。如果将湖泊花瓶的成果归于仿生设计,那么更典型的情感化设计不得不提意大利阿莱西设计公司,设计师格雷夫斯所设计的小鸟壶嘴的鸣音水壶,其底部很宽,这样能够使水迅速烧开,上面的壶口也很宽,便于清洗。引人注意的是壶嘴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水煮沸时气流通过簧片与壶盖的缝隙所发出的报警声仿佛是这只小鸟的鸣叫,琐碎现实的家务忙碌间多了一只欢快啼鸣的翻飞小鸟,瞬间让厨房变得富有生趣。这件设计品一经生产便长期畅销,其根源就在于它满足了主妇群体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更广阔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这两个例证虽发生于外国,但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进程总是相似的,所以在文创设计范畴中可堪参考。

综上所述,人对与自然对话的渴望其实从未消失,伴随着认知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这种起源于生命本源的渴望更加强烈,即便现代人生活在远离自然环境的城市中,也希望为生活创造更多的自然气息。新的器物文化、智能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构成了全新的设计文化,而一路伴随人生存发展的陶瓷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当代陶瓷文创设计要基于新的设计文化来进行,其目标在于构建符合当代需要的生态文明,其手段就是注重文化整合的生态设计。

总之,陶瓷文创设计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的思维认识所达到的境界也不同,与之对应的不同程度的需要激发了不同程度的设计实践活动。从未开化的自在需要上升至追求理性的自为需要,再到今后必然要放弃人类中心主义、下沉至真实自然世界的自然需要,中国陶瓷文化创意设计的历史进程呈现出螺旋递进的形态,五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积淀和幅员辽阔的自然地域,再加上中华民族亲自然、勤补拙、善钻营的民族性格,中国陶瓷文创设计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文创陶瓷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