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独“客”:客家族群的非地域性

2020-12-01《客家文博》编辑部

客家文博 2020年3期
关键词:行政区划族群移民

“客家”作为汉族八大民系中唯一一个不以地域为名的成员,其对地域的附着性却并没有减弱。传统的客家研究中,“粤闽赣边”区域社会史视角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范式。而回归到“客家”与其它民系的对照研究,认识这一族群的“非地域性”特点,有利于全面理解其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将客家族群纳入到“非地域”视角进行研究,首要的即是认识到“客家”名称对其历史脉络的概括。客家族群的迁徙史,是充满了与当地原住民或先期移民的冲突和融合的历史,甚至不乏较大规模的族群斗争。基于抵达时间上的滞后性,这一族群每到一处,都是以“客人”身份落居,并且随时存在外迁可能,那么这种地域性也就天生的不属于客家族群。

其次则是认识到客家族群的分布地域与行政区划的矛盾,客家族群主要分布的“粤闽赣边”地区,是典型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且在各省的族群文化布局中皆处在弱势地位。缺乏作为主流文化存在的高级行政区域,分布于三省的边缘地域,是客家族群难以顺畅的使用“地域族群”视角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其非地域性的存在也会更加明显。

再者则是要认识到客家族群对文化因素的强调,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非地域性”。当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交谈中出现了客家乡音,那么这两个人的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会定位在“客家人”这一层面上,而极有可能忽略地域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对文化要素的强调,一方面是“中州古韵”遗留下崇文重教传统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是上文所述缺乏独立的高级行政区划,使得他们在与其他以地域作为主要区分的族群的交往中,“地域族群”的整合性处于下风,进而促进了这种“文化认同”的产生与运用。

理解客家族群的这种“非地域性”,是进一步理解其独特的族群特征的重要一环,我们应当看到,这种“非地域性”,一方面是客观的历史地理条件所产生的必然过程,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客家”作为一个移民迁徙群体的无奈与悲壮。而这种无奈与悲壮,恰恰又是推动无数客家儿女走向更加广阔天地的重要动力。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族群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移民火星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内陆移民(外二首)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