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下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与利用
——基于“南海I号”、Vasa号和Mary Rose号的比较分析

2020-12-01马显冰

客家文博 2020年3期
关键词:沉船船体考古

马显冰

目前,学界对水下文化遗产研究多宏观上从立法、管理层面展开,就某一具体水下文化遗产的探讨为数不多,尤其是最常见、最典型的古沉船。众所周知,“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宋代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同时,魏峻在《“南海Ⅰ号”沉船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一文中曾揭示:“‘南海I号’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1。可见,‘南海I号’是一项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那么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在文化遗产工作中,保护与利用是永恒的主题,而它们又是建立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当然,水下文化遗产的研究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但在全球遗产热的背景下,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多在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部分遗产甚至出现产业化、资产化的现象,而深层次内涵和核心价值往往被忽略。如何挖掘‘南海I号’这一水下文化遗产的内涵特色,避免同质化,千船一面,是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方面。

据此,中国水下考古之父俞伟超认为“南海I号”和Mary Rose号是“商船战舰,东西辉映”2,而为“南海I号”古沉船专门建立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I号”博物馆)、Mary Rose博物馆与Vasa博物馆亦被誉为“全球三座沉船博物馆”3,三者在文物资源上有着相似之处。

因而,本文拟运用比较研究法,从价值、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对三大古沉船进行分析。在比较的视野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南海I号”水下文化遗产的鲜明特点,并借鉴优秀的经验,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保护利用。

一、三大古沉船的现状

Vasa号是一艘17世纪瑞典战船,现存放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Vasa博物馆。它是1625年开始建造的,于1961年出水,并保存较完整。Vasa号船身长69米,舷宽11.7米,船高52.5米,和Vasa号一起被发现的还有 1.4 万个散了架的木制品,包括 700 尊雕像等。据有关统计,共有2.4万件文物。

Mary Rose号是16世纪英国战舰,于1545年沉没于离朴茨茅斯港约2公里的海里。1982年被打捞出水,左舷不复存在,右舷有一半尚完好,船身长45米,舷宽11.66米,共计有1.9万件文物,现存放于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南海I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于2007年被整体打捞出水,现存放于广东省阳江市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I号”博物馆)。目前,“南海I号”尚处于考古发掘保护中,船体残长22.15米,宽9.8米,高约4米。而截止2019年2月初步统计,出水文物已超过16万多件(套)4,出土、出水器物包括大量陶瓷和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铅锡器、玻璃器、人类遗骸以及动植物残骸等多种类型文物。

二、三大古沉船的价值

一般来说,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包括历史、艺术、科学三方面,而衍生价值还包括社会、文化和自然要素方面,甚至情感、审美、和景观价值等等,这显示出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化。下面就三大古沉船的价值展开分析比较。

就Vasa号船体的历史价值来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最大的17世纪欧洲军舰,是世界上第一批风帆炮舰,更是“船舶造建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的代表”5,在研究17世纪欧洲的造船技术史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船上遗存反映了瑞典17世纪的社会生活史和工艺史上,如出水粘土制的烟斗、荷兰尺、粗制陶瓷小碗、一支木汤匙和一块圆形木碟等,体现当时该国“普通平民的生活习惯”6;而船体上的木雕的色料、雕工和主题题取材,在“造船史上艺术装饰达到最高峰时期的一个很好的样本”7,是“整个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经检测出水的雕像都有镀金和油漆的痕迹;而雕像的形状有狮子、罗马皇帝、海中生物、希腊神像8等极其精美,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教育价值,对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感知力有一定帮助。精湛的雕工使巨舰显得富丽堂皇,展现出瑞典皇室的辉煌与荣耀。然而“‘瓦沙’号的木雕不是单纯的装饰,同时也是为了达到颂扬某些事物和伦理道德教育……反映了当时文艺上象征主义的精神”9。由此可见,Vasa号具有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

David Starkey博 士 曾 称 Mary Rose号 是“英格兰的庞贝”,其出水的文物为考古学家对英国都铎时期社会生活史作定量性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如一套皮鞋、运动衫和针织服装、500双鞋子10、大量的木制碟件,数千件民众日常生活用品、乐器。作为战船,Mary Rose号出水船上武器:大炮、枪、弓11,有利于欧洲近代兵器史的研究。最宝贵的是,Mary Rose号出水的药膏、药用胡椒、注射器、外科手术工具、盛病人血液的容器12等是近代欧洲医疗技术的缩影。此外,科学家已根据船上的遗骸作相关研究:船员脊椎骨的病理变化;船员种族起源分析,都铎犬遗传分析,揭示了近代欧洲的疾病史、种族史,这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Mary Rose号出水文物的自然科学研究特征,3D打印技术展示方式13,更容易激发参观者的探索热情和好奇心,拉近文物与参观者距离,增强体验参与感。此外,Mary Rose号是英国16世纪的皇家战舰,它的建造为后期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提供了造船技术的条件,也体现了大英帝国走向海洋、称霸世界过程中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的海军精神和民族精神价值。

“南海I号”古沉船及其出水的多种类型文物可以说“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很可能获得一些文献和陆地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同时也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提供翔实生动的材料”14,也为各领域的史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可见,“南海I号”的海丝文化价值尤为突出。此外,“南海I号”所采用的“钢沉箱”等为主的整体打捞方案,开创了水下考古的新方法,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无论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典型代表还是中国水下考古技术里程碑的角度来说,“南海I号”都激发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

三、三大古沉船的保护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需不影响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这往往涉及到管理与技术两个层面:包含国家政策与立法,文保单位的日常安全与养护,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技术。此外,杜晓帆提出“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15,也就是说其所在区域的历史环境保存状况也影响着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管理层面来说,1989年我国制定了《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19年阳江政府出台了《阳江市“南海I号”古沉船及遗址保护规定》,这为“南海I号”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管理政策。而Vasa号、Mary Rose号有关的法律规划保护比较成熟,早在1945年英国通过《博物馆法案》。此外,三大古沉船都明确了相对应的文物保护主体单位——Vasa博物馆、Mary Rose博物馆、“南海I号”博物馆。

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涉及到考古打捞和文物保护这两个方面。鉴于海洋水体环境日益恶化与海洋非法盗捞,Vasa号、Mary Rose号和”南海I号”都是整体打捞出水。相对于Vasa号双驳撬抬打捞法和Mary Rose号的吊篮打捞法,“南海I号”沉箱打捞法将沉船和周围沉积物按原状固定在沉箱内,既然“避免了传统发掘方法在无能见度环境中造成文物破坏和信息丢失”,而且最大限度保存船体甚至船体四周遗址“历史信息的‘原真性’和‘完整性’16,可以说该方法“是世界其他国家未曾尝试过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17。文物保护方面,Vasa号目前是世界首例,也是“保存和维护有机物的最大工程”,船木保护采用聚乙二醇( PEG)长期喷淋法防止木船快速降解;采用氨水蒸汽法、采用鳌合试剂中和船体木材的酸,防止船体酸化;通过温湿度的控制缓解沉船硫酸盐的爆发;Mary Rose号采用XANES、x-射线显微术和XRD检测方式,研究船木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离子纳米技术以及化学药剂对船木保护修复。从目前展陈情况来看,两艘古沉船船体保护修复良好,这可为“南海I号”提供有关的技术借鉴。而由于“南海I号”尚处于发掘保护的过程中,现场中船体采用了加入了硼酸硼砂防腐剂、PEG保湿剂以及异噻唑啉酮防霉剂的海水进行每天的喷淋,同时还安装了移动式自动喷淋装置,提高作业率,以达到保湿防霉作用。

从整体历史感来看,Vasa号所在城市斯德哥尔摩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700多年历史,拥有10018座博物馆,而与Vasa博物馆相邻的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也是最大的天然野外博物馆,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诺贝尔的故乡。Mary Rose博物馆所在朴茨茅斯市是皇家海军最大、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有500年历史,见证英国海军辉煌时刻;是二战期间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战的策划和指挥基地;有多所富有军事历史韵味的博物馆,军事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而“南海I号”所在地海陵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的中转港海域,明清时期的沿海军事设防重地,拥有独特的“南海I号”海丝文化元素和历史遗存,且“方言、风筝、民歌、服装、节庆、习俗等都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19,呈现出浓郁的海洋文化风貌格局,洋溢着海滨旅游风情。

四、三大沉船的利用

水下文化遗产的利用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而合理利用可以更好地维持和保全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包括:展示利用、旅游利用、创意利用。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作为古沉船的主体保护单位,应重新定位,由公共文化提供者转变文化旅游圣地。Vasa号则充分利用整体的保护环境,整合资源,使各博物馆紧密相扣,形成点、线、面文旅路线,发展全线大旅游,“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万左右人次参观者慕名而来……更促进了瑞典旅游业的发展,并使得“瓦萨”号成为瑞典的文化标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文化影响力”20;而其博物馆建筑采用了船体造型,这富有创意的标识设计,也是间接仿效了该文化遗产的形态;当然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于文化遗产本身,经过20多年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Vasa号战舰恢复了原貌,同时把水下打捞的船体附属部件和雕刻品也放回到船体上,这种复原展示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者要表达的东西,从而理解遗产所要表达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21,但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遗产本身造成一定的破坏。

而Mary Rose号则利用了文化遗产残缺这一特点,采用了复原展示和原状展示相结合的手段,展示时一半为船体实物,一半为复原船体,既保存了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又可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对比,加深对文物的印象和认识。同时Mary Rose博物馆所在地朴茨茅斯市“浓厚的海军氛围和海洋精神可以为朴茨茅斯的旅游业贴上更有特色的标签……形成以海军为纽带、带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新式旅游业”22,其附近有数栋海军建筑与众多军事主题博物馆,旅游资源的组合程度较高,旅游主题鲜明,吸引一批军事旅游爱好者,形成军事研学旅行体验。而由Mary Rose博物馆衍生开发一系列军事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历史船坞作坊、朴茨茅斯军事互动游艺、气垫船博物馆、潜水博物馆等,具有趣味性、体验性、游戏性,形成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不过遗憾的是,相对前两者,“南海I号”是一座尚未被完全开发的文化旅游宝库,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以及“南海I号”文化遗产,已使该地区成为国家5A旅游景区,可以说是休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综合体验。就该水下文化遗产自身来说,我们虽然现在还不能目睹“南海I号”古沉船全风貌,但在“南海I号”博物馆内仍可近距离观看“南海I号”的现场考古发掘,这种独特的动态的陈展方式,在全球也尚属首例。

五、基于比较的成功经验

通过上文的比较分析,三者在价值、保护与利用方面的表现各有所长。Vasa号出水的木雕在艺术史的研究、艺术美学观赏方面具有最大特色,使它登上世界艺术宝座,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其保存环境的突出优势,也是其旅游开发利用的特色之一,同时先进的船体文物保护技术可为后者提供借鉴。

Mary Rose号在近代医疗技术史、疾病史等自然科学特征的研究以及海军精神价值则较为突出。以古战舰为核心的军事文化遗产主题鲜明。正是清楚认识其价值特征,在利用开发时形成强烈的文化旅游品牌效应,资源组合聚集度高,融入大量现代元素23,寓教于乐,教乐一体的旅游体验效果明显,形成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同时原状展示与复原展示二者相结合,是该文化遗产较创意的展示利用方式,值得后人仿效。

尚处于挖掘中的“南海I号”是中国宋代的商船,具有贸易性质的海丝文化是它核心价值的体现。换而言之,“南海I号”也是中国宋代海丝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此外,沉箱打捞法保存方式和考古动态陈展方式较独特,也使它在历史信息保存、展示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指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发展,而海丝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因而“南海I号”应抓住这国家大战略的契机,尤其是现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封锁的空窗期,利用文化遗产的共同性,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交流平台,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线上文化传播与交流,促进文化遗产价值的实现。同时借鉴Mary Rose号文化遗产的利用成功案例,塑造以海丝文化价值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形象,但“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通过品牌视觉设计来完成,具体地说,创建富有代表性的“海丝”符号体系,打造文创产品”24,如“南海Ⅰ号”文创产品一条船,模拟宋代贸易的情景,既可以销售创收、旅客情景体验,又可以达到宣传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创产品的设计需富有创意性,避免重复性。同时在总结Vasa号文化遗产的利用时,意识到以整体保存大环境带动文旅发展,因而“南海I号”综合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元素,让海丝文化资源与海洋自然资源相融合,形成资源互补,多元发展,让历史体验与休闲娱乐发挥协同效应,打造成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

当然,沉箱打捞法保存方式和考古动态展陈方式是“南海I号”文化遗产的优势,我们在国际文化遗产交流时,除了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亦可向世界展示并分享我们优秀的一面,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彰显大国风范。

六、结 语

通过三大古沉船水下文化遗产在价值、保护与利用的比较分析,认为海丝文化是“南海I号”的核心价值。在此核心价值指导下,处于半开发状态的“南海I号”,应进一步借鉴其他二者品牌塑造和整合大环境资源的经验,从而实现更好的保护利用;同时抓住“一路一带”战略的契机,利用全球新冠病毒蔓延经济低迷的空窗期,发挥文化遗产活化石的作用,向世界展示沉箱打捞法保存方式和考古动态陈展方式,进一步实现文化遗产的互动交流,构建国际文化合作平台,逐渐打开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注释:

1 魏峻.“南海Ⅰ号”沉船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08(01):148.

2 详见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编著.“南海I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2.

3 详见乔欣.全球三座沉船博物馆掠影[N].中国文化报.2010年(05):6.

4 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船货清理基本完成 文物或超16万件[J].文物鉴定赏,2019(04):7.

5 傅希瞻节译.瑞典皇室巨舰“瓦沙”号[J].海交史研.1985(02):104(据分析,作者译文中的“瓦沙”号即是本文的Vasa号。)

6 傅希瞻节译.瑞典皇室巨舰“瓦沙”号[J].海交史研究.1985(02):105.

7 傅希瞻节译.瑞典皇室巨舰“瓦沙”号[J].海交史研究.1985(02):105.

8 详见https://www.vasamuseet.se/en

9 傅希瞻节译.瑞典皇室巨舰“瓦沙”号[J].海交史研.1985(02):104.

10 详见https://maryrose.org/life-on-board/

11 详见https://maryrose.org/meet-the-soldiers/

12 详见https://maryrose.org/life-on-board/

13 详见https://maryrose.org/3d-artefacts/

14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编著.“南海I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2014至2015年发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5,2018:03.

15 杜晓帆. 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及其保护和利用[C].《圆明园》学刊第十一期:中国圆明园学会,2011:24.

16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南海I号”的考古试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

17 魏峻.“南海Ⅰ号”沉船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08(01):148.

18 斯德哥尔摩著名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露天博物馆、远东博物馆、夏宫中国宫、人类学博物馆。

19 黄少辉.阳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

20 李锦辉. 瑞典“瓦萨”号沉船保护带来的启示[N]. 中国文物报,2011-07-15(006).

21 孙华.文化遗产利用刍议[J].中国文化遗产,2020(01):9.

22 师琪.英国辉煌时代的见证者:论18-20世纪初朴茨茅斯港与英国海军的发展[D].南京大学,2017:61.

23 主要代表有三角帆塔、南海码头游乐场、蓝珊瑚水族馆。

24 范旨祺.品牌运营视域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对外交流策略[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05):8.

猜你喜欢

沉船船体考古
船体结构设计与建造细节优化处理研究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基于NURBS曲线与曲面光顺理论的船体设计与优化
三星堆考古解谜
沉船的启示
“考古”测一测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船模玻璃钢船体的制作方法(上)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