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五项机制” 培育更多高端城市“合伙人”
2020-12-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近年来,郯城县探索实施人才培育“五项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职能部门+人才专员+创业导师”链条式四级帮扶,自主培育省级人才17名,其中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名。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名利双收”,成为县域高端“合伙人”。在2019年第二届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中,4人获创业企业类优胜奖,县区层面中居全省第3名。近日,作为临沂市唯一县区被推荐到省委、省政府,拟表彰为2019年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统筹化布局,创新顶层设计优化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市率先成立“县委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市场化运作、实现公益性目标开辟新路子。突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对17个乡镇、园区实施党组织书记抓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和专项述职制度。强化政策支撑。出台“人才新政23条”,制定《关于实施“才聚郯城”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向高层次人才发放最高3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100万元人才工程申报奖励资金。畅通服务通道。向22名高层次人才发放“金郯卡”,推行人才荣誉制度,召开2020年科技人才工作表扬大会,为11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创业扶持资金、育才奖励资金450万元。
坚持精准化推进,创新靶向引才工作机制。坚持需求精准化。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覆盖244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企业,在县级媒体定期发布。2019年以来,共发布人才需求155条,项目申报需求36条。坚持引才精准化。聚焦我县“4+3”主导产业,绘制“人才产业地图”,与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家高校院所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引进重点产业省级以上人才16名。坚持扶持精准化。建立“121人才政策发言人”制度,由工信、科技、发改等职能部门轮席担任,每月发布1期惠企惠才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企业跟踪管理台账,举办重点产业推介会13场,精准帮扶人才企业发展。
坚持个性化定制,创新人才高效孵化机制。打造一个平台。在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设立“人才创客咖啡”2处,开展人才项目申报路演评估和经验交流活动,发挥其在信息共享、培训交流等方面阵地功能。建设一个资源库。建立“双创资源库”,邀请产业、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教授交流经验,及时搜集整理人才项目申报优秀课件入库。目前,已有15名专家入库、精品课件20余部。实施一项计划。纵深推进“企业家领航”计划,借助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对全县219名企业家进行系统培训,组织重点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大连“海创周”等全国性高端人才对接活动,对接高级人才服务公司20余家。
坚持精细化服务,创新人才专员服务机制。配齐配强队伍。县内选拔43名同志组建“政策指导员+金牌专员+四会助理员”人才专员队伍,全程服务申报工作,具体指:由4家职能单位的业务科长担任政策指导员,园区指定1名精通业务的中层干部担任金牌专员,园区、乡镇为每个项目配备2名“会写、会做、会讲、会有效沟通”的四会人员。坚持选优选好。实施“沂蒙优才”引进计划,招引急需紧缺高学历人才加入服务专员队伍。郯城经济开发区28名人才专员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双一流”本科生20人。强化管育并重。开展人才专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活动,提升企业和人才满意度。邀请我县自主培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其他优秀省级人才,为成长期人才项目衔接担任“创业导师”,实行一对一帮扶。
坚持梯次化培养,创新后备人才储备机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高质量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超高灵敏度PET和神经影像论坛等人才活动。2019年吸引500余位国内外顶尖专家齐聚临沂(郯城),达成合作意向28个。对外延伸引才触角,用好在外招才引智工作站,目前建成5处、筹建2处。健全完善县级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做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乡村之星”等县级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郯城县“马陵英才”工程,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已选拔培养县级人才45名,纳入市级以上人才工程评选后备人才库。“一人一策”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后备人才的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学习培训等,切实做到靠上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