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高考书法教育现状发微

2020-12-01孙政

大学书法 2020年6期
关键词:山西省书法教材

孙政

一、山西省高考书法教育的渊源

历史上最早开设字画、尺素和辞赋的文学艺术教育,可以追溯到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 年)的鸿都门学,这种注重艺术的培养方式为当时社会网罗人才起到了重要推动的作用。唐代开始,国中设书学,逐步在科举考试中重视 “以书取仕”。《唐六典·尚书礼部》载有:“凡明书,试《说文》《字林》,取通训诂,兼会杂体者为通。”[1]考试中将书学和工艺作为必考的科目,平日老师在传授传统儒家之学时,也不忘为仕子们加强文艺方面的教育。明清以降,这种现象不曾间断且愈演愈烈,朝廷在招考时不仅重视对传统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考查,而且书法的优劣决定了自己在科考时名次的高低。正因如此,考生要想步入仕途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习得一手好字,所以当时各书院都将习字课作为每日必修之课。

改革开放伊始,各种学术思潮蓬勃兴起,一时间人们的视角再次定格在对传统书法的学习上。国家为保障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台了多条有助于书法教育平稳、高效、健康发展的战略,特别是近几年对高校书法学科教育建设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山西省的高考书法事业是较早一批走向全国的。太原师范学院作为山西首家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从1995 年开始招收书法专科生,到2002 年招收书法本科生,再到2014 年开设书法硕士点,招生层次趋于完善,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在这之后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十余所高校先后开设书法专业。因此,不少学生开始借助书法艺考步入高校。同时也标志着山西省高考书法教育开启了新旅程。

二、山西省高考书法教育面临的现状

山西省部分高中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纷纷给学生制定计划,让他们选取艺考这条捷径,加之近年以来高校书法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山西省高考书法教育这一文化链条初步形成。在看似繁荣的表面现象下,实则由此引发了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短、平、快”的施教模式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学子在求学的道路上,老师起了至关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然就目前书法艺考的考生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艺考集训冲刺前对于学习书法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学生对于书法的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

艺考生书法学习的周期短,通常是从高二会考结束到高三四月份截止。由于当前我省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普及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教师和教学设施。加上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基础几乎为零,学生从临摹到创作对于书法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机构老师,然不同机构的书法老师水平相差甚远,使得不同机构参加培训的考生专业素质相差甚远,一些没有资质的教师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伴随学生终生。

(二)考试科目各异,评判标准不一

山西省普通高校艺术类书法方向的考生,从2011年开始施行省内联考机制,而外省部分高校在山西招生则采用自主招生模式的校考。但每个学校在招考过程中考试的内容与方式却迥然不同,且缺少统一的评判准绳。2019 年省联考试题分为:临摹(楷书、隶书、行书),纸张为四尺斗方;中国书法常识;书法创作(楷书、除楷书以外自选书体),纸张为四尺条幅。而省外院校在晋招生,中国美术学院在考书法创作时,加入了对考生篆刻能力的考查以及对古代汉语的句读与翻译;湖北美术学院则对人物白描进行了考查。

山西省书法联考合格的同学仅可报考本省的几所高校,也存在很大一批学生达到合格线却没有学可以上的现象,同时外省在晋招考时不承认省联考成绩,要求重新依照自己学校招考要求命题考试。由于缺失精准的监察管理,加之各个学校在改卷时也有不同的阅卷标准,所以同一考生在不同学校的考试中取得的名次也相差较大。

(三)重技法训练,轻文化修为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代扬雄论述道:“书,心画也。”[2]明代赵宦光认为:“字学二途:一途文章,一途翰墨。文章游内,翰墨游外。”[3]清代刘熙载曰:“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4]不难看出,历代书家在学习书法时,不单纯追求“技”的表现,他们认为“书之小道”,倡导“以文为基”“士识器,而后文艺”这样的书法学习观。

山西省书法考生在学习书法时对于专业的认识不足,省内绝大多数培训学校老师在传授知识时仅教学生技法训练,对于书法理论的知识鲜有涉及。因高考书法的培训团队中部分教师非科班出身,自身对于写字之外的理论文化素养缺少重视,更多是以“写字匠”身份去解读书法,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也受到局限。

三、山西省高考书法教育的瞻望

(一)编写高考书法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领域最先也是从感知教材开始,学生对教材认知越清晰,越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目前山西省部分书法高考培训机构拥有自己所谓的内部教材,但这种教材覆盖学科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不足,且印染质量极低。这些教材只是对历年考题简单地汇总,以及介绍该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专业课的合格率等,对教学而言,意义不大。

山西省教育厅应结合实情,从省内择优选调专家组撰写本土教材,并明确考试大纲,免去学生备考过程中的焦虑,为考生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材的编撰,要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及时、合理地加深拓宽、完善修整,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二)强化书法高考教师队伍建设

高考书法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文化修养及理论要求比较高,因此,山西省书法高考教师队伍建设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大力引进高校优秀书法专业毕业生,扩充高中书法教师人数,以解决省内高中书法教师紧缺现象。第二,要组织教师进行外出考察学习,经常举办省、市、县各级之间的书法交流活动,切磋专业技能,交流教师在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利于对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加以调整。

(三)完善高考书法招生制度

目前,选择书法高考的学生大部分是文化课成绩偏弱的学生,所以对于书法学习的接受也很受影响,这些学生即使侥幸考上大学,也很难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建树。相反一些文化课好,从小就对中国传统书法有着强烈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当他们步入高中后,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剧增,教师和家长为了不影响其文化课成绩,就会中断他们对书法的学习。这样他们对于书法学习的热情就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最终与书法艺术失之交臂。

针对此现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改变书法艺考招生的政策,比如在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下开设书法学的课程或专业方向,这样就可保证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在参加高考后,不受专业所限仍可对自己喜欢的书法专业进行学习。

结语

总之,山西省乃至全国高考书法教育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在为各高校输送书法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从根源上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但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们共同投身于高考书法学科的建设,才能使书法高考教育事业在新的时期能有新的发展。

注释:

[1]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2.

[2]扬雄.扬子法言[M].上海:世界书局,1995:13.

[3]赵宧光.寒山帚谈:力学[G]//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66.

[4]刘熙载.艺概:书概[G]//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上画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715.

猜你喜欢

山西省书法教材
书法
书法欣赏
教材精读
书法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