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扫墓不误读书功
2020-12-01
文史博览 2020年4期
喜欢读书的人,到哪儿都能读书。就拿扫墓来说吧,这事儿看似与读书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可就有这么一个人,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
每年,父亲朱松去扫墓,都会带上朱熹。照理说,古人交通不便,到哪儿基本上都得靠双脚。而到外地扫墓,一来一去,更是费劲费时。那为啥非得带上朱熹这么个小孩子呢?
传闻朱熹出生的那一天,天生异象。当然,这多半是后人的附会传说。不过,朱熹从小视读书如命,且天资聪颖,这确实让朱松看到了希望。扫墓祭祖,希望先祖庇佑,让朱家能门楣光耀,作为朱家希望的朱熹,自然不能被落下。于是,再苦再累,朱松也带着儿子一同前去扫墓。
而扫墓之行,对朱熹来说,也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读书而已。每年扫墓,朱熹都会选择住在云根书院(位于福建政和县,朱松担任政和县尉时创办),一边扫墓,一边读书,不亦乐乎。对于朱熹来说,有书可读,那就是世上最快乐的时光。
当然,若仅止于此,还不算太特别。古人读书,多半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这方面的因素,朱熹自然是具备了。那么,怎么追求天时地利?朱熹的独家法门是登山。扫墓期间,他每天都得登一趟高入云端的湛卢山(位于福建南平市松溪县茶坪乡南)。到了山顶,抱经苦读。登一趟都不容易,还每天都来这么一出,这对多数人来说,更是不可能。可朱熹硬是做到了。在朱熹看来,于最高处读书,可以引领天地之气,与书之精华相结合,对于读书大有裨益。这法子,其实就现在看来,也不无可取之处。山中静寂,一人苦读,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悟性。
扫墓都不误读书功,也难怪朱熹能成为后世敬仰的理学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