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变革与议题转换:四十年来云南军阀史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2020-12-01朱强富硕
朱 强 富 硕
云南军阀又被称为滇系军阀,是“民国时期以云南为基地的地方军阀集团。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出任云南都督,逐步形成滇系军阀集团。1927年唐继尧倒台后逐渐由龙云掌握,1945年蒋介石解除龙云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后由卢汉掌权。1949年卢汉起义,滇系遂告解体。”①夏征农、陈至立主编:《大辞海·中国近现代史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463页。云南军阀史的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可以加深对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史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民国史就是一部新旧军阀史。离开了军阀史的研究,民国史就难以下笔。”②谢本书、冯祖贻主编:《西南军阀史》(第一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页。云南军阀统治时间长达33年(1916—1949),是云南民国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可以为研究民国云南史提供新路径。云南军阀中的很多重要人物在推翻清廷统治、反对帝制的历史转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进云南近代化也有一定贡献,对民国云南史影响极大。对云南军阀的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民国云南的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提供新路径。三是在近四十年的研究中,人们对云南军阀尤其是其代表人物的认知和研究,已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同时还是一种有关云南近代史的“历史记忆”,蕴含了较为丰富的“思想史”和“观念史”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近四十年来云南军阀史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①目前,已有论文对云南军阀史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如谢本书:《护国运动史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5期);杨淳惠:《1980年以来唐继尧研究综述》(《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但或因时间较早,或仅涉及云南军阀史的某些部分,未能全面反映近四十年来云南军阀史研究的整体面貌。较为全面和清晰的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学术动态,以期推进云南军阀史研究的继续深入。
一、云南军阀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关于云南军阀的著述。但是,当时云南军阀史尚处于“进行时”,因此这一时期的云南军阀史研究还不算严格意义的学术研究,②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初步的论述,如《唐继尧侵川阴谋之披露》(川军前敌各军㧑司令部印,出版地不详,1920年。)收录了大量川滇战争中唐继尧与赵又新、顾品珍、刘显世等人的往来电文。邓之诚的《护国军纪实》(古吴邓氏五石斋精印本,1939年)记载了1917年爆发的川滇黔成都巷战,为研究云南军阀的崛起提供了翔实资料。但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军阀史研究被置于云南革命史中。云南军阀史作为独立的学术研究议题,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4月,西南军阀史研究会在成都正式成立,并相继成立了蜀、滇、黔、粤、湘、桂六省区军阀史研究会(即西南军阀史研究会各省区分会),③谢本书、冯祖贻主编:《西南军阀史》(第一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23页。为云南及西南军阀史研究奠定了平台基础,云南军阀史研究迅速崛起。在此过程中,谢本书成为云南军阀史研究的领军人物。1981年,谢本书发表了《论唐继尧》④《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开始了云南军阀史研究。1984年,谢本书在中国现代史学会主办的研讨班上,首次全面讲授了“西南军阀史”,获得好评。⑤张神根:《谢本书军阀史研究述评》,曹维琼等编:《谢本书史学研究述评》,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9-67页。1991年至1994年,谢本书与冯祖贻共同主编出版了大型专著三卷本《西南军阀史》,全书“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是富有创见的开拓之作,在推动军阀史以至民国史的研究上具有相当大的积极影响。”⑥吴雁南:《引人注目的开拓性力作——评三卷本〈西南军阀史〉》,《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随后,还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滇系军阀的产生、演变历程进行论述,继续深入推进云南军阀史的研究,这些成果大多被编入《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是云南军阀史研究的起步发展期。研究成果增长较快,但研究方法却较为单一,受革命史范式影响,关注点多集中于军事、政治领域,较少关注经济、社会层面,缺乏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军阀史研究步入转型深化期。相关研究逐渐摆脱革命史范式的影响,吸收如现代化范式的合理成分,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对原有研究议题重新分析评价,并开拓新的研究议题。相关研究的关注点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形成“拓展旧议题、开辟新议题”的格局。
在拓展旧议题方面,主要是对原有议题重新分析、评价。如包红君肯定了云南军阀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⑦包红君:《试论西南地方实力派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潘先林教授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估了唐继尧的功过,提出唐继尧统治期间,“云南地区的近代化程度显著增强,……加强了云南‘边陲’与内地‘中央’之间的联系与凝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利于维护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①潘先林:《唐继尧与中国近代化》,《学术探索》2009年第2期。陈华丽分析了唐继尧参与联省自治运动的深层原因,认为其实质是“地方军阀为巩固其势力亮出的一块招牌,既可暂时把其他军阀阻隔在权力之外,又可乘势向外扩张。”②陈华丽、莫庆红:《云南联省自治运动述论》,《前沿》2007年第11期。
随着文化史、社会史的兴起,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文化、社会的视角探讨中国军阀政治。如郭卫东从文化史的角度,以唐继尧之死为切入点,透过对唐继尧生前轰轰烈烈和死后寂寞寥落的巨大反差,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语境的转变。③郭卫东:《“打倒军阀”语境下的唐继尧之死》,《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3期。
由此观之,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军阀史研究关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并借助新的分析视角对一些已有的研究议题进行重新分析和评价。
二、云南军阀史研究的主要议题
通过对四十年来云南军阀史研究的回顾,可见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如果作一个粗略的梳理,所讨论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南与中央的关系
云南地处边疆,为西南的国防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云南军阀与历届中央政府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唐继尧统治时期积极对外扩张,与北洋政府、广州护法军政府的关系十分微妙。谢本书梳理了1917—1925年间孙中山与唐继尧的交往,指出“第一次护法战争时,唐继尧表面支持护法,实际另搞一套;第二次护法战争时,孙中山欢迎唐到广州,但唐仍不买账;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再度争取唐继尧,唐仍执迷不悟。”④谢本书:《三次广州政府时期的孙中山与唐继尧》,《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陈长河的《西南军阀与1920年直皖战争》⑤《军事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以“联直制皖”的策略为例,分析唐继尧与北洋军阀既合作又争夺的关系。
龙云统治期间,龙云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澳大利亚学者霍尔的《云南的地方派别(1927—1937)》指出:“从红军长征到中日战争爆发,中央政府施加给云南省的政治军事压力是有限的,”⑥[澳]霍尔著,谢本书等译:《云南的地方派别(1927~1937)》,《研究集刊》1984第1期,第542页。云南实际上成为龙云统治下的“独立王国”。在龙云与蒋介石的关系方面,孙代兴梳理了蒋介石对龙云的方针、策略、措施及两者的关系后认为,“以龙云为首的新滇系集团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相互利用,势力得到发展和壮大,并在蒋介石集团的支持下巩固了对云南的统治。⑦孙代兴:《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与滇系军阀的演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卜桂林梳理了龙云从“拥蒋”“防蒋”到“反蒋”的过程。⑧卜桂林:《论龙云与蒋介石关系的演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红军长征过云南,龙云巧妙周旋以保存实力,谢本书的《红军长征过云南与龙云思想转变的开始》①《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及《龙云与红军长征过云南》②《文史杂志》1997年第2期。就生动的叙述了这一过程。范德伟通过对两件龙云致陈布雷电文的考证,认为“两电内容牵涉的是龙云要求兼领黔地的历史问题,牵涉南京中央与西南各实力派的复杂关系。”③范德伟:《对龙云欲兼领黔地致陈布雷“哿”“马”两电年月的订正——兼论龙云兼领黔地事》,《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第4期。关于龙云集团的“独立性”,陈征平指出“龙云政权在地方意识上多了一点由自然地理分布形成的西南地域观,而少了一些行政划分的省界观念。”④陈征平:《近代民族主义与龙云地方“独立”政权》,《学术探索》2009年第2期。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统治中心西移,龙云与国民政府的关系更为微妙。潘先林在梳理了滇西抗战前后龙云与蒋介石关系的演变后认为,“龙云和蒋介石之间既有联合又有斗争,对滇西抗战的整个过程影响极大。”⑤潘先林:《滇西抗战中的龙云与蒋介石》,《思想战线》1995年第4期。孙代兴认为蒋介石为准备内战,急需巩固后方,解决龙云以统一内部就成为必然的选择。⑥孙代兴:《谈蒋介石解决龙云政权的目的》,《昆明师院学报》1979年第5期。万揆一认为蒋介石用政变的方式撤换龙云的深层原因是:“自‘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非亲信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的猜忌日甚。故当抗战结束,滇军出国受降之际,龙云遂即成为蒋介石开刀的对象。”⑦万揆一:《杜聿明逼走龙云的来龙去脉》,《民国春秋》1995年第2期。段金生透过对抗战爆发前后龙云言行的比较分析,指出,“龙云的行为是边疆区域与近代民族国家建设密切联系的另一维度的重要表现。”⑧段金生:《地方势力的国家参与:变局中边疆实力派的政治选择——抗战爆发前后龙云言行的观察》,《民国档案》2016年第2期。
汪精卫从云南出逃,龙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谢本书先生认为“龙云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完人’,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坚持抗战,是功勋卓著的爱国民主人士。”杨天石先生则持不同意见,认为“汪精卫叛逃得到龙云的充分支持和帮助,事后龙云多方掩饰企图遮盖相关史实。”两位先生的这场辩论⑨相关论文主要有:谢本书:《抗日战争初期的龙云与汪精卫》(《史学月刊》2001年第5期);《汪精卫出逃与龙云、蒋介石之关系——与杨天石先生商榷》(《云南档案》2015年第10期);《龙云是“抗战阵营内部的一颗未爆炸弹”吗?——与杨天石先生再商榷》(《学术探索》2016年第4期);杨天石:《再论龙云与汪精卫出逃事件——兼与谢本书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2期);《龙云与汪精卫出逃事件诸问题》(《江淮文史》2017年第2期)等。不仅体现了龙云与蒋介石、汪精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且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李兴祥、孟端星的《新探汪精卫叛逃与龙云》⑩《求索》2009年第12期。进一步分析汪精卫出逃后龙云的举动。
(二)云南军阀的统治措施
在革命史范式下,对军阀统治时期的各项建设多持负面评价。随着新研究视角、新研究范式的引入,研究者更多的站在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估云南军阀的统治。
潘先林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估了唐继尧统治期间的功绩。潘先林:《唐继尧与中国近代化》,《学术探索》2009年第2期。吴臣辉也认为唐继尧治滇期间,“增强人们的现代化意识,为云南早期现代化进程起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①吴臣辉:《论唐继尧在云南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龙云治理云南期间,将省内建设作为主政的中心内容,使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潘先林分析龙云治滇思想的源头并揭示了其局限性,认为“龙云的治滇思想既有封建地主阶级恢复秩序和巩固统治,又有建设资本主义工业化云南的设想;他的民族思想主张民族取消论和同化论。”②潘先林:《试论龙云的治滇思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6期。并在《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③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中,系统论述了龙云建设“新云南”的各项举措,提出了“边疆民族型”近代化理论,为研究近代边疆民族区域社会变迁与政治演进提供了新的范式,是对传统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成果。龚卿在梳理龙云治滇措施时,从政治、经济、观念转换三个方面论述了龙云治滇措施对云南近代化的巨大推动作用。④龚卿:《民国时期彝族集团统治下的云南近代化进程》,《思想战线》2008年第3期。吕志毅从财政政策角度阐述了龙云治滇的措施,⑤吕志毅:《民国前期云南的财政危机与龙云的改革》,《云南档案》1997年第4期。王文光、龚卿在分析了龙云、卢汉时期的财税政策后认为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财政、金融的生产互动,逐步均衡财政收支,改善财政结构,奠定了卢政权的经济基础。……对推动云南近代化的进程有着深远而积极影响。”⑥王文光、龚卿:《民国时期云南龙、卢彝族统治集团财税政策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第6辑)。史允认为龙云治滇的举措,虽然主观上是为了巩固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某些促进发展的政策也值得被肯定。”⑦史允:《龙云政府的货币发行政策》,《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罗朝晖认为龙云的改革措施,“使云南金融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有力促进了云南金融的近代化。”⑧罗朝晖:《龙云政府与云南金融近代化》,《湖湘论坛》2015年第4期。刘永刚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龙云主政期间基层建设的成效,“极大提升了国家的汲取能力与强制能力,为国家转型奠定了现实基础。”⑨刘永刚:《龙云主政时期云南的基层建政与社会控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三)云南军阀的经济基础
军阀之间的较量,既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没有雄厚、稳定的经济来源,军阀的生存与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在云南军阀的财政收入中,鸦片占有特殊地位。张笑春认为鸦片是云南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⑩张笑春:《近代云南的军阀统治与鸦片》,《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李刚进一步提出鸦片是一种“政治作物”,“鸦片的生产、运输、贸易都与西南地区的政治联系在一起,鸦片生产和贸易是支撑西南军阀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李刚:《民国时期西南军阀统治与鸦片政治探析》,《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9期。黎虹总结了鸦片泛滥对西南社会的影响。黎虹:《鸦片与民国时期的西南社会》,《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2期。
过去论述滇系军阀的财政来源,多只提及鸦片。但林建曾指出盐对云南军阀的重要性,对产盐区的争夺,是“云南地方实力派得以不断扩军,并向外用兵的重要原因。”林建曾:《试论盐务与川、滇、黔军阀形成发展的关系》,西南军阀史研究会编:《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2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1-74页。钟长永、宋良曦以四川自贡的盐业为例,分析了盐对于军阀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川、滇、黔军阀对自贡盐业的劫掠和控制,构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军阀赖以生存和进行战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①钟长永、宋良曦:《川、滇、黔军阀对自贡盐业的劫掠和控制》,西南军阀史研究会编:《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2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5-136页。赵小平指出盐业收入对唐继尧集团的重要性,“盐的产、运、销成为唐继尧时期影响云南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在滇系军阀在兴衰的过程中,围绕盐业展开了激烈的控制战与掠夺战。”②赵小平:《盐与唐继尧时期的滇系军阀》,《盐业史研究》1999年第4期。
(四)云南军阀的代表人物
对云南军阀代表人物的研究,是云南军阀史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从护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唐继尧、龙云、卢汉长期统治云南,对民国时期的云南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对云南军阀人物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这三人。
唐继尧(1883—1927年),字蓂赓,云南会泽人,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1927年被迫下野,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较大,颇受争议的人物。谢本书的《唐继尧评传》③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资料丰富、议论平实、文笔流畅,全面介绍了唐继尧成长、演变、衰落的整个人生历程,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个历史人物、也有利于读者了解近代中国军阀这一特殊历史现象。对于唐继尧的评价,陈长河在梳理了护法运动期间孙中山与唐继尧的关系后认为,“从本质上看,可以说唐依然是孙的一贯反对者。”④陈长河:《护法期间孙中山与唐继尧的矛盾斗争》,《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与之相对应的是李侃、李占领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唐继尧的参与和支持,护国战争是很难迅速发动起来的。”⑤李侃、李占领:《护国时期的唐继尧与孙中山、梁启超》,《民国档案》1995年第3期。由郑学溥、成岳冲等编著的《唐继尧传》,对唐继尧的评价颇高,指出唐继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确实是一位杰出人物,不失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进领袖之一。”⑥郑学溥、成岳冲等编:《唐继尧传》,(香港)陈鸿澄发行,1997年,第172-173页。宾长初、刘上琼提出,“如果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局着眼,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发挥的历史作用以及所处的历史地位就应该被肯定。”⑦宾长初、刘上琼:《也论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问题——以护国运动中的唐继尧为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龙云(1884—1962),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昭通人。从1928年至1945年前后主政云南18年,是民国时期云南历届领导人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谢本书的《龙云传》⑧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史料详实,文笔流畅,叙述了龙云从辛亥投军到主政云南,从拥蒋到反蒋,从反共到联共的过程。认为龙云在云南近代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对全国政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旅美作家江南撰写的《龙云传》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回顾了龙云的人生,不仅描述了龙云的个性,而且剖析了国民党内部、地方与中央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尤其龙云的晚年生涯颇值得回味。马子华的《龙云——一个幕僚眼中的云南王》⑩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是作者担任龙云幕僚期间的经历回忆。该书记载了龙云很多鲜为人知的情况,为研究民国云南史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①郑志惠:《二十世纪云南史学名著介绍(初稿)》,未刊稿,第129页。
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民国时期最后一位主政云南的政治人物。谢本书和牛鸿宾编著的《卢汉传》②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对卢汉性格、才智、业绩、过失,都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对他一生功过的评价,也基本上恰合分寸。”③林增平:《卢汉传·序》,谢本书、牛鸿宾:《卢汉传》,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2页。在论文方面,对卢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台儿庄大捷与云南和平起义。余建勋、杨炳麟的《云南子弟兵血战台儿庄》④《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和何玉菲的《滇军血战台儿庄——抗战时期台儿庄大战中龙云与卢汉来往密电》⑤《云南档案》1995年第3期。都叙述了卢汉率领滇军参加台儿庄战役的情况。此外,对于卢汉入越,针对过去研究多强调蒋介石有意借此解除龙云的统治权,左永平的《论云南地方实力派在卢汉入越问题上的主动性》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认为,这些都没有站在全局高度去审视这一事件,忽视了云南地方势力自身的政治抉择。
三、进一步推进云南军阀史研究的讨论与建议
在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云南军阀史的相关研究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层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有不足。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其一,进一步挖掘、整理云南军阀的相关史料。所以,可以沿以下思路对云南军阀的史料进行整理:第一,将近代史资料中有关云南军阀的部分分拣出来,按照专题进行归类整理;第二,以云南军阀的重要人物为线索,将记录这些人物活动与思想的资料,包括回忆录、日记、文学作品等进行全面梳理;第三,以云南军阀统治时期的众多军、师为线索,搜寻、整理相关史料;第四,搜集民国时期与云南军阀相关报刊资料,整理云南军阀留下的相关函电、档案等。
其二,加强对云南军阀“史实”的考订。在云南军阀统治的三十余年间,由于战火和政局变动的原因,档案资料损毁较多,如唐继尧离滇时就放火烧毁三间房屋的档案。⑦金汉鼎:《唐继尧图川和顾品珍倒唐的经过》,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精华丛书(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00页。诸如此类事件,导致云南军阀的历史,尤其是高层决策的经过,当事人的回忆占据了很大比重。人的记忆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依靠“回忆”不一定准确,所以,推进云南军阀史研究之前提,就是整理纷繁芜杂的原生态史料,通过细致的史实考订,理清云南军阀史的演进脉络,还云南军阀本来面目。
其三,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拓展。将是推进云南军阀史研究的重要途径。例如从社会史角度,研究云南军阀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其内部诸派系的发展脉络,探究各社会群体与统治阶层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切入,深度剖析唐继尧和龙云统治时期民众的心理倾向差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性格特点,将大大推进云南军阀史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