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2020-12-01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中指出:“综合运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更新的更大的贡献”[1]。国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对华友好、知华懂华、学有所成的外籍学生,更是希望通过思想教育能够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一、西安的留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西安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重新迸发出活力,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璀璨的三秦文化吸引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西安学习与交流。多元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差异性的生活方式在此和谐共生。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这既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更是提升留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1.西安的留学生思想教育发展情况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一定阶级的政治发展需要,为了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以及教育事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校已经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开展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工作方针的指导下,以“对华友好、学有所成”为培养目标,调研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华态度、法纪观念等情况,客观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思想现状,全面做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西安的留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西安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着学习自觉性,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第一,西安的留学生学习动机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如部分学生学习初期兴趣浓厚,后期懒散应付;第二,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如教师态度,课题氛围、校园文化等;第三,学校评价对留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如成绩分数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等;第四,留学生学习自觉性整体表现不足,留学生对图书馆使用率、图书借阅率普遍偏低,大部分留学生习惯蜗居在宿舍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睡觉。留学生在考试和日常作业过程中,经常有抄袭等不诚信现象发生。
3.西安的留学生遵纪守法情况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中强调:“学校应当教育外国留学生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尊重我国的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2]这表明遵纪守规是每个来华留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帮助来西安留学生树立法律观念和意识,教育他们自觉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决定着西安的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通过访谈调研发现:第一,高校部分留学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校纪校规意识不强的问题。例如:留学生宿舍经常出现物品丢失和被使用的情况,留学生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存在非法改装现象,留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现象也时有发生。第二,因为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留学生会有生活学习不适应的现象。例如:西安的留学生习惯聚集抱团。年轻人喜欢热闹,经常出入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容易引发打架斗殴事件。第三,部分留学生认为自己是外国人,没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例如:部分留学生存在非法打工现象,部分留学生有留宿异性的行为,晚上喜欢大声公放音乐,影响他人休息,部分留学生规章制度意识模糊,认为以上行为为个人自由,忽视了校纪校规。
4.西安的留学生对华态度情况
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华态度是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与评价。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出发点是培养其“对华友好,学有所成”的国外人才。及时了解留学生对华真实的态度,可以帮助高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提升留学生对学校、对中国的满意度,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奠定基础。通过调研发现,第一,绝大部分留学生渴望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对中国充满好奇与向往。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第二,大部分留学生喜爱中国优秀文化,来西安留学目的多为对西安好奇、学习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等。第三,大部分留学生来西安之前认为中国是不发达国家,来西安后他们的认知被刷新了,现在他们认为中国拥有强大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坦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有利的。
二、西安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困境及成因
1.内因分析
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思想教育困境的内因是留学生对中国存在“文化差异性误解”“差序格局”“文化休克”等。第一,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认为,中国同学不愿与他们互动,有不受欢迎的印象,“差序格局”导致误解。第二,部分留学生文化基础偏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教育水平与适应力呈正相关状态。通过调研发现:西安的留学生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来华之前未经过任何跨文化教育培训,这就导致西安的留学生抗压能力不强,适应力较差,个人容易受到“文化休克”的影响。第三,西安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整体偏低,与任课教师互动较弱,学业进步迟缓。部分留学生因为语言不通,课业繁重及攻读学位的压力,再加之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中文,一旦课业成绩不达标,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2.外因分析
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思想教育困境的外因是文化环境差异引起的不安与焦虑,部分留学生面对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新变化,显得无所适从。第一,生活作息与生活习惯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例如:留学生习惯晚睡,晚起。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点名,留学生会误认为被老师刁难。第二,部分留学生在本国的行为方式无法得到中国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接受。例如:习惯性晚睡,夜晚放音乐;第三,留学生“抱团文化”,阻断了文化交流。大部分留学生来西安后,独处异乡,难免感到孤独,高校分配宿舍时,将同国学生安排在一起,这就产生了“抱团文化”环境,导致留学生很少与他国学生接触交流,这类现象在新来的留学生群体中十分明显。
三、西安留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探索
1.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涵盖招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留学生的教育质量、留学生满意度及思想教育的效果。第一,招生管理制度层面:应强化留学生来华前的语言培训、加强文化适应性教育、学历背景需考核严筛,严格执行留学生学历学位认证标准、建立留学生诚信档案等;第二,教育教学管理层面:加强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教材建设。留学生教材的选择和建设直接影响着留学生的培养质量。留学生学历层次、教育文化背景、知识水平都有差异,还有短期交换生、进修生、学历生 等,教材选择使用方面应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因层次而异。高校应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留学生教材规划、编写力度,建立适合本校留学生的教材制度体系。第三,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目前,西安市高校的留学生管理主要采取集中管理方式,即留学生招生、教育、管理、后勤实行“一部门一把抓”模式,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这一模式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建立现代化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明确留学生教育教学计划,完善留学生成绩考核、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等,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第四,后勤管理制度层面。健全留学生后勤管理制度,提升西安的留学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实行留学生趋同管理,减少差别对待和设置特殊标准;加强和完善留学生生活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满足留学生多元化学习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留学生来华留学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强化中华优秀文化对思想教育的滋养
西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知华”“懂华”“友华”的国际人才。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指出:“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2]加强留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落实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西安作为中国古代的13朝古都,沉淀着璀璨的优秀文化。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文化,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文化,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文化;西安的秦文化、汉唐文化等,还有诸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文化。第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留学生的道德与情操。以中国优秀文化为桥梁,加强留学生对中国人的认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可以填充留学生对中国认知的盲区,消除偏见与误解。第二,西安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多来自亚洲国家,而我国与留学生生源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高校应结合留学生思想实际开设一些儒家文化课程;留学生热爱音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中国乐器选修课程,如笛子、二胡、唢呐、古筝等;定期为留学生举办中国汉语大赛、中国礼仪文化、中国服装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戏曲文化、中国饮食及酒文化系列讲座。以中国优秀文化为依托,让留学生通过中国文化这面镜子,领悟其背后的中国精神。第三,要为西安的留学生普及中国国情教育,帮助留学生全面地认识和平发展的中国,消除偏见与误解,培养留学生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例如:高校应开设介绍中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定期召开讲座介绍中国的风土民情,时事政策等;举办关于中国国情的各类比赛活动,“以赛促学”激发留学生学习中国国情的热情。
3.加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开展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也是留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及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效。第一,高校应设立专职留学生辅导员。专职辅导员能帮助留学生熟悉环境,协助解决生活困难,克服独在异乡的孤独感,规范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第二,高校应为留学生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汇集于此,语言交流、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难免有差异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更有甚者出现“文化休克”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留学生走访调研、心理测评,通过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咨询,及时对心理不适的留学生进行干预与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留学生活。第三,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与培养。高校应制定留学生德育教师素质能力培训计划,以一线教育者为主体,培训内容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第四,高校提升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外语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中把握好留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学以致用,最终探索出一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知华懂华、对华友好的人才培养路径,持续推动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