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字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2020-12-01张欣彤蒋重清冷海州

心理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面孔吸引力个体

张欣彤 蒋重清 冷海州 李 东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所谓“印象形成”,是指人们整合关于他人的各种信息以获取对象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的特征,从而形成完整判断的过程(Sherman et al., 2009)。 当第一次见到某人时, 人们倾向于将可用的信息组织起来,并将其整合到重要的类别中,其中社会分类信息起主导作用(Asch, 1946; Gonçalves et al., 2015;Monroe et al., 2018)。 印象一旦形成,就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人际决策和人际互动(Freeman & Johnson, 201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名字作为一种社会标签,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种族、性别和阶级等社会类别(Kasof, 1993),从而可能给人以积极或消极等具有不同社会意义的印象。名字的吸引力、流畅性和性别倾向等特征会对个体的吸引力、 可信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印象形成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该个体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因此,系统考察印象形成过程中名字的影响, 对于我们接触他人时可能产生的直觉偏差, 以及在实际的生活中识别并修正这种偏差都具有参考价值。

1 名字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1.1 名字对个体吸引力的影响

个体吸引力是指对于个体的物理特质是否具有美感或者漂亮的认知(朱亿萧, 2011)。 名字的性别倾向会影响个体吸引力的评价。 名字性别倾向是指从字面上判断名字主人性别的典型程度, 可以分为性别化(gender-specific)和中性化(gender-ambiguous),名字性别化又分为男性化和女性化,中性化名字是指从字面上无法准确判断出性别的名字(包寒吴霜, 陈俊霖, 林俊利, 刘力, 2016)。杨婷和任孝鹏(2016)以名字的性别化(男性化、女性化)为自变量,以女性对男性候选人的择偶偏好(选择男性化名字,选择女性化名字)为因变量,探讨了不同性别化的名字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择偶的初期阶段, 在第一次看到对方简单个人资料的情境下, 男性化名字的男性比女性化名字的男性得到更多女性的选择。在对个体吸引力进行评价时,名字的性别化与面孔性别具有交互作用。 研究者分别操纵名字与面孔呈现的顺序,结果发现,无论名字与面孔同时呈现,还是在面孔之前或之后呈现,名字的性别化与面孔性别相匹配的个体比不匹配的个体在吸引力评价中有更高的得分(张积家, 刘红艳, 叶倩仪,2006)。胡谍(2014)利用“人人网”SNS 网络平台调查了名字性别倾向对交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面对头像吸引力相同的陌生人时, 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名字性别倾向与头像性别一致的用户成为自己的好友,但是当用户头像吸引力较低时,名字性别倾向对面孔吸引力无补偿作用。

名字的效价同样会影响个体吸引力进而影响其交友。Greitemeyer 和Kunz(2013)通过操纵用户的名字效价(积极、消极)和面孔吸引力(高、中)为自变量, 以被试接受来自其他用户交友申请的通过率为因变量,考察在Facebook 交友平台上人们名字的效价以及他们的面孔吸引力是否会影响个体吸引力。研究结果表明,与消极名字相比,被试更有可能接受来自积极名字用户的交友请求, 并且相对于面孔来说,名字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加强烈。当一个人的名字消极时, 面孔吸引力显著地预测着被试是否会接受交友请求,而当名字积极时,面孔吸引力效应不显著。但目前的发现仅限于网上交友请求,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扩展到现实生活中的互动,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印象形成中, 名字还会通过其本身的吸引力来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评价。 面孔吸引力是指目标人物面孔所诱发的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并驱使他人产生接近意愿的影响力(Wang et al., 2015)。 名字吸引力是指名字本身引起他人对该名字的喜爱与接近意愿的影响力。 研究发现,名字吸引力高的女性,在选 美 中 会 获 得 更 多 的 选 票 (Garwood, Kaplan,Wasserman, & Sulzer, 1980)。 Erwin 和 Philip(1993)的研究也发现,同样的面孔图片,如果匹配高吸引力的名字,则面孔评价会更高,并且发现名字对于女性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远超过对于男性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 名字吸引力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可以在阈下实现,比如,将名字在意识阈下呈现,随后呈现面孔,结果发现相比于低吸引力名字,在高吸引力名字阈下启动条件下, 面孔吸引力评价得分更高(王春, 2011)。

由此可见,名字本身的性别倾向、效价和吸引力等都会影响个体吸引力的评价进而影响交友、 选美等。但这种影响仅仅是在陌生条件下产生的,在熟悉情境下名字是否还会影响个体吸引力仍不得而知。

1.2 名字对个体可信度的影响

在评价他人可信度方面, 研究者们发现了名字发音的流畅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当缺少其他相关信息时, 名字流畅性往往更容易影响对他人的可信度判断。相比于发音困难的名字,发音容易的名字更易被知觉为可信的, 并且这种可信度会产生超出名字本身的影响, 认为与之同时出现的其他信息也是更可信的(Newman et al., 2014)。 在投资决策中, 人们更愿意把钱投资给名字发音更加流畅的合作伙伴(Alter, Oppenheimer, Nicholas, & Eyre,2007)。然而,在汉语这样的表意文字中,流畅性诱发的积极情感状态不局限于语音, 在名字用字的常用程度上也存在流畅性效应, 名字使用常用字的比使用生僻字的使人感觉更可信(辛志勇, 杜晓鹏, 沙璐, 2015; Lee, 2015)。另外,名字的寓意也会影响个体可信度评分,研究发现,那些名字寓意具有道德关怀的人, 给人的可信度感觉也更高(Mehrabian,2001)。

在劳动力市场上, 人们对名字不受欢迎的个体信任度更低, 可能会减少他们的正常就业机会和收入, 从而导致名字不受欢迎的个体从事非法活动等不可信行为的概率增加(Fryer & Levitt, 2004)。 已有研究调查了名字受欢迎程度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名字不受欢迎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犯罪,一个名字的受欢迎程度每增加10%,拥有该名字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就会减少3.7%(Kalist & Lee,2009)。

1.3 名字对能力知觉的影响

名字性别倾向的典型性会影响人们对求职者的能力判断,而这种判断可能存在性别歧视(苏红, 任孝鹏, 2015)。 Riach 和Rich (2006)对男性化名字与女性化名字研究发现, 雇主通过求职者名字所传递的性别信息会引发性别偏见, 进而影响求职者获得工作的机会。 研究发现当一支虚拟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时,如果总经理的名字像女性,投资者会认为该总经理的能力不高, 并认为投资该股票的风险更大(Bigelow, Lundmark, Mclean Parks, & Wuebker,2014)。 也有研究发现,拥有男性化名字的女性在法律领域中更容易取得成功 (Coffey & Walker,2009)。

研究表明, 名字的语音结构特征也会影响对能力的知觉,有研究报告拥有叠音名字(如李唯唯)比非叠音名字(如李唯)的被评价对象更让人们觉得像儿童、更加温暖而且更没能力。但这种影响会受到名字性别化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男性化的名字,对非叠音名字的能力知觉高于叠音名字的能力知觉;而对于女性化的名字, 叠音和非叠音名字对能力知觉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同时叠音名字对能力和温暖的知觉还会受到工作类型的调节——人们会觉得拥有叠音名字的人更适合从事服务性的工作, 拥有非叠音名字的人更适合从事技术性的工作(魏华, 段海岑, 周宗奎, 朱晓伟, 刘美婷, 2018)。

2 名字对印象形成产生影响的原因

2.1 名字刻板印象

名字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于拥有不同名字的人应该具有与其名字所代表意义的行为和性格特征的信念(朱亿萧, 2011)。 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具有相似名字的人,当再次看到与之相似的名字时,会自动地根据已有的经验, 对该个体可能具有的一些特质、性格产生一个预期(朱亿萧, 2011)。比如在常见的性别刻板印象中,智力、能力方面得分最高的大多是男性名字, 而在吸引力和热情方面得分最高的都是女性名字(Nett, Dorrough, Jekel, & Glöckner, 2019)。 男性在职场中更具有优势,通常与能力相联系(Tabak, Showail, Parks, & Kleist, 2005),而女性在职场上通常是消极的代名词 (刘美桃,2006),该性别刻板印象会殃及名字性别化认知。 另外,人们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名字,其作为一种社会标签, 引发的社会态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感知和性格发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外貌(Walker & Vetter, 2016), 这种由名字刻板印象所导致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已在面孔上被发现, 人们内化了名字图式代表的社会期望,并朝着这个期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外貌和他的名字变得越来越像,表现为 “面 孔-名 字 匹 配 效 应”(Zwebner, Sellier,Rosenfeld, Goldenberg, & Mayo, 2017)。

2.2 知觉者自我相关效应

自我相关效应(self-relevant effect)是指相比于无关的刺激, 与个体自我相关的刺激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加工优势 (Zhao et al., 2009)。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是我们熟悉和关键的信息, 常被用来诱发自我相关加工的刺激材料 (Humphreys &Sui, 2016; Kotlewska & Nowicka, 2015)。 以往的研究表明,个体会优先加工自己的名字,其加工优势表现在早期(N2 和P2)和后期(P3)的信息加工阶段(Luck, Woodman, & Vogel, 2000)。 P2 是反映与自我相关信息加工时注意高度唤醒的重要指标;N2反映了知觉到的名字与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名字相匹配的过程, 而这种匹配会受到刺激与自己相关程度的影响; 在认知过程中,P3 主要与名字的语义信息 加 工 有 关 (Tacikowski, Cygan, & Nowick,2014)。

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现, 当我们在一份名单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时, 如果看见与自己同名或同姓氏的名字,我们的目光会无意识地多关注几秒,甚至可能希望知道这个人的年龄、 个性等信息 (朱思羽,2018)。 Tacikowski,Cygan 和Nowick(2014)采用自己、亲密他人、名人和陌生人的名字为实验材料,发现加工与自己名字高度相关和高度熟悉的名字(例如,父母、朋友、伴侣、兄弟姐妹等的名字)与加工自己的名字时会产生相似的行为和神经反应模式。 具体来说,在行为指标上,自己的名字和亲密他人的名字反应时显著短于名人和陌生人的名字; 在脑电指标上, 被试自己和亲密他人的名字相比于名人和陌生人的名字, 在P2、N2 及P3 成分上引发更为强烈的脑电活动, 并且自己的名字和亲密他人的名字所引起的P2、N2 及P3 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表明亲密他人的名字和自我的名字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加工优势和模式, 我们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自动加工。 因此名字的特征唤起的自我相关效应也是印象形成的一种信息源,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知觉者的印象形成。

2.3 名字加工流畅性

流畅性, 即刺激被获取、 检索或加工的容易程度,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偏好(Schwarz, 2004)。 人们认为容易发音的名字更加可信, 是因为发音流畅性与熟悉度相关,人们认为发音越流畅的名字越熟悉,而熟悉的刺激相比于不熟悉的刺激更加安全和可信(Alter & Oppenheimer, 2008)。 因此,容易发音的名字更易被知觉为可信的, 这可能是由于熟悉度所导致的。同时,人们评价目标刺激时倾向归因于其加工的流畅性程度,若目标刺激能流畅加工,则沿着积极维度来评价目标,若不能流畅加工,则沿着消极维度评价目标(Newman et al., 2014)。 根据享乐标记假说(hedonic marking hypothesis),之所以出现流畅性偏好判断, 是由于人们会自动将加工的流畅性所引发的积极情感状态归因于被判断的刺激(Winkielman, Schwarz, Fazendeiro, & Reber,2003)。研究表明,相对于不易发音的名字,容易发音的名字更容易被选做模拟选举的候选人, 并在律师事务所担任的职位更高(Newman et al., 2014)。 与语音流畅性相比,视觉、知觉或概念上的流畅性在汉语中更能决定人们对名字的偏好(Lee, 2015)。

2.4 名字情绪效价

中国人注重名字的内涵, 在取名时家长往往将美好的期望和祝愿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中。 人们在看到含义积极的名字时, 会倾向于将该个体和美好期望以及良好人格特征联系起来, 从而增加该个体的吸引力(张积家, 刘红艳, 叶倩仪, 2006)。 然而中国也存在寓意竞争性强的名字,容易激发争强好斗、好争吵的刻板印象,比如“天霸”等,Gebauer,Leary和Neberich (2012)将其称为消极的名字。该研究在互联网约会平台上进行, 采用极端积极和极端消极的名字, 发现积极名字的点击量要比消极名字多出102%, 也就是说消极的名字会导致人际忽视或回避, 人们会把知觉到的名字效价推广到该个体的其他方面, 进而影响人们对该个体的交往意愿或帮助行为等。 李前程(2017)以不同寓意水平的名字为自变量,研究名字寓意对人际初始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陌生情境下,名字含义能引发额外的人际初始信任水平,名字含义积极的个体,比名字含义一般的个体所引发的人际初始信任更高。

3 总结和展望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 名字作为印象形成的一种重要信息源, 个体借助名字的一些特征可以迅速地形成对他人的印象。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还有以下方面有待完善和拓展。

首先, 以往研究多从知觉者角度出发考察他人名字特征对其印象形成的影响 (苏红, 任孝鹏,2015; 张积家, 刘红艳, 叶倩仪, 2006)。但有研究表明在某种程度上, 一个人喜欢自己名字的程度会影响个体的自尊、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焦虑等方面(Luo, Shi, Cai, Wu, & Song, 2014)。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知觉者和名字所有者关于名字特征知觉、印象推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已有研究表明,名字特征对个体吸引力、可信度、能力知觉等印象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成人被试所得到的结果 (魏华,段海岑, 周宗奎, 朱晓伟, 刘美婷, 2018; 张积家, 刘 红 艳, 叶 倩 仪, 2006; Newman et al.,2014),由于名字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涉及语言理解和刻板印象等发展因素, 可以预见名字对印象形成的影响也会因个体所处年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该发展特点值得探究。

第三, 名字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产生影响的边界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以往研究多采用陌生名字, 考察其特质对个体印象形成的影响 ( Lee,2015; Newman et al., 2014), 是基于人们对要判断的对象知之甚少时进行的知觉。 印象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知觉者在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 以往的研究多聚焦在陌生情境下名字特征对印象形成的影响,事实上,印象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考察名字特征在印象形成的不同阶段的影响有何不同,对于完善印象形成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名字的独特性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 名字用字的常用程度会影响名字主人的可信度(辛志勇, 杜晓鹏, 沙璐, 2015; Lee, 2015)。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父母给孩子取名时不但寄托美好的期望, 还希望孩子在人群中独一无二, 脱颖而出,所以涌现越来越多独特的名字(如:姚逸瑶、单赵琪梦)。这样一些特性十足的名字对有关名字所有者的印象形成等方面的影响究竟有哪些特点, 尚需要进一步探究。

最后,以往研究证明,名字的刻板印象、自我相关效应、 加工流畅性以及情绪效价都会直接影响印象的形成, 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影响因素往往同时存在,并且各影响因素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方向不同。例如,当名字情绪效价为消极时,会降低该个体吸引力的评价(Gebauer, Leary, & Neberich, 2012),而名字与自我高度相关的情况下, 其加工具有一定的加工优势(Zhao et al., 2009)。 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加全面、具体地考察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更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名字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

猜你喜欢

面孔吸引力个体
本期面孔
多变的面孔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自然面孔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我们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