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阿尔及利亚两国大学生婚恋观对比研究
2020-12-01陈冬雪吉林外国语大学
陈冬雪(吉林外国语大学)
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和婚姻的理解和认知。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婚恋观决定他的婚恋选择,甚至通过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望,对他人的婚恋观念产生影响,进而推动社会婚恋文化和制度的变迁。自人类社会以来,受地域环境差异的影响,文明趋于多元化发展,因而不同国家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婚恋观。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与来华的阿尔及利亚大学生面与面交谈,根据阿尔及利亚的婚恋资料及相关法律文献,查询两国官方网站信息,通过对比研究,在跨文化的视角下叙述现当代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大学生的不同婚恋观,分析两国大学生婚恋观的异同点,剖析造成中阿不同婚恋观的原因,进而了解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婚恋观所折射出来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中阿两国大学生婚恋观对比研究的意义
阿尔及利亚是仅次于苏丹的非洲大国,中国与阿尔及利亚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全面发展,其中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婚恋观论文就有380篇之多,但少有学者对比研究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大学生的婚恋观,因此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们的世界观等不同,中阿两国跨文化冲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研究两国大学生的婚恋观,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能给读者以启示,加深人们对阿拉伯文化的了解,对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有着非凡意义。
二、当代两国大学生的婚恋观
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才是恋爱的红利期,也是一个让无数大学生憧憬却又让大学生无奈的话题,原因是大学生恋爱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偶然性。因为两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和发展时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致使两国大学生恋爱观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恋爱观、性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四个方面详述两国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
(一)恋爱观
中国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之传统的婚恋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当代中国大学生恋爱态度普遍快餐化,单纯享受爱情的甜蜜。快餐式的恋爱,顾名思义时效短、体验性强。根据《中国大学生恋爱白皮书》数据显示:40%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生活无聊,相较之前高考的压力,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和轻松。大学生为了摆脱闲散的生活状态,开始找人陪伴,找人谈恋爱。第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带有明显的传统色彩。其生活审美价值的提高,“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变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择偶观。据调查,有89%的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是外表英俊潇洒、有本事、有才华还有责任感的人。70%的女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仍秉承严谨负责的态度和爱情专一的恋爱方式。
阿尔及利亚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首先体现在男女信仰统一,其次是男女自愿。传统的阿尔及利亚大学生都是男女分离,男生和女生没有机会见面,主要恋爱方式是通过家人介绍相亲,恋爱过程复杂而繁琐,现代阿尔及利亚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由恋爱。据阿尔及利亚社会人类学家菲利亚尔·阿巴斯在君士坦丁堡地区对单身男女现状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是当代阿尔及利亚女性择偶标准的两个主要因素。较之传统,现代的阿尔及利亚大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往往会选择更加成熟、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男性,而不是让父母选择自己的另一半。
(二)性爱观
性爱观是指个体对性、对爱、对性爱三种概念的理解与认知。第一,中国传统贞操观念有淡化的趋势。根据调查,当代79.1%中国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是可以接受的,而在李银河教授《性文化研究报告》中所列出的社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8.7%的人认为,婚前任何时候进行性行为都是不认可的,相比较于大多数人,由此得出中国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开放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对性取向也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同性恋现象在高校中比例不断上升。在一份是否支持同性恋合法化的调查报告中,100名大学生中有44%的人持中立态度,20%的人比较支持,11%的人非常支持,25%的人不支持。由此可见同性恋行为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阿尔及利亚当代大学生对性爱观持保守态度,反对婚前性行为。《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承认人们的正常生理欲望,主张节欲,但并不主张禁欲,合法的性行为是以合法的婚姻为基础的。《古兰经》中“处女伺候进入天堂的人”。2015年12月29日,中新网中一则穆斯林女孩因婚前性行为被当众鞭刑的新闻引发诸多关注。同样,阿尔及利亚人也反对同性恋。《古兰经》说:“男人同男人同寝室,像同妇女同寝一样,两个人都做了可憎的事,必须处死。”阿尔及利亚的性爱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阿尔及利亚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也采取不支持态度。《古兰经》中“你们一定要舍妇女而以男人满足性欲,你们确是过分的民众”,并且阿尔及利亚民法典也明确规定:同性婚姻是违法的。
(三)婚姻观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婚姻更慎重和认真。中国传统婚姻态度是“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即使不是包办婚姻,他们也需要咨询父母的意见,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而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一反传统的婚姻态度,更为谨慎和慎重。国家统计局关于《2018年民政局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结婚率是7.3‰,2013年这一数字还是9.9‰,五年之间下滑约2.6‰,创十年来最低。同时,2018年的全国离婚率达到了38%。民政部的数据还显示,2021年我国独居成年人接近1亿,晚婚甚至不婚的人数持续上升。
阿尔及利亚人的婚姻既保守又先进。保守主要体现在,当代阿尔及利亚男女可以自由找婚姻伴侣,如果想要结婚,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当一个男人想和心仪的对象结婚时,需向他的母亲表达他对这位女人的感情,而母亲会“调查”这个女人的家庭是否合适,如果她同意,就会让男主人去对方家里提亲,选择合适日期订婚。阿尔及利亚婚姻法第四条至三十七条中对婚姻做了详细规定,法律将妇女视为永久未成年人,大多数活动,包括外出工作,都需要得到丈夫或父亲的同意。当代阿尔及利亚大学生婚姻观也具有时代进步性:婚姻法中允许一个男子可以娶四位妻子,但是要做到绝对公平。《古兰经》曰:“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虽然法律允许,但是当代阿尔及利亚人普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现象越来越少。
(四)家庭观
当代中国大学生渴望家庭中的独立平等。与传统意义上的“四世同堂”观念有所不同,当代大学生趋于“分开居住,各得其所”的家庭观念。据一项最新大学生调查显示,57.8%的大学生选择不与父母同住。
阿尔及利亚人仍然遵循保守的家庭观。传统意义上的阿尔及利亚家庭包括整个大家庭,丈夫、妻子和其子女继续与丈夫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祖父母也是家庭的一部分,丧偶或离婚的女儿、姑姑及其子女也是这样。自阿尔及利亚独立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小变化,但是主流方向没有改变。“男尊女卑”仍是主流观念,阿尔及利亚人的家庭仍然是以丈夫为户主的家庭,在家庭中,妇女应该服从和支持丈夫。
三、两国婚恋观异同
(一)共性总结
通过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两国婚恋观的对比我们发现,两国大学生大部分婚恋观都是积极向上、符合时代潮流的,既对传统婚恋观有所保留,又对传统婚恋观注入时代的新内涵,既符合两国发展的趋势,又反映了两国文化的独特内涵。
(二)差异性总结
当今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年轻人婚恋观上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中国实行一夫一妻,而阿尔及利亚实行的是一夫多妻。中国大学生的恋爱观趋势更开放,性爱观更包容,婚姻观更自由;而阿尔及利亚大学生的性爱观更纯洁,婚姻观更具宗教主义色彩,对待婚恋的态度的更谨慎,更传统。
四、两国大学生产生婚恋观差异的原因
造成当代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大学生婚恋观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原因
当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迅猛提高,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在不断改变,由于科学技术和生活节奏的提高,各类交友网站、手机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恋爱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人们的婚恋观越来越开放。据阿尔及利亚官方统计,阿尔及利亚2019年经济增长0.8%,阿尔及利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的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据此也会对年轻一代的婚恋观产生影响。
(二)政策原因
政策对婚姻也有一定影响作用。中国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男性只能与一位女性结为夫妻,共同生活。而阿尔及利亚婚姻法中规定一夫多妻制,一名男性可以娶至多四名妻子。
(三)文化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独立自主意识加强,由于中国大学生接收多元化思想,其思想越来越前卫和开放。而阿尔及利亚是遵从伊斯兰教国家,阿尔及利亚有80%的阿拉伯人和20%的柏柏尔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欧洲人口,所以绝大多数人生来就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他们的婚恋观更具宗教色彩,也更传统和保守。
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直观感受到当代两国大学生对待爱情及婚姻的态度;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两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通过深刻剖析,我们了解到不论是中国还是阿尔及利亚人的婚恋观,都是当地文化的缩影,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