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河:一条有故事的母亲河
2020-11-30宾丝丝
宾丝丝
云贵高原,梵凈山直通云霄。梵净山南麓,一条小溪奔腾而下,在武陵山脉的环抱下,滋润了一片片狭长的土地,哺育了一座座村落和小镇。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便是锦江河。锦江河又叫辰水,属武陵“五溪”之一。早在100多年前,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坐船游历麻阳时就写下一副对联:“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这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流,在漫长的历史中,她经历着世情风物,她见证着麻阳今昔。溯源锦江,处处是风景。古往今来,当地人像珍惜自己的血脉一样珍惜锦江河,像呵护自己的脸面一样呵护锦江河。那涟涟碧波俨然一道亮丽的明镜,把周遭的那山、那树、那村、那镇、那景定格在内心的画框。
锦江河不仅是百里画卷,还是涌动人文风情的壮美史诗。满朝荐书院就修筑在兰里镇锦江河畔,当年满朝荐就在这里秉烛读书,挑灯笔耕,跨马骑射,莳花弄草,种菜收豆,自觉以“绳其祖武、诒厥孙谋”为人生指向,为他日后成就太仆寺正卿的地位奠定了基石。
溯江可泛舟抵达锦江河中的“浮石烟村”。这座小岛屿上奇石林立,常年鸟语花香,古树阴森蔽日。清《麻阳县志》载:“溪涨初添,随波荡漾,几有动浮不定之致。故名浮石山。”因岛下临江略高于水平面处,有一巨石形似猴子,又叫猴子岩,是“麻阳古八大景”之一。麻阳古八景中的“剑潭春浪”“东湘水月”“石柱擎天”也都与锦江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景因河而生动,河因景而生美。
锦江是麻阳的母亲河。沐浴着水流长大、经历着浪花洗礼的一代代苗家儿女,依托锦江河主流畅达、支流密布的交通优势,谱写了商贸文化、龙舟文化、美食文化等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水文化篇章。
昔日的锦江河是一条水运十分发达、承接着苗乡僻壤与发达地区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早在900多年前的宋熙宁年间,随着锦和古城的建立,锦江河沿岸相继修筑了许多专供船运的码头。那时的码头,既是当地桐油、苎麻、柑橘等物产运往长沙、武汉等地的起运站,又是外地盐烟、糖果、布匹等物产进入麻阳的终点站,还是外地货物发运到贵州松桃、铜仁以及湖南凤凰等地的中转站。如今,只要走进锦和古镇的茶巷弄、会馆弄,步入吕家坪镇的长街,仍然依稀可见往昔人声鼎沸、物流繁华的热闹场景。
被锦江河记住的,还有麻阳的狂欢节日——每年五月的龙舟节。千百年来,每逢端午,麻阳人总是把对先祖始祖的崇拜通过一种神秘、古朴而又喜庆、欢愉的活动仪式来演绎。不管是高村等下麻阳一带富有特色的黄龙舟,还是锦和等上麻阳一带较为活跃的乌龙舟,一旦在桨手的发力、龙歌的助威、锣鼓的助阵之下,一只只龙舟就会变成一种呼风唤雨、赐福佑安的“神舟”,将苗乡特有的端午划龙舟祭盘瓠的习俗激荡得惊涛四起,也让这种叫“盘瓠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苗乡大山深处走向世界的舞台,成为荆楚大地、五溪水域之上的一道耀眼风景。那些山里的汉子们,在锦江河上,纵情挥洒,自由驰骋,擂鼓呐喊,展示出他们血液中蕴藏的威力与驰骋疆场的气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锦江河养人,她以奔流不歇的气质感化人,以包容万涓的心胸教化人,以甘甜如乳的玉液滋润人,让世居于河边水岸的麻阳人养成了“能吃苦、霸得蛮、敢于拼、乐于进”的精神禀赋。他们乘着麻阳船,泅渡锦江河,在更远更宽更阔的天地,唱响奋进之歌。明代“怪臣”满朝荐早年与私塾先生在锦江河边洗浴戏答的对联“百年柳树作衣架,千里长江当澡盆”,流露出远大的志向;滕代远19岁从家乡麻阳岩门镇玳瑁坡村出发,走上热血报国之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铁道事业的奠基人……
锦江,一条有故事的河流。想听麻阳的故事,让锦江河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