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摄像师的编导意识分析

2020-11-30任奇伟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

任奇伟

摘 要:现如今,随着人们对于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电视纪录片所带来的视听感受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电视台对于纪录片摄像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同时,为了通过镜头将最真实的场景展现给观众,摄影师的编导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叙述了电视纪录片的重要意义,以及摄影师具备编导意识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体现;其次,分析了对摄像师编导意识的相关要求;最后,提出了增强纪录片摄像师编导意识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摄像师;编导意识;重要意义;相关举措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02

一、电视纪录片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更加严格。电视纪录片在近年来因为其能够表达真情实感深入观众的生活,而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比如,记录中华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特色美食,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性。摄像师通过记录美食从种植、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食,更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日常,缩短了纪录片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可以产生共鸣,在欣赏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细节中的点滴。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拍摄手法,将美食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中。记录我国发展过程的《大国崛起》,通过重大转折的发展历程变化与现代生活相互穿插对比,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前进的步伐,感受到生活的变迁。电视纪录片不同于影视作品,在拍摄的过程中要追求客观与真实性,不能有任何一丝的非客观情感表达以及虚构的事件出现,要记录客观真实的生活变化,拍摄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是每一个纪录片摄像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还要发挥编导意识,能够把控拍摄前后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并且要规划好拍摄过程中的细节,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感动,以方便后期作品剪辑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生活以及情感细节可以加入其中,让内容更加丰满、完整、流畅。

二、摄像师编导意识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体现

(一)影像叙事需要摄像师以编导意识进行拍摄

摄像是记录的艺术,通过摄像作品传达情感与故事,这一过程叫做影像叙事。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化身为编导,利用镜头作为语言将摄像拍成有内涵的故事[1]。纪录片影像叙事的效果是能够体现摄像师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视剧相比摄像语言没有字幕和解说词,缺少这些明显的附加信息,要拍出情感的表达是很困难的事。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摄像师既要还原事件的真相,又要传情达意,更要让观众能够了解事件的全貌,就需要摄像师发挥影像叙事的手法,让观众在没有解说词和字幕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师的镜头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摄像师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要明确纪录片的核心思想,在拍摄过程以此为中心进行内容的编导,才能用影像叙事的手法拍摄出能够传达纪录片核心思想的影片。

(二)細节意识是摄像师具备编导意识的直接体现

纪录片的拍摄对于摄像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纪录片的目的在于还原和记录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要贴近生活,能够让观众在纪录片中感受到生活的原本面貌从而产生共鸣。[2]具体而言,摄像师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要通过编导意识构思拍摄的场景以及后期如何剪辑。纪录片记录的生活细节越丰富,还原生活原貌的程度越高,就越能让观众产生生活的代入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与精神需求。优秀的纪录片能够被人们广为称道,甚至是反复进行观看,这跟摄像师发挥影像叙事的手法,通过细节增强纪录片的代入感,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细腻变化,能够身处其中体会纪录片中的情感有重要的关系。对于细节的穿插与拍摄,需要摄像师能够及时地捕捉到表达情感的细节,在拍摄的过程中发挥较高编导意识,在前期与后期都能对纪录片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划与把控。

(三)丰富阅历是摄像师编导意识的创作源泉

摄像师的编导意识,在拍摄过程的前后都要充分发挥。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不仅要处理拍摄过程中的任务规划,还要处理拍摄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而丰富的阅历能够帮助摄像师发挥“编导意识”,处理好拍摄过程中的常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拍摄出规划的内容。拍摄现场的环境是随时变化的,摄像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发挥编导意识通过细节取景以及合理的场景编排,最终拍出能够深入人心的影像作品。这些都需要摄像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通过生活阅历获得更多的创作源泉,并引发观众的人生思考。

三、增强纪录片摄像师编导意识的相关举措

(一)提升沟通能力

纪录片拍摄得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摄像师,还需要其他工作人员和摄像师的完美配合。因此,摄像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十分重要。在沟通的过程中,摄像师要明确地表达拍摄的内容以及计划安排,在拍摄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有条不紊地协调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摄像师是整个拍摄团队的灵魂人物,摄像师必须发挥好沟通能力,才能使团队的工作和谐顺畅有条不紊地进行。具体而言,摄像师的沟通分为内部和外部。对于内部,摄像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目的是提高纪录片的拍摄效率,使纪录片的拍摄工作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在后期也要对纪录片的剪辑有明确的指导,帮助剪辑师理顺素材剪辑的顺序和逻辑。对于外部,需要协调拍摄的环境以及针对要拍摄的细节和被拍摄人进行沟通,通过当事人的意见反馈,可以让纪录片更加的真实,以便于可以发掘更为真实的生活细节以及更加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培养细节处理意识

纪录片要注重细节的表现,细节可以还原生活的真实,拉近纪录片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在纪录片中可以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变化。摄像师对于细节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摄像师通过生活进行积累,掌握哪些细节通过镜头的表达,可以带给观众共鸣以及感动。细节往往一瞬而逝,需要摄影师进行及时的抓拍,并将细节动作剪辑得恰到好处。细节的拍摄需要根据拍摄细节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对于细节拍摄手法的选择都需要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注重细节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3]比如,受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中华各民族美食的同时,也拍摄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通过劳作细节的拍摄,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更加感谢农民对于全国粮食供给的辛劳,并更加珍惜每一颗粮食,养成良好的“光盘”行为。同时也感悟到了自然的伟大,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同时,细节的表达还能够丰富纪录片的主题,将纪录片的主题加以升华。

(三)建立完善的后期编辑意识

后期关乎到纪录片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整体视觉效果,后期要对纪录片表达的核心内容有所了解,才能保证纪录片最终可以表达摄像师的核心思想。具体而言,摄像师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收集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并且有许多突发产生的灵感迸发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后期的剪辑工作,把碎片化的片段整合成连贯的纪录片,并采用穿插、对比等多种剪辑方式,让纪录片的内容进行升华。剪辑师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摄像师要积极进行沟通,帮助剪辑工作者能够明确剪辑的思路,梳理画面的顺序并且沟通如何穿插内容以及转换镜头可以让纪录片的内容更加生动,更好地和纪录片的主题相贴合。摄像师注重后期剪辑,是摄像师梳理思路的一个过程,也是摄像师对自身是否严格要求的体现,并且摄像师在观看后期剪辑的过程,可以认识到在拍摄过程中的不足,在以后的拍摄过程中进行提升改进,同時和剪辑师的交流可以让摄像师迸发出更多的拍摄灵感,更了解到现代流行的剪辑手法,方便以后的拍摄过程中考虑到剪辑的问题。

(四)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

纪录片和其他拍摄不同,需要兼顾真实性和美感,纪录片要表达的内容明确不可以有虚构的内容,要注重对于生活细节的真实还原,这些都需要摄像师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摄像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追求审美的执着,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拍摄阻碍,自然的变化是多变的,不能完全满足摄像师的拍摄理想,这就需要摄像师在拍摄遇到阻碍的过程中,要努力地进行多角度的弥补,但弥补的过程不能拖延纪录片的拍摄过程。比如,拍摄夕阳的场景,可能会拍摄当天的天气并不晴朗,导致夕阳的拍摄并不理想,面对这种现状摄像师要保持对于艺术的执着,安排其他的时间重新进行拍摄,及时地调整拍摄的计划,拍摄适合拍摄天气的片段。摄像师要对拍摄现场的设备十分熟悉,可以充分发挥每一台设备的独特优势,不仅可以让现场的拍摄更加的有条不紊,还可以让纪录片拍摄出的画面更加的唯美。摄像师的审美还体现在纪录片的选题上,纪录片的选题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也是摄像师审美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结语

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摄像师处于灵魂性角色,摄像师要对拍摄的现场以及过程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扎实的编导能力,编导能够让摄像师合理地安排纪录片的拍摄内容以及拍摄的计划,让纪录片的拍摄可以顺利地进行。同时,摄像师还要具备逻辑和剪辑能力,逻辑可以帮助摄像师理清拍摄的思路,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纪录片的拍摄内容。并且在后期指导剪辑内容的衔接,保证纪录片内容的连贯以及明确的主题,缩短纪录片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可以在贴近真实生活的纪录片中收获更多的共鸣和感动。

参考文献:

[1]苏红亮.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节目编辑中编导意识的表达[J].新闻研究导刊,2018(22).

[2]亓振华.电视纪录片摄像师的编导意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8):9.

[3]宋彦巍.电视纪录片摄像的编导意识养成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
探究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
探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试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