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中的课前学习

2020-11-30孙群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案混合式教学中职

孙群安

[摘   要]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习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设计导学案、组织课前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学习反馈三个环节。课前学习的顺利开展,为数学教学的下一环节——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导学案是课前学习的重要工具,科学设计导学案是组织好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的前提。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中职;数学;课前学习;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93-02

中职数学教学除了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跟传统教学的区分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以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相辅相成;二是打破固有思维,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伸和扩展。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三个环节,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需的环节,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学习的设计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学习的组织步骤与内容

中职学生多数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因此课前自主学习困难较多。由于有了“互联网+”环境的支撑,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跟教师交流沟通,克服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求助的困难,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把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学习变成了现实。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来说,影响课前学习的组织的主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以及硬件条件。中职数学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中职学生职业发展。有時候学生要通过课前学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有时候学生要在课前学习环节学习并掌握知识内容等。通常,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习的组织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设计导学案;第二步,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自主探究学习;第三步,检测反馈,制订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前学习中,学生需要做的任务主要有查找、收集资料,在线学习,互动讨论,完成自测;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选择或搭建学习平台、布置学习任务、跟踪指导、研究检测结果并据此确定下一环节课堂教学策略和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导学案

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中,导学案是课前学习的重要工具,科学设计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混合式教学的导学案、教学设计及课件等都是教学组织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之前,必须明确课前学习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前学习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一是预习新知识;二是了解新知识的背景资料;三是复习新知识涉及的预备知识;四是自主探究新知识,初步理解相关知识。中职学生多数对数学的学习比较不自信,好的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及网络资源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之前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也非常重要。学生能否实现导学案设定的学习目标,与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知识点难易度的准确把握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导学案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前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导学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遵循数学逻辑思维的规律。例如,如果课前学习的目标是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那么导学案可以首先设计几道跟旧知识有关的练习题,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自主学习新知识,最后让学生完成几道难易适中的题,并提出自己的学习感悟与困惑,相互交流讨论,尽可能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很关键,可以考查学生对所自学知识的观察、思考、理解程度。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既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关键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一般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问题设计:第一层次考查学生对教师指定平台上的学习资源等学习后的感悟,问题答案比较直接;第二层次考查学生对指定平台资源或其他资料学习后的理解,它是在第一层次的知识掌握基础上的迁移和提高;第三层次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对数的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游戏关卡,并设计若干个问题,其中前三关任务课前完成,是导学案的设计依据。

第一关:初识对数。组织学生观看网络视频资料,例如观看爱课程网中职数学MOOC第四章《对数》第10讲和第11讲视频,或者观看教师自制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的概念。然后通过3个左右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概念中的关键词。

第二关:提升认知。设计3~5个对数与指数互化和计算的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数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第三关:合作交流。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工具,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疑惑提出来,一般规定每个学生至少提一个问题。然后组织在线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

第四关:思维碰撞。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的理解,出一个对数计算的简单综合问题,去检验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效。在互相检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共同或重要问题能为教师对下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参考。

三、精心组织课前学习,关注学生过程反馈

教师设计好导学案后,就要按照课前学习的目标要求组织学生课前学习了。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学习以线上为主,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择或者搭建合适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并搜集整理相应的网络资源,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地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相关知识辨识整合能力。

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学习地点不限,一般学生在家自主完成。利用互联网线上学习,可以实现教师在线答疑,克服了教师不能面对面指导的弊端。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对中职学生的自控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部分中职学生缺乏独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开展数学学习的情况下。所以除了导学案问题的呈现要符合中职学生专业特点、心理特点外,教师的组织、跟踪、引导、反馈都非常重要。

课前自主学习并非学生单纯地自学,教师要观察和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随时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公布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答疑解惑的及时性,并激发不同个性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成立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答疑小组,负责解答其他学生的疑惑,教师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

混合式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要远优于学生独自学习的效果,网络使课前学习的小组合作成为可能。小组合作中的异质分组效果较好,异质分组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学习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有网络,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前文提到的《對数的概念》的教学,在某会计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下发导学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本课学习过程设计成了游戏通关的形式,随着通关等级的提升,学生对对数的概念理解逐步加深。课前学习既有学生独立学习,又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一定的关注。第一关是知识点的直接呈现,学生通过率100%;第二关是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属于基本知识层次,教学目标是理解相关知识点,部分学生通过此关有困难,教学实践中,一次通过率约70%,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互助探讨,再次通过率100%;第三关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对数的本质,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作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探讨的重点;第四关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准备的,教学实践中,尽管学生出的问题难易不同,但由于学生要检测其他同学,自己必须先弄明白,因而实现了共同提高。课堂反馈结果符合预期,学生既完成了学习的基本目标,又能得到个性发展。

完成课前学习,绝不意味着一个教学环节的终结,而是新的教学环节的开始。教师要及时汇总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反馈的关键问题、共性问题、综合问题,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展开重点讨论和讲授。教师教学虽要有预案,但不要拘泥于预案。

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面对的是中职学生,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其特点,把两者科学地联系在一起组织课前学习。课前学习开展得好,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支持,帮助中职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重新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   参   考   文   献   ]

[1]  倪红艳.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33.

[2]  黄迪君.关于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9(1):90.

[3]  杨显确.中职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71-72+7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导学案混合式教学中职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