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形态学分析
2020-11-30刘倩
刘倩
摘 要:《海洋之歌》是根据爱尔兰的一个关于塞尔奇精灵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运用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对动画电影《海洋之歌》进行形态学分析,对其内部结构可以得出简洁明了、有序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普罗普;海洋之歌;形态学;神奇故事
1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
普罗普是举世公认的结构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奠基人,在人文科学中尝试提炼和运用结构方法分析阿尼阿法纳西耶夫的故事集50号至151号故事,这一分析神奇故事结构的学说被称之为故事形态学。普罗普研究100个故事的组成成分后发现故事在叙事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稳定性,不同的故事具有相同的情节,这些情节在故事中的作用也相似,可变因素与不变因素便由此确定,可变的是角色的名称,不变的是人物的行动或功能。故事的出场人物无论其外表、年龄、性别、职业等其他静态标志如何不同,在行动过程中所作的事情是一样的。角色的功能是故事构成的不变的基本要素。普罗普归纳出了7种行动圈、6组叙事单元、31个叙事功能。所有的功能项的总和构成了一个极为稳固的系统、一个极为常见的结构组合。
普罗普为神奇故事总结了四项原则:
1)人物的功能在民间故事中是稳定的、不变的因素,功能构成神奇故事的基本要素。
2)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
3)功能的次序总是一致的。
4)就结构而言,所有的神奇故事都属于一种类型。
2 《海洋之歌》的角色功能——不变因素
虽然普罗普的研究对象是100个神奇故事,但其研究方法可以扩展至所有神奇故事,甚至是根据神奇故事改编的动画电影。
《海洋之歌》的角色和故事主线都取自凯尔特神话中的爱尔兰传说,它并没有照搬神话故事情节,而是重新编排组合,融入现代社会讲述了一个寻找与回归、爱与救赎的故事。
按照动画电影《海洋之歌》演绎的顺序列举出诸项角色功能,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所有的功能项都被纳入在一个连贯的叙述里,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有的功能项,缺少一些功能项并不会对其他功能项的交替顺序产生影响。
2)《海洋之歌》具有独特的视听体验,这也使得它的初始情境与众不同,声画结合——初始情境常常被描绘成一幅独特的画面且总是需要一个家庭的几位家庭成员,画面上刻意表现出本一家的幸福其实是为了与接踵而来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的多位家庭成员自然而然引入了主人公、寻找者、加害者的加害对象。
3)大量功能项是成对出现的:禁止——打破禁令、刺探——获悉、交锋——战胜、追捕——获救、难题——解答等。
4)功能项中的完成者在叙事逻辑上按照一定范围联结起来所对应的就是行动圈。三个仙灵和伟大的讲述者是纯粹的赠予者,Cu是纯粹的相助者。康纳在第一个行动圈中是加害者身份,他将海豹外衣锁进箱子连同钥匙扔进大海(A),后又作为相助者帮助本找回了外衣和钥匙。
5)人物的出场形式与每个范畴相适应。对头(加害者)玛查在行动过程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玛查派猫头鹰抓西尔莎,第二次是玛查抓了本的妹妹西尔莎,本为了救妹妹与玛查正面交锋。赠与者是偶然相遇,本与三个仙灵相遇在城市街头,本又在无意中来到了伟大的讲述者的地堡里。
6)将《海洋之歌》的所有功能项记录下来,可以得到以下图示:
ieбbwAB↑ДГZRБ↓Пр Сп(AДГZR)XЗPT
3 《海洋之歌》的若干其他成分——可变因素
诸角色的功能项是不变的因素,所有其他的因素都是可变的。神奇故事的人物的名称和标志(年龄、性别、外貌等)都是故事的可变因素。
1)功能项组成了故事的基本成分,情节的展开是建立在这些成分之上的。当然还有一些用于功能项之间联系的辅助成分也同样重要。前后几个功能项由不同的故事人物完成,下一个人物知道在此之前发生的事往往是通过通报信息得知的,前后功能项就是通过这些通报联系在一起,因此故事里形成了一整套通报信息系统。本遇到三个仙灵和伟大的讲述者,他们告知本如果没有海豹外衣,西尔莎不仅不能唱歌而且撑不过当晚,所有精灵在劫难逃,必须要帮助西尔莎找到外衣(Z)。本相信母亲口中的精灵居然真的存在,不是写在童话里的。这里的通报是直接的并带有对话性质的,相助者三个仙灵在帮助主人公本之前就已经知道有灾难发生,赠与者伟大的讲述者转交他的神奇的赠物头发之前也知道已经发生的事,由此便有了主人公本与相助者、赠与者之间的对话。
2)功能项的联结还伴随着三重化的辅助成分——母亲布朗娜教本唱《精灵之歌》、本教妹妹西尔莎唱歌、西尔莎唱歌解救精灵们,此处的三重化是前两个是单个细节,后一个是单个的功能项(P)。
3)康纳加害(A)的缘由是西尔莎的母亲布朗娜是一位海豹精灵,在生产当天离开了康纳和本走向了大海,只留下了穿着海豹外衣的西尔莎,自此之后布朗娜杳无音信。康纳担心西尔莎也会像妻子一样离开她,因此非常害怕看到西尔莎穿着海豹外衣。但他不知道的是海报精灵只能在岸上待一段时间就必须回到大海。没有外衣的海报精灵不能唱歌,因此西尔莎至今不会说话。而在西尔莎六岁生日当夜,无意中吹响了海螺,并找到她的海豹外衣畅游海中,产生的灵光被玛查发现。对头玛查想要将所有的精灵都石化。这是因为她的儿子麦克·利尔是一位巨人,也是伟大的海洋之神,因为失去一位重要的人而陷入巨大的不幸中,他的泪水汇成了大海。玛查作为凯尔特神话中象征战争与死亡的女神,她心疼儿子,于是让她的猫头鹰将其石化“带走”了儿子的痛苦,麦克变成了海中央的石山。麦克是他母亲的第一个受害者,从此玛查便没有再停手,精靈们不敢在万圣节之夜外出,一旦被玛查的猫头鹰发现,它们就会像麦克一样变成石头,剥夺他们的知觉。尽管上述是加害者康纳、玛查加害行为的缘由,但仍然有未交代来由的行为,比如玛查为何要通过要继续石化精灵。事实上故事里的一些加害行为往往是毫无来由的,并非一定都有所交代缘由。
对带有修饰成分的标志进行地域研究、历史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地诠释故事的机会,只有对可变因素进行地域、历史的研究才算得上科学完整的研究。《海洋之歌》来源于凯尔特神话中的爱尔兰神话故事,但由于凯尔特神话故事受到古罗马和基督教影响且早期只能通过口头流传,即使流传下来的著作又因罗马帝国的销毁而损失了许多内容,所以一个故事往往有多个版本。相反如果我们摒弃所有地域性、派生的东西,只留下基本形式,我们便得到了神奇故事的“元形式”,“元形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即使海豹精灵的故事在历史演变中发生何种变形,它依然沿袭着其“元形式”。但“元形式”是一种理想形式,我们看到的是神奇故事变形衍化而来的异文,因此《海洋之歌》是在其“元形式”基础之上进行较大改编、创造的动画电影。
4 结语
神奇故事作为原始艺术散发着无穷魅力,发展至今,借用另一种媒介形式讲述,叙事结构依旧不变。普罗普从内部的结构形式上研究神奇故事的方法可以套用到由神奇故事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上,提供了一个研究动画电影的新角度,重新审视电影中角色与情节之间的关系,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普罗普贾放.故事形态学[M].中华书局,2006.
[2]王杰文.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灰姑娘》的形态学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5):47-52.
[3]丁怡萌,廖永清.电影《黑天鹅》的故事形态学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4(8):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