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员身份认知的三重境界

2020-11-30刘芮杉

前线 2020年11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共产党员

[摘要] 认同、自觉、自信是共产党员身份认知的三个递进层次。身份认同包含对党员身份政治内涵的认可和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体认,是党员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路径。党员的身份自觉是党员个体在党组织中进行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塑造,是共产党员立身的根本。共产党员的身份自信集中体现在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和信任,是共产党员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关键。

[关键词] 身份认知;  身份认同;  身份自觉;  身份自信;  共产党员

[中图分类号] D2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11-0032-04

认知是包含知觉、判断、价值、信念和态度在内的系统性认识。1身份认知则是个体对于自身身份及背后的价值与含义的认识总和,包含消极或积极的意识与情感,时刻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与表达。早在1939年,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就提出了成为合格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六个条件。但要具备这些条件,需要共产党员对自我身份树立积极、正面的认知。以党的建设基本要求来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员的身份认知可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境界与层次,即认同、自觉、自信。这三个境界与层次是党员身份认知不断加深的表现,也是党员认知层面不断加强归属感、荣誉感而努力成为优秀党员的思想蜕变。身份认同是基础,是个体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前提;身份自觉是将共产党员的普遍性要求内化于心的过程,是合格共产党员的自觉意识;身份自信是“四个自信”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共产党员应树立的精神支柱。研究党员身份认知的内涵、境界与意义,对于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帮助共产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2

身份认同

汉语中的认同表示认可和承认,心理学中的认同则是指将外在品质“向内投注并让自己与之保持一定的一致性”。3身份认同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外化,本质上是个体对于自身及其所代表的群体的确证和歸属。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不同于一般的族群身份认同,包含个体对于党员身份所代表的政治内涵的认可,以及对共产党员群体所构成的党组织的接受。这种身份认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在入党的程序与仪式中知觉自己的党员身份,意识到自己成为党内的一员;第二个层次是在党内的组织生活与政党文化中萌生的情感连接与感性归属;第三个层次是在更加深入的群体实践与学习过程中,个体对党员群体的价值追求与群体共识的理性认同。换言之,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不能仅仅停留在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作为区分他者的标志上,而是要理解党的历史、理论和精神传统,认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不忘初心”,就是要回望共产党员角色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期望,这对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树立正确的身份认同,共产党员才能够时刻铭记第一身份,明确政治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部门、任何身份和职务的共产党员,“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1在现代社会中,党员仅仅是个体多种身份中的一种,党员个体还扮演着家庭、社会和工作中的角色。在大是大非面前,共产党员要想坚守政治站位、牢记第一身份,首先要明确“我是谁”,认同自己的党员身份所代表的责任担当。

只有广大共产党员树立广泛的身份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才能够转化为具有社会整合作用的政治信念与政治行动。换言之,党员的身份认同是支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广泛的身份认同是统一思想的第一步,也是党的领导得以贯彻的重要保障。党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员必须对党的政治诉求、组织方式、指导思想以及革命实践等持肯定和支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每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这种身份认同,实际上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思想上入党”。只有广大党员都在思想上入党,这种广泛的归属感与趋同心理形成的党内思想团结,才能够演化为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的内在自觉。

加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是帮助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和纲领、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路径。一般而言,身份认同既是包容的,又具有排他性。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群体不是为了以身份塑造优越感,而是更好地为其他群体服务。与其他身份认同不同,党员身份认同不仅包含了关于“我是谁”的意识,还包含“我从哪里来”的独特认知。共产党员脱胎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因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纲领、初心和使命,都是为了人民。党员的身份认同,说到底是不能忘本。只有不忘本,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不忘本,才能时刻牢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因为自身身份的不同而产生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思想,才能说好群众话、解好群众忧、办好群众事、当好群众的利益代表。

身份自觉

自觉既是指自己有自知之明,也是指自己主动去做的意识。2这里的身份自觉属于后者,是一种群体认同。党员的身份自觉,是党员个体在党组织中进行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身份的自觉塑造。党员的身份自觉所强调的,就是党员在认同自己身份的基础上,意识到自己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意识到自己有何应为、有何不为。具体而言,党员群体普遍认同的群体特质(如为人民服务)成为一种普遍要求,党员通过主动的自我改造达到身份的标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特质的身份意识,是一种认同之后改造和约束自我的冲动和自觉。共产党员从正式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开始,就被赋予了与其他非党成员相异的独特标识。这些标识包括共产党人独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的责任与使命、服从党内的准则与规范、坚守党员的政治立场,等等。共产党员主动获取这些标识的过程,也是成为合格党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党员的身份自觉是党员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共产党员立身的根本。

形成良好的身份自觉,是共产党员积极主动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1党员身份自觉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有为党工作的主观意愿,愿意履行党员的义务、承担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时代任务。这种身份自觉的特殊性,在于近百年来无数共产党员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为当代共产党员留下了优秀的标杆。而要想达到这个标杆,除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关键还要有将自己投身到党的事业中的自觉性。共产党员只有在充分认同第一身份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自觉履行好第一职责,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获得群众的一流称赞,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才有资格与历史上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并列。

共产党员树立身份自觉,是将党的纪律内化于心的关键,也是对党员行为的一道约束。党的纪律建设既涵盖了党内法规以及人民监督等外部规范的内容,也包含党员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党员自我约束的内在建构,本质上就是长时间的行动自觉形成稳固的主体意识的过程。严明的纪律作为共产党员与其他党派和群体的重要区别,自觉守纪是党员身份的标准和标志。党员身份自觉的建构过程,就是把党员的身份当作镜子,把党的要求和党的规章制度当作量尺,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自己的身份。现实中,党员一旦缺乏身份自觉,就等于丢掉了自己的镜子,容易忘乎所以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许多身处高位的落马干部常常忏悔:“自己基本上没有党的观念,忘记了党员这个最重要的身份。”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否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及其所代表的要求和规范,是判断一个党员是否具备基本的纪律意识的试金石。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也应当从树立共产党员的身份自觉开始。

同样,党员的工作作风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员良好的身份自觉。党员的工作作风,是党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和外在风格,是党员对于党和党的事业的态度表现。在一代代共产党员的工作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重要的组织传统与行事风格,包括毛泽东提出的“三大作风”以及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这是与其他群团组织截然不同的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谁是共产党员,群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是因为共产党员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自身身份的底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2让党员成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合格党员,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党的教育和管理,将党员群体塑造为具有优良作风的信仰共同体。这样,共产党员在融入党员群体、寻找身份归属感、树立身份自觉的過程中,也就潜移默化地将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身份自信

自信的本质是个体或者群体“有能力或者采取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些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3是一种高度的自我尊重和自我肯定。共产党员的身份自信是在不断强化身份自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加深对党的认识,进而由党员身份而产生的坚定信心和信念。共产党员的身份自信集中体现在党员以及各级党组织对党的绝对忠诚与信任,包括对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党领导的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的支持和信任,对党组织指示和政令的服从与贯彻,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崇高理想的认同与信心,等等。这种身份自信,本质是由党员身份而产生的自豪感,是比身份认同的归属感更进一步、基于理性和感性产生的荣誉感。共产党员的身份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与科学,来源于近百年来的丰功伟绩等,最关键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任何对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共产党员,都会以党为荣,都能够有底气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这种信心,是“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对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高度的身份自信,是共产党员面对国内国际风云变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关键。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也曾经历革命低潮,但仍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保持乐观和信心,根源就是对党组织、对党的理论和道路的信心。和平年代,对党组织最朴素的信任和支持,重要一点就是在面临各种考验和诱惑时,仍然勇于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历史洪流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众多考验与危险。一个成熟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党员身份的自豪感与荣誉感的感召下,必然会以自信的、旗帜鲜明的态度,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贯彻党的政治路线,这是身份自信在言行上的内在要求。

同时,身份自信也是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良好形象的内在动力。共产党员的身份自信不是塑造自我优越感的资本,而是切实承担责任、发挥作用的勇气和责任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1人民愿意把共产党员当作主心骨,不仅仅是因为党的领导地位,更是因为党员的形象始终和模范、先进联系在一起,共产党员的身影始终都活跃在第一线。这种先进性要求,是党员出于对自身身份荣誉感的追求,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问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具备了身份自信的共产党员,不会把党员身份当作炫耀资本,而是切实地将先锋队的底色化为自己的行动。

说到底,党员的身份认同、身份自觉和身份自信,是共产党员在思想改造过程中,党员意识培养的三个阶段。在党员意识培养越发重要的新时代,要增强党员意识,有必要激发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党员提升其身份认知境界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增强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规章与政策的理解,让党员充分了解党的历史贡献和理想追求,在学习中扫除认知误区,加强认同感。同时,要在规范的组织生活中,如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培养党员的行动自觉和身份荣誉感。总之,增强党员身份认知的核心,就是将党员身份的内涵与价值,贯彻到党员认知和实践的各个方面,不断强化党员对自我身份的感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刘芮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袁   瑛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共产党员
我心中的党
共产党员是“特殊”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说明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