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在线教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2020-11-30鲁银梭李文川沈玉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在线教学教学设计

鲁银梭 李文川 沈玉燕

摘 要:在线教学成为学校应对疫情、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举措,如何整合教学资源、甄选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设计、保障教学质量、落实在校教学,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的SPOC课程为例,着重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建设、在线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体系的确定和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等五方面,详细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线教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为未来的在线教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与优化方向。

关键词:在线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2-0042-05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为学校应对疫情、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举措。如何整合教学资源、甄选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设计、保障教学质量、落实在校教学,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2012年开启的在线课程建设为大规模在线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平台保障和资源基础。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其中2018—2019年,教育部认定的近13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更是这些优质课程中的翘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到2020年,教育部要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课程赖以依托的在线课程平台也迅速从无到有日趋繁荣,2013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发布,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爱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上线。此外,雨课堂、UMU和蓝墨云班课等支持移动学习的App也应运而生。这些优质、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和各具特色的在线课程平台,为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教师如何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利用丰富的优质在线课程,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二、在线教学的现实背景

1.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在线教学需求激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号召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因此成为高校“停课不停学”的必然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催生了大量的在线教学需求,加速了在线教育产业的发展。

2.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生态环境生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拓展教育新形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 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個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将建设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信息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丰富化、辅助工具的多元化、学习过程的数字化,推动了学习方式与学习内涵的深度变革。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改革已趋于常态,信息技术嵌入学习系统,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史贝贝等指出,教育信息化2.0时代,资源从教育专用转向面向全体,平台从互联互通转向智能分析,教学从形式多元转向融合创新[2]。

3.资源平台丰富,有力支撑在线教学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了非常丰富、优质、覆盖各学科领域的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在线课程平台也从无到有、丰富多样,学堂在线、智慧树、超星尔雅、优客联盟、好大学在线等全国性在线课程平台以及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校内网络教学平台等各级平台,构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课程平台。已建成的、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和课程平台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保障和资源基础。

4.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适时而变

知识的丰富多样、迅速更新和即学即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吸收,更应重视通过分析、加工、运用来建构知识,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个性化的需求、信息化的技术,也将使原来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发生改变。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学习场所的延伸提供了支持和便利,学习内容将更加广泛、全面、立体化,未来的学习将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也将向组织者、服务者、支持者转变。

三、在线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

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教学是未来趋势,但目前技术融入所产生的教学变革成效还不是很显著,在线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触发、科学评价体系的形成。

1.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人才培育者,更应是知识的整合者、课程的研发者、教学环境的建设者、价值观的引领者。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路径依赖和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障碍。此外,一些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主体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欠缺成为在线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挑战。

2.触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线教学虚化了教学场景,增加了时空隔离,减淡了学习氛围,缺失了实时监督,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和时间管理能力。如何有效触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成为保障线上学习效果的关键。

3.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也是对在线教学质量的评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反应了课程的优化空间。如何记录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让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兼具信度和效度,是在线教学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

四、在线教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本文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的SPOC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建设、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线教学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突发的疫情、信息化的趋势,倒逼着任课教师改进和提升教学方式。在线教学并不是线下教学的虚拟化、网络化,也不是简单地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空间,而是要结合线上资源、工具等重构教学流程,系统设计线上教学活动。本课程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学生是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研究发现,在线学习者并没有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主动实现高水平交互等行为,而是依然存在着观望和逃避的现象[3]。为了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实际作用,并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拟综合运用案例探究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1)案例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受教育角色,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咨询者、企划者、管理者和信息传递者[4]。对于本科生而言,战略问题层次相对较高,内容相对抽象,精选主题鲜明、篇幅合適、材料典型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对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课程拟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课堂展示、书面报告、相互评价,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围绕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明确的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思考、相互协作,完成学习和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线教学的资源建设

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教学内容永远是支撑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目的是筛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现预期学习效果。教学资源要与教学大纲深度融合,准确链接到相应章节,以便学生有目的、有效率地自主学习。

依据江净[5]的研究,在线课程建设的资源包括三类:指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生成性资源(见表1)。

指导性资源是课程的教学纲领,对整个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设计起着引导性作用[6]。指导性资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课程框架、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内容性资源是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核心载体,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

笔者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为例,将课程的内容资源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1)课程教学资源。以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优质的在线课程为主要课程教学资源,该课程中包含各个章节重要知识点的“理论讲授”视频和“课堂进企业”的案例视频,并配有章节讲义、单元测试、章节作业等。

(2)拓展视频资源。以每次课的重要知识点为依托,寻找相关度高、精炼的视频资料予以补充,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3)案例资源建设。以每次课的关键知识点为依托,精选拟真性强(能给学生大量的现实案例及丰富信息)、挑战性适度(没有标准答案)、针对性和启发性强(可以多角度的对话和讨论)的案例,用以开展案例探究。

(4)拓展阅读材料。在教材知识点之外,提供相关拓展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拓阔视野。如在“战略管理概论”一章中,可以将迈克尔·波特1996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论文What is Strategy?和曾鸣2004年发表在《中国企业家》中的论文“什么是战略”等材料提供给学生,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5)习题开发。结合每次课的知识点开发习题,以检验每次在线课程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及预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疑答惑。

上述五类内容性资源中,课程教学资源紧密围绕章节知识点展开,旨在夯实基础知识;拓展阅读、拓展视频、案例材料等资源用于对知识点的补充和延伸,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习题旨在评估和反馈学习效果。

生成性资源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学生的交流反思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体现为学生讨论区问题的回答、学生作业成果的展示、学生学习交流后的所得所思,既体现为有形的成果展示,也体现为无形的思想感悟;既表现为知识的获得,也表现为能力的提升。

3.在线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线教学的组织实施包含了课前准备阶段、在线教学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等(见表2)。每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在线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角色扮演和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线教学阶段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1)课前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前期反馈等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完成资源推送,学生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2)在线教学阶段

主要包括教学环境选择和教学活动组织。本课程的在线教学环境包括课程QQ群、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慕课堂小程序等三个平台。课程QQ群用于教学任务的发布和即时的答疑解惑;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是教学资源的载体,课程视频、案例材料、拓展视频、作业提交均在此呈现;慕课堂用于签到、习题测试、交流讨论、信息反馈等。平台均可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来操作,平台间协作实现在线学习、任务提交、讨论交流。

本课程的在线教学活动综合采用自主学习、直播课堂、案例探究、任务讨论、答疑解惑、在线测试等多种教学形式。直播课堂主要用于精讲难点和重点。习题测试用于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案例探究和任务讨论主要围绕具体案例资料或教学素材,结合相关知识点和问题设置,推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探索、交流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对讨论过程中的分歧、疑惑进行归纳总结,及时予以引导与解答。交流、互动、讨论是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教师在交流中理解学习者的心理变化以及交互的发生与发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7]。

(3)课后提升阶段

通过跟踪学生习题测试、作业反馈等情况,综合评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课后的答疑解惑和下一次的教学设计提供信息基础。测试与作业是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针对性答疑解惑的重要手段。课后的交流讨论、复习反思、综合作业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

4.考核评价体系的确定

在线教学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缺少了实时监督,如何科学、客观地记录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获取学生过程性评价,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变得至关重要。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应多措并举,注意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兼顾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综合评估学生的认知、情感及技能。

本课程的在线教学通过慕课堂签到、任务讨论参与的数量、课堂中发言的次数等评价学习态度;通过视频的观看进度、任务讨论参与的质量、作业质量等评价学习行为;通过课程习题、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课程报告等评价学生效果。

评价方式既有系统对客观题的自动评价,也有作业提交后学生间的互评及教师对课程报告的评价。作业互评有助于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反思、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有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推动教学活动的跟踪反馈与优化控制。多样的作业形式与多元的评价方式保障了考核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所有数据确保有痕迹、可核查,保障了考核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

在线教学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权宜举措,在开展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挑战中也蕴含着教学变革的机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是本课程后续教学的必然,两者各有优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待疫情结束教学工作回归常规后,课程建设还需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工作,依托线上资源,以线下教学为主阵地,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加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意味着教学内容的更迭与优化、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融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做好线上教学和学生返校后线下教学衔接工作,意味着教师要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计划。回归课堂以后,仍可以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对线上讨论不具体、不深入的地方予以补充和完善,对在线教学不能充分开展的活动,如综合案例分析的成果汇报等予以强化。

五、总结与启示

在线教学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合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协同作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和回归课堂后的混合式教学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了课程的教学改革。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线教学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综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设置多样化教学评价指标,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在线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吸收—输出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在线教学的改革有助于教师自身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线教学全面铺开的过程中,广大教师深入挖掘了自身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学校加强了教师在线授课技术、方法的培训,各在线课程平台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在线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逐渐适应了居家在线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感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增加、自我管理能力也在不斷增强。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促进了学生逐步适应和掌握在线学习模式,增强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吸收和构建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3.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疫情是暂时的,但信息技术融入和学习方式转变却是未来的趋势,混合式教学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和发展方向。本研究仅仅是一个起点,未来还将推动本课程的持续优化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史贝贝,王帆,祁晨诗.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结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2):6-9.

[3][澳]詹姆斯·泰勒.网上的教与学研究:积极者、旁观者和消极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9):31-37+78.

[4]曹德骏,张宁俊.WSU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0(5):100-103.

[5]江净.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刘斌.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81-84.

[7]王建中,李硕,姚韦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学的成功之道管窥——以Coursera“混合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26-32.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在线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