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2020-11-30王倩
王倩
[摘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与绿色发展先行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成佳镇探索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可以总结为创新驱动型的乡村振兴,其做法包括: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乡村优势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创新产业融合模式集聚乡村产业兴旺新动能,创新生态文明治理助推乡村绿色价值实现,创新村民自治模式和奠定乡村有效治理基础,创新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為乡村振兴铸魂聚力。其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在于:应注重乡村人力资本开发、绿色创新融合发展、释放农业多重价值以及乡村资源资本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0)05-0034-07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客观需要,既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党中央提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积极响应,掀起了乡村振兴的高潮。各地不断创新探索乡村振兴的模式、路径、机制,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各个领域涌现了许多经验模式,如“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模式,农商文旅体研养融合为代表的田园康养、民宿度假、田园综合体模式等,制度变革下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模式、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以及以生态价值实现为导向的生态资源价值化、资本化、产业化、金融化模式等。从这些模式来看,创新已经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层面创新不一定是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或是新产品的发明转化,也可能是很小的一个观念转变,一项具体落地的改革举措,一个企业或项目的引进,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坚持改变的精神,都可能产生很大的改变。
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与现实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乡村振兴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西部地区乡村也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多数学者强调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一是西部地区要强化创新发展。如陈田(2020)揭示了西部乡村创新发展滞后,并提出了创新产品、创新基金、创新培训、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二是西部乡村振兴要立足生态本底,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于开红(2018)研究了西部深度贫困地区的“两山困境”,提出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如采取就地碳中和与绿水青山保卫计划等模式。三是西部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在人,尤其是本地人才。如邓磊(2019)指出人的振兴是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立足于人才振兴推进乡村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相互融合,也是当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西部乡村调研中发现,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关于乡村振兴的探索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代表性,其典型特征与示范意义在于围绕绿色发展,注重创新驱动乡村全方位振兴。认真剖析成佳镇乡村振兴创新举措及其带来的经验与启示,对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成佳镇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与动因
成佳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是成都市西南门户,距离市区80余公里,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蒲江雀舌”的主产地。成佳镇辖区面积40.4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核心区别”“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核心区和全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茶之乡”称号,为“中国采茶节”永久承办地。成佳镇还是成都市重点特色小镇,成都市小城市建设示范镇。近年来,成佳镇凭借良好的地理区位与绿色产业发展先行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和乡村发展的示范标杆。
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摆在成佳镇面前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发挥长期累积的绿色发展优势,另一个是如何克服人才不足的短板劣势。成佳镇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绿色优势,并将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融入到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振兴的方方面面,是成佳镇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突破人才瓶颈有两条并行的实现路径,一是集聚高端人才,借力借智发展;二是培育本土创新人才,形成创新文化。对成佳镇而言,后者可能更为重要而迫切,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意义。这本身更是一条通过社会能力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发追赶之路,以创新为核心的社会能力也是经济追赶的内在因素,这正是很多区域即使处于技术暂时落后但社会进步的状态,也能形成后发跨越强大潜力的根本原因。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势与短板的基础上,成佳镇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乡村绿色振兴的独特道路。
三、成佳镇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1.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乡村优势资源
一是通过改革创新高效整合土地资源。农村土地是农民集体所有的重要资源,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资产。成佳镇是成都较早开展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区域之一,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促进资源变为资产。再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释放了农业生产力。二是市场化手段盘活乡村资源。成佳镇借助社会化力量和市场化手段,通过土地整理与流转,将闲置的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变成土地资本,聚合乡村建设资金,破解了乡村振兴的资金瓶颈。同时,成佳镇在资源聚合基础上尤为注重产业生态圈建设,引入天府瑞成“田园东方”项目,建设集田园社区、新茶马古道、茶文化博物馆、茶仙子乐园、雀舌牧场、茶园采摘体验、手工制茶、茶艺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复合体;引入景悦生态农业公司,实施“川茶新村”项目,开发大健康产业,建成观光工厂、田园康养主题公园、万亩标准茶园等,使乡村资源价值重新发现并实现优化配置,奠定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一是培养乡村人才。成佳镇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产业带动、能人带动,形成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政策配套力度,吸引外地人才来成佳镇创业,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能”的闭环流动,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二是创新实施“培训培训者”工程。蒲江县联合四川大学区域规划专家团队组织开展“培训培训者”工程,第一轮培训围绕乡村振兴规划展开,参与学员共65人,每个学员既是受训者又是培训者,作为受训者每人须接受十个左右专题的培训,作为培训者每人须完成1.5小时的授课。第二轮培训讲师主要由第一轮培训产生的培训者组成,每个讲师授课时间为1.5小时左右,参与培训学员共357人。实施“培训培训者”工程能够产生较大的裂变效应,乡村振兴调查与规划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成为每一个乡村振兴实际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实施“培训培训者”工程,实质上也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学习氛围营造,达到社会能力提升的目的。
3.创新产业融合模式,集聚乡村产业兴旺新动能
一是重新认识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成佳镇地理、交通与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又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文化底蕴,孕育了优势突出的茶产业,奠定了乡村振兴强有力的产业基础。同时,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又为发展乡村旅游以及产业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佳镇创造性地将茶叶种植、茶叶生产、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种茶、产茶、赏茶”一体化发展。二是市场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与经营体制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场创新方面,将茶产业的销售市场与旅游消费市场相结合,通过旅游品牌营销带动“蒲江雀舌”茶产品的营销;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线上线下销售相得益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双剑合璧”,实现茶产品的多元化市场销售格局。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在全国率先采用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蒸茶的加工工艺,既确保了茶产品的质量,又保护好了绿色的生态环境。在经营体制创新方面,通过农村宅基地、林地、承包地等土地有偿流转,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逐步实现茶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三是通过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和实现产业价值增值。成佳镇坚持在“蒲江雀舌”茶上做文章,不断延长茶产业链,逐步形成了集种茶、产茶、赏茶为一体的茶产业链,实现了茶产业融合发展与功能叠加、价值与效益叠加。四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在种茶、产茶环节首创“统防统治茶园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标准和收购),并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发展模式,将茶农(基地)与公司(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在一起,从而调动其生产经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还采取“三优两免一补一返”(即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价收购,免费技术指导、免费统一防治病虫害,茶园标准化管理补助,年终返利)等措施,使茶农实现增产增收。
4.创新生态文明治理,助推乡村绿色价值实现
一是打造“美丽蒲江绿色典范”。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本底良好的优势,成佳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在收获“金山银山”的同时又保住了绿水青山,通过“生态-茶叶-文化-旅游”的融合,实现了产业兴旺与生态优美的协调发展。二是着力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突破。通过创新建立“河长制”“湖长制”“街长制”等,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明确到人,从而实现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管理,有力推动了乡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三是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成佳镇率先在西南地区划定生态红线,编制了《成佳镇生态红线划定规划》,建立龙凤、万民生态涵养保护区。坚持集中布局、成片发展的思路,整合优化环长滩湖生态发展带,强化生态保护,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环长滩湖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加强现有生态林地的保护管理,常态化开展巡查,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毁林开荒等行为。如该镇实施的茶林混植等项目,以七彩茶林项目为支撑,实施茶林混植2000亩,构建美丽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5.创新村民自治模式,奠定乡村有效治理基础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居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镇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前提和基础,成佳镇始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廉政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和桥梁作用。构建了“大联动·微治理”综治模式和“123+N”自治治理模式,在全国首创“茶乡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代表)调解队”工作机制,使其成为政策宣传、基层矛盾排查化解“五大员”(化解员、代理员、宣讲员、信息员、监测员),实现了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在村(社区)第一线,保证了村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和定期学法制度。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了党的领导、居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镇的有机统一。
6.创新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铸魂聚力
一是注重保护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成佳镇注重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茶产业建设了茶文化博物馆和茶马庄园,加大对古代“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对于文物古迹,如四大宫之一的禹王宫以及其他当地传统建筑等,成佳镇划定了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证了文物古迹的留存。二是深入挖掘并豐富茶文化内涵。成佳镇积极参与国内茶叶行业展会,多次举办中国成都采茶节,深化“人生如茶”廉洁文化和机关茶廉文化,进行“茶人”教育及“茶二代”培养传承,等等。可以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成佳镇探索实践乡风文明建设的“秘诀”之一。三是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民俗活动。开展了包括自行车车迷健身节、五人制足球赛、端午民俗文化节、茶乡音乐会、全民运动会等系列大型节庆赛会活动,极大丰富了成佳居民的日常文化休闲生活。
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乡村发展惠及社会民生
一是全方位发力补齐民生短板。成佳镇在不断发展经济、推动产业壮大的同时,在科教文卫、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社会民生事业领域全方位发力,补齐了民生领域的发展短板,使得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全部老百姓,让老百姓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加强乡村创业扶持力度。目前,成佳镇已形成省市乡村旅游品牌5个,乡村旅游接待点48家,精品乡村旅游业态经营点3家,乡村旅游合作社6个。全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20人,占全镇劳动力的12%。三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镇已完成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2个省级卫生村,全力推进全国卫生乡镇创建工作,荣获“全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还在各村(社区)建设了群众性健康活动广场,完成了17.5公里健身绿道提升和改造,建成茶园石板健身步道32公里、单车驿站12个、足球场2个,有效扩充了群众健康锻炼场地和设施,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四、成佳鎮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1.人力资本开发是西部地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成佳镇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注重培育本地人才,其做法:一是创新“培训培训者”制度,使知识传播产生了裂变效应;二是注重培育“茶二代”,通过文化的传承实现了人才的接续与聚集。由此可见,人才振兴是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和突破口,乡村中蕴藏着大量的人力资本,乡村干部群众具有很大的潜能,发现、开发并用好这些人力资本的价值是乡村财富创造的必由之路。根据社会能力追赶理论,开发人力资本也是提升社会能力并由此实现经济社会追赶跨越的重要实现路径。
2.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融合是西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
绿色是成佳镇的突出优势,也是西部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更是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但仍旧有很多的西部贫困地区守着绿水青山的金饭碗没饭吃,价值转化障碍重重。成佳镇成功地将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方法和切实的举措融合在一起,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释放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二者相互促进。由此可见,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它将以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孕育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从而驱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在实践中值得高度关注。
3.释放农业多重价值是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
成佳镇的产业振兴基于农业,但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农业的范畴,更多体现则是农商文旅体研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使传统乡村资源实现了多重增值和多次增值,这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趋势之一。对西部地区而言,农业功能的重新发现、农业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乡村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发展理念转变的过程,需要政府的扶持、市场的参与以及城市资本的进入。
4.乡村资源资本化是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地、产、人、文、景是西部地区乡村的重要资源和优势,而这些资源大多处于沉睡状态,缺乏资源资本化的有效渠道,因而西部地区乡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成佳镇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较早利用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资源资本化,并带动了更多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的资本化,使沉睡的资源成为流动性资本,创造新供给,催生新业态,实现了价值增值,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乡村资源资本化,首先要明晰产权,这是资源资本化的前提条件,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其次,乡村资源资本化要以产业升级为导向,通过产业融合以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最后,资源资本化还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与市场创新,如农民闲置宅基地与闲置农房制度改革。
(责任编辑 肖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