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全民派糖”當作食不完的“大鍋飯”
2020-11-30關月
關月
這些年,每當政府要給市民發福利派送“大紅包”的消息傳出,都會令本澳百姓笑逐顏開,喜上眉梢。然而剛入十月,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一次活動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持續至今,政府收入仍很低,“明年是否維持現金分享,當局仍在研究”。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政府研究明年可能取消“現金分享計劃”的消息,迅速成了本澳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媒體報道,熱線追蹤,一些社團組織紛紛出面向政府向特首表達“民意”,希望延續“全民派糖”。10月17日,媒體就熱炒一時的明年現金分享會否會延續,以及發放方式會否有改變再次提問特首,賀一誠直白強調明年現金分享將繼續,金額不會縮水,但亦不會增加,因為政府庫房有些緊張。至於發放方式,則視乎居民意見,“倘大家認為原來的現金好,就按原有的現金。”
“現金分享”等於“固定福利”?
特區政府自2008年開啟的“現金分享計劃”,至今已持續了13個年頭。開啟該計劃之時的背景是,澳門回歸後,在中央政府開放“港澳自由行”等政策的強有力政策支持下,澳門特區批準“賭權開放”,一時經濟高速發展,政府財力增長,盆滿缽滿,社會一派喜人景象。2008年,為讓全體市民共享特區發展成果,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出並實施涵蓋所有澳門居民的“現金分享計劃”,只要持有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均可獲得特區政府每人每年5000元(澳門元,下同)的“現金分享”。隨後的歷屆政府延續著“全民派錢”這項“福利”,且“派錢”的金額水漲船高,由最初的每人5000元一路漲至今年的10000元。
上山容易,下山難。政府前12年在本澳經濟相對穩定,財源有保障的前提下,延續“全民派糖”的“現金分享計劃”,有活水之源,順理成章。然而,今年年初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為了保護本澳百姓的切身利益、安全健康,特區政府封關抗疫,贏得了全澳抗疫防疫的決定性戰果。但封關是把“雙刃劍”,嚇退了新冠病毒,也阻斷了外部客流的進入,致使澳門半年多時間經濟一片淒涼,受創嚴重!在此情況下,特區政府為了應對疫情給社會和百姓帶來的臨時性困難,又提前實施了“現金分享計劃”,並兩度發放巨額免費消費券,推出減免企業稅收和市民水電費等紓困幫扶舉措。而政府花出去的這些“真金白銀”都是在本澳經濟明顯萎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但還須確保社會正常運轉,市政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完成的。而花出去的這些錢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目前應高達數百億澳門元以上,且還會不斷增長。這些完全靠從以往財政儲備庫中大把花出去的錢,如果不加以控制,估計用不了多少年,號稱有6000億“家底”的澳門財政同樣會迎來見底的日子。到時別說“現金分享計劃”,恐怕連住房擴建保障計劃、交通提升工程、日常市政維護等等都會受財政吃緊的影響。
居安當思危,積穀為防饑,這是我們老祖宗千年來留下防患於未然的古訓。據查證,時任特首何厚鏵在推出“現金分享計劃”時多次明確,這不是社會福利,而是一項臨時性的分享措施。此後,在歷年“現金分享計劃”實施前夕,特區政府均在官方公告裡反復地強調“特區政府為與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由此可見,“現金分享計劃”的初心在於“分享”二字,是讓全體市民共享發展成果。故這一臨時性做法也從未用法則的形式固定和明確下來,非一些人習慣成自然的當作是“固定福利”,是何時何地都不能少的“大鍋飯”“唐僧肉”!
因勢而為 量力而行
既然政府的“現金分享計劃”不是固定福利項目,是臨時性分享計劃,那就不能變為強求固定享有的東西。在全澳經濟向好,政府稅收有充足盈餘的時候,政府可結合當年收支實際,因勢而為,量力而行,動態的確定“現金分享計劃”是否執行,怎麼科學合理的執行。而當全澳經濟不景氣,政府財政收入嚴重不足,甚至可能出現財政赤字的時候,少發甚至是不發“紅包”,停止“現金分享計劃”也當屬合情合理。且不宜將此做法隨意地與政府給力不給力,好與不好的評判標準或藉口去掛鉤,亂扣帽子就更不合適!
大河沒水小河幹,小河沒水死光光!全澳市民要具有顧全大局,與特區政府同呼吸、共命運的理念。尤其是今年全球性疫情橫行肆虐,給澳門經濟帶來嚴重衝擊的情況下,我們更需體諒政府,與政府共度時艱,支持政府多想辦法,集中精力去扭轉經濟困局,從源頭上設法增加百姓就業和收入。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要團結各社會團體,街坊百姓,加強相互溝通,增進相互理解,加大宣傳力度,贏得多數百姓的理念認同。同時要切實把政府有限的財力用在“精準”幫扶本澳社會弱勢群體、困難群體身上,切忌不管收入多少,貧富差異等實際情況,廣撒胡椒麵,通吃福利“大鍋飯”現象,而這種做法本身也是一種不公平!要在遵循法制,講究公平,體現社會公德的基礎上,把有限的社會“福利”、政府財力用在“刀刃”上,讓本澳百姓可持續性地享受安居樂業,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