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公共社会价值及实现途径
2020-11-30高阳地
高阳地
摘 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社會治理视角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在此基础上研讨了提升档案公共社会价值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社会治理;档案管理;社会价值;实现途径
1 社会治理对档案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1.1 社会治理理念的内涵
作为一个进化的概念,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打造共享、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当前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致力于打造政府全权负责、党委全面领导、社会高度协同、法制作为保障、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社会治理的概念是伴随国家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当前,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共享、共建、共治,部分学者认为首先意味着三点:其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社会建设之中来,国家、社会和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善的价值取向也被重新界定;其二,多元主体的参与应当是协商和合作方式进行的,以期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其三,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应当明晰,即实现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高度共享。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治理以平等为前提、以多元主体参与为基础,以社会事务的共同参与为手段,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和基础。
1.2 社会治理理念使得档案视野的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当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辐射到档案事业之中,档案事业也就面临着新的要求和转变。首先,档案事业的发展应当以多元主体合作共建为改革方向,转变传统的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的现状,将政府和公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政府要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型政府和功能有限政府,最大力度支持公民自我治理;政府和公民都应当理性地参与到档案事业的发展之中来,在均衡双方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平等合作。举例来说,个人档案、家庭档案、社群档案的建设就是社会力量在档案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直接体现。其次,档案事业的多元主体共建意味着公民权利和地位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分配在逐步调整之中,相应地,社会权益格局必然也发生变化。理想状态之下,档案事业的多元主体共建局面会逐步催生利益共享格局,进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2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第一,研究对象为多元管理主题。社会治理背景让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在一个新的基础和平台上进行协商和管理,共同将档案管理事务推向新层面。同时,少数民族非遗档案的治理也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功能,囊括了经济发展、个体完善、国际认同等多种作用,为少数民族非遗档案治理作用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多元协同管理范式将成为多元管理主体的直接载体和表现。
第二,以档案机构参与社会治理为主要方向。社会治理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能够参与外部危机治理、提升文化价值认同。从我国档案治理结构和冲突的现状来看,合作治理在档案管理之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并且应当朝着社会导向和意识方向突破,建立多方联动、创新治理、能力提升、主体明确的合作路径。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管理理论建立在制度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法制化档案建设、公民权利义务意识日渐觉醒的基础上。可以说,档案管理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是必然趋势。
第三,以研究社会治理对档案管理的影响为主要内容。档案公共服务体系以档案馆作为服务主要主体,以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保障公民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和流程。从这个层面来看,档案服务和社会治理在内在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从档案管理的视角来看,档案制度逻辑和创新的重点都朝着国家、公民朝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视角来发展。社会治理愈加强调多元互动、多元冲突,档案管理也要适应这种变革方向和社会发展趋势。其中,多元冲突是指在档案管理之中要采取专业性思维;多元互动则是指在档案管理之中要采取拓展性思维。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应当从持续、公平、效能、责任履行、法制、透明、协同等多个视角进行管理效果的评判和理解。
3 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公共价值的实现路径
3.1 以公平正义为前提,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在社会治理视域之下,档案事业的公平正义体现在权利配置和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平等上,其中档案权利一方面呢包含档案的获取权,另一方面则包含了档案的使用权、管理权和创造全。档案事业的公平性在理想状态下体现为如下几点:第一,以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为前提,公正地享受档案资源和服务;第二,政府、社会组织、个人之见在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中的话语权是平等的,即相互之间和合作和协商的工作方式;第三,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档案权利的保障,并以有效、便利的途径参与到档案治理之中来。
档案治理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档案体系的构建是档案治理的关键。与档案工作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都是档案治理体系,这种体系包含政府的制度安排,也包括非政府的制度安排。在政府机制内,制度安排包含档案鉴定的社会化、多元主体管理等内容,档案鉴定的社会化将档案鉴定的主体从国家转向国家和社会双重表达。多元主体参与也正是政府主导转变为家庭、个人、社群、政府协作管理的过程。不管是政府的制度安排还是非政府的制度安排。都包含着遵循共同理念和综合博弈的过程,博弈的目的让各方都可以实现互利互惠。档案治理体系的构建,关键点在于形成新的联合,形成互惠性增益价值。
3.2 以公共需求为导向,创新档案公共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追根溯源,在于我国档案部门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准确判断,难以准确执行国家制度和理念,尤其是尚未建立公共需求服务理念和意识。因此,创建公共需求导向的档案服务体系是必须的。
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是在向社会成员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进行的制度安排,以满足社会成员自身发展、价值实现和身份认同的目标。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建立在公共资源档案的基础上,目的在于让公民获得更加公平的信息使用权。构建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要进行逻辑创新。档案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政府主体的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上。社会治理视角使得公共服务的视角从政府转向了社会、公民,档案资源实现了从分配到共享的过渡,档案事业也从协作式转向了合作式。
第二,要进行实践创新。实践创新首先要打破政府垄断,构建市场引导、社会要素参与的利益格局,社区档案建设的最好例子。此外,档案工作实践创新要从公共服务结构创新着手,引入数字化管理方式,构建社会化档案鉴定工作体系,在节省政府力量的同时有效地实现政府、社会的双向互动。如此,政府可以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社会可以实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赵宇.档案部门对多元社会力量的培育探究[J].档案与建设,2018(02):16-19.
[2]张瑞瑞.档案管理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张玉祥.论少数民族非遗档案的社会治理功能[J].兰台内外,2019(1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