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
2020-11-30刘学勇
刘学勇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頭痛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比组实施西药治疗;研究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疾病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显著减轻疼痛程度。
【关键词】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077-02
引言
头痛主要发病诱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发病后多表现为头部持续性闷痛,有压迫感,可单侧发病,也可两侧发病,以两侧发病较多见,具有病情易反复、根治困难的特点,可对患者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现阶段,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案较多,祖国传统医学也积累较丰富的该疾病治疗经验。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具体方法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头痛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比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1岁,平均(43.25±2.39)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46±1.29)年。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9~70岁,平均(43.23±2.40)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5.45±1.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给予两组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药物组成包括石决明、生牡蛎、珍珠母各30g,地黄、当归各15g,牛膝、赤芍、郁金、红花、桃仁、柴胡各12g,全蝎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餐后30min服用,连续用药2周。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针灸治疗,取穴遵循“病部近取、循经远取”的原则,头顶部疼痛的患者取穴包括内关穴、涌泉穴、太冲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额部头痛的患者取穴包括攒竹穴、合谷穴、曲池穴、头维穴、阳白穴、天柱穴。枕部疼痛的患者取穴包括玉枕穴、风池穴、风府穴、昆仑穴、后溪穴。患者取坐位,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实证针刺手法为泻法,虚证手法为补法,根据病情轻重留针20~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治疗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治疗后头痛症状有所改善,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5;③无效:治疗后头痛症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甚至存在着加重的发展趋势。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实施评估,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实施2次评估处理,评分显示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VAS评分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长期实践发现,中医方法治疗神经性头痛与西医药物治疗比较均有较明显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疗效更加可靠,不良反应少。现阶段,我国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医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按摩推拿等。
中医认为由于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气瘀滞,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致脉络不通,阻塞清窍,而致每逢经行瘀随血动,瘀血欲行不得,引起发病。《傅青主女科》云“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另外足厥阴肝经,循行巅顶、络脑,经行头痛,病位在头,且而督脉络于脑,故在临床针灸治疗中,选穴多以肝经、脾经、督脉为主。三阴交属脾经穴位,为三阴经交汇之所,针刺能调理冲任,调和气血,清肝泻火,调整脏腑功能。百会穴属督脉穴位,乃督脉、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经交汇之处,故得名“三阳五会”,位于巅顶,可发挥较好近治作用,针刺能该穴能通调全身经气,经气畅通则头痛自止。太冲属厥阴肝经之穴,针刺能调理肝气,肝气条达,气机舒畅则瘀血自消,头痛即止。
中医认为女子经行头痛主要病机为气血异常,因女子生性多疑,或时有所愿不遂,或压力增加,或家庭矛盾,而致情志失常,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加之经期气血下蓄胞宫,无以上荣头目清窍,不荣则痛,故肝失调达,肝郁气滞,瘀血内阻为本病病机。治宜行气通窍、活血祛瘀,方用祛瘀通窍方。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专善解少阳厥阴经头痛,其性行散,上行头巅止痛,下走血海活血,统领全方,为方中君药。桃仁活血祛瘀,红花行血破血活血,赤芍清热凉血、活血逐瘀,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四者合为臣药,既行气祛瘀、又疏肝解郁。党参补中益气,当归养血活血,桔梗引药上行,细辛其性走窜、善通窍止阳明经痛,四者合为佐药,引诸药上行,以通窍止痛。甘草为使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窍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行经之时,血液顺利上荣于脑,保护心脑血管,则头痛自止。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①在偏头痛辨证分型方面,尚需对其基本证型、核心病机进行大样本研究。②需进一步与非辨证分型针刺法、模拟针刺法、空白对照法等进行严格对照,科学判定并验证辨证分型施针疗效。③对偏头痛辨证分型的影响因素(如病期、亚型、体质、伴发疾病、治疗等)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观察不同病期辨证分型与针刺疗效关系,以期更好地在发作期辨证施针治疗的基础上,序贯进行间歇期的辨证施针治疗;进一步明确针刺治疗的适应证(亚型、体质等),提高针药协同疗效。
4 结束语
总结上述研究内容及结果,本研究得出,遵循“病部近取、循经远取”的取穴原则,对神经性头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慧敏.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