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部《奇缘》看美国英雄历险电影的转变

2020-11-30王孟琦徐婷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包容奇缘英雄

王孟琦 徐婷婷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美国英雄历险电影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从近年来的三部电影《海洋奇缘》、《冰雪奇缘1》、《冰雪奇缘2》中可以窥见,落脚点不再是个人超能力和个人英雄主义。主人公被赋予了与真实人类一样的属性,带动人性的表达。面对种种困难,人物的选择与取舍让受众体会到爱的意义;正义与邪恶的的二元对立逐渐吸纳了强悍与征服之外的特质,有失败、悲伤、软弱,更有善良、包容、正义,电影的表现蕴含更加丰富的人性,引发更多深层的思考。

关键词:英雄 爱 征服 包容

英雄历险,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广受欢迎。人们心中都住着一个超级英雄,幻想自己如英雄主人公一般凭借个人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打败邪恶势力,最终拯救世界。可是随着个人价值观取向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英雄历险电影的叙事和主题意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主人公不再“高大全”,有能力有过人之处,但同时也受制于自身的局限,作品挖掘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以三部电影《海洋奇缘》(2016)、《冰雪奇缘1》(2013)、《冰雪奇缘2》(2019)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和分析这种变化。

一.从追逐个人能力到爱的转变

欧洲移民远涉重洋,追逐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孕育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土壤,欧洲文化传承与基督教普世思想赋予美国英雄以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以暴制暴,好莱坞电影运用成熟的生产线接连不断地打造个人英雄主义形象。[1]超级英雄投射出大众的心理认知,俘获了一大批簇拥者,人们渴望如片中主角般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世界和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相应丰富,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由此投射到电影作品中,观众希望主人公能拥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不满足于超级英雄无所不能,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样简单的逻辑。三部奇缘电影的主人公也要与暗黑势力抗争,完成拯救的使命。只是人物本身有缺陷,不完美,除了个人能力和意志力,还需要以爱同家人或朋友连接,用爱化解矛盾和冲突,克服自身的局限,拯救自我和大众。爱是主角们做出行动的原因,最后也成为她们实现目标的根本因素。

《海洋奇缘》中莫阿娜历经种种冒险避过恶卡,爬上高山后,却发现特菲提已经被海水淹没。莫阿娜意识到恶卡或许就是失去了心灵的特菲提,她举起特菲提之心,光芒吸引了恶卡,恶卡朝着莫阿娜奔来。莫阿娜用歌声安抚恶卡,拥抱了它,将特菲提之心放入了恶卡的胸口。覆盖在恶卡表面的黑色岩浆石开始脱落,象征着绿色和生机的特菲提女神获得重生。莫阿娜依靠爱的力量使恶卡变回了特菲提,从而拯救海洋。

《冰雪奇缘1》里,幼年的艾莎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魔力而让妹妹安娜陷于危险。自此,艾莎将自己与安娜和外界隔绝,将内心冰封。安娜在艾莎出走后,孤身一人誓要将艾莎找回。此时的艾莎拒绝一切的帮助和关爱,她失控的魔法再次击中安娜,冻住安娜的心,犹如在姐妹俩之间筑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冰墙。地精告诉安娜,需要一个“出自真爱的行动”才能拯救她。在山民克里斯托夫的帮助下,安娜本可以獲救,但为了替姐姐艾莎挡住意图夺取城堡的汉斯王子的偷袭,她牺牲自我,变成冰雕,替艾莎阻挡了致命一击。妹妹的牺牲,融化了艾莎冰封的内心,也融化了变成冰雕的安娜,原来所谓“出自真爱的行动”,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家人之间的爱。家人的安危高于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亲情的伟大之处。[2]在大灾大难面前,为爱放弃自己的生命彰显出爱的力量,爱才是融化冰雪,获取胜利的真正魔法,将自己与亲人以及阿伦黛尔这个世界从永恒的冰封中释放。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姐妹年幼情深时创造出的魔力生物——雪宝。这个冰雪玩偶在爱里诞生,所以深刻理解什么是爱以及爱的力量。电影里三番两次地呈现了他对爱的理解。安娜生命垂危时,他不惧炉火的热度执意要陪在安娜身边。安娜被汉斯王子的背叛打击,说自己不懂什么是爱,雪宝说“爱就是把某人看的比自己还重要”,“有些人值得我融化”。正如弗洛姆说过,“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3]

《冰雪奇缘2》里,艾莎和安娜之间的爱让人印象深刻。艾莎一直听到神秘声音的召唤,这个追寻自我的声音久久萦绕在她脑中无法散去。当灾难来临后,艾莎的第一反应是独自面对,她担心没有魔力的安娜会遭遇危险。同时,安娜也告诉艾莎“我们答应过彼此不再有隔阂”,不管前路有什么样的危险,她都会陪着艾莎身边。最终她们共同挽救了魔法森林和阿伦黛尔。这份爱的流动,给予了对方,也滋养了自己:艾莎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拥有魔力,认清自己的本性,接受了自己;安娜也鼓足勇气,用一颗博爱的心解救了大自然。人性大爱贯穿始终,带来进步,成长和成熟。

主人公学着用爱来直面世界,因为内心承载的爱,她们才能克服恐惧,柔软却坚韧,让黑暗土崩瓦解,完成拯救。这个过程中,她们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救赎。这自我的实现,不是凭借超能力或暴力战胜和征服反派势力,而是通过爱来寻求和解与共存,这与她们的女性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从男性征服到女性包容

传统英雄历险电影的主人公以男性为主,而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虽然主角均为女性,可大多并不具备独立冒险的能力。正如《无敌破坏王2》里,迪士尼自己也调侃到公主魔法长发、拥有魔力的双手、和小动物说话的能力、被下毒、诅咒、绑架或囚禁的经历等等,而最关键的要素是“大家都觉得只有某个强壮的男人才能解决你的烦恼”。

随着近年来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女主人公不再柔弱无助。她们个性独立,在情感和认知上不再依附于某个“强壮的男人”。在电影叙事过程中, 男性角色征服女性和世界的能力不再是核心要素,而是开始以女性形象推动故事的发展。女性人物更为饱满,由“被拯救者”变为“拯救者”,主动参与叙事发展,让观众认识到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和价值的转变。[4]相较于漫威电影的强悍女主,三部奇缘电影的女主人公力量与柔软并济,充分展示女性的包容与魅力。

《海洋奇缘》里女主角莫阿娜身为莫图鲁尼的海岛部落酋长之女,从小对海洋充满好奇和向往,拥有异于其他孩童的勇敢。她救过一支小海龟,用树叶保护小海龟免受其他动物侵害,陪伴着小海龟一步步的回到海里。她勇敢,智慧又不失同情心,这样的特质让莫阿娜的奶奶和大海选择了她作为拯救海洋和部落的人选。莫阿娜能力有限,她找到主宰风与海的半神——毛伊,毛伊帮助莫阿娜学会了航海知识,莫阿娜也帮助毛伊成功的夺回了自己的鱼钩。但面对强大的恶卡,毛伊知难而退,留下莫阿娜一人应对。彷徨失措之余,莫阿娜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恶卡,面对归来的毛伊,与其握手言和,成功归还了特菲提之心,合力拯救了海洋。莫阿娜选择原谅包容,赢得了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信念的坚守。也正是由于伤害、背叛等丑恶的对比和衬托,由于磨难的历练,才使得包容弥足珍贵、熠熠生辉。正如休谟在《人性论》中所探讨的:“人类心灵的主要动力或推动原则就是快乐或痛苦。”[5]

《冰雪奇缘1》里,安娜在明白姐姐艾莎无法掌控魔法的处境之后,面对众人对姐姐的质疑,选择相信和支持姐姐,这固然有亲情因素,可是其后面对姐姐三番五次的抗拒与拒绝,甚至于在姐姐派出雪怪驱赶她时,依然没有退缩,她的勇气和包容最终感化了姐姐肯定自我,直面自己的强大魔力,通过自己的“牺牲-重生”让姐姐明白了如何掌控魔法,帮助姐姐和自己实现了自我成长。最终,解除了魔法对于自己和阿伦黛尔的伤害与控制。安娜对于信念的追求和实现体现出她的价值取向,包容非难,接纳痛苦,成全他人,同样体现了英雄的本质,这样的追求同样不失为力量的展现。

《冰雪奇缘2》里,来自神秘之音的召唤使艾莎和安娜踏上了寻找魔力之源的旅程。她们的爷爷,阿伦黛尔曾经的国王为了制约自然之灵的魔法,假意替魔法森林北地人修建防水堤坝,残忍杀死北地人头领,引发了灾难。她们的母亲是北地人,混战之中,面对仇敌之子,依然选择救下了随着老国王出征的艾莎和安娜的父亲。母亲对于敌人的宽容和接纳,也为姐妹俩做了最好的示范。艾莎和安娜在知道事实的真相后,选择了与大自然和解,摧毁大坝,而不是像自己的爷爷一样将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

三.结语

社会变迁,促使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三部奇缘电影设置的人物并不完美,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鲜活呈现。在肯定女性价值的同时,没有选择漫威电影将男性中心转换为女性中心的思路,毕竟抗争与对立并非唯一,征服的过程中也可能反受其害,个人英雄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引发的不过是又一场博弈,共赢与共存才是出路,爱与和解方能永恒。这样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给受众以心灵启示,精神滋养,毕竟,感知人性,反观生命是我们欣赏作品的初衷。

參考文献

[1]刘荔.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J].当代电视,2018(03):110-111.

[2]姜淑芹,唐一玮.从《公牛历险记》与《寻梦环游记》看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转变[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4):170-172.

[3][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55-56.

[4]马宇.漫威英雄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8(07):32-34.

[5][英]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2013:5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美国学‘中层理论之于中国美国学研究的启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isu201510)

(作者介绍:王孟琦,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徐婷婷,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猜你喜欢

包容奇缘英雄
大自然的色彩奇缘
猪迪克之蓝海奇缘
英雄
重走英雄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绛红英雄谱
羽衣奇缘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
自古英雄出少年